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296章 大汉启航,知识铺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大汉启航,知识铺路

军机殿的气氛还未从海军改革的热潮中退去,洛阳城外已传来消息:第一批工匠与水利学者正陆续抵达京师。

而陈子元并未停歇,他随即召集朝中儒士、博士,宣布了一项令满朝哗然的新政——推行汉语拼音与简化字改革。

“语言是沟通之桥,文字乃文明之基。”他在廷议上侃侃而谈,“如今大汉疆域横跨万里,方言各异,文义难通。若不统一言语文字,则新政难推,民情难晓,何以教化万民?”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

有人称此举太过激进,恐失古风;也有人低声赞许,认为这是真正的治国良策。

审配虽未当场表态,却在事后对亲信道:“陈丞相此策,看似轻巧,实则深远。若成,则天下读书人将如雨后春笋,再无门槛之限。”

为推动此事,陈子元亲自牵头,任命太学博士二十人,组建“词典编纂署”,着手编纂《大汉词典》。

同时设立“书音馆”,由精通音韵的学者教授拼音,各地学院争相响应,甚至民间私塾也开始自发推广简化字。

短短三月,洛阳街头巷尾,常见孩童手持识字木牌,口中念着“八、趴、妈、发” ,朗朗上口。

书院门前排起长龙,许多寒门子弟带着干粮前来应试,只为争得一个进入新设“国民学堂”的名额。

而在朝堂之上,另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回禀丞相,”财政大臣审配呈上一份厚厚的奏章,声音低沉,“自年初以来,朝廷支出已达前年全年之数,其中八条贯通全国的大道预计耗银一千五百万两,另加移民安置、学院营建及海军扩编等费用,国库已见吃紧。”

殿中一片寂静,众人目光皆投向陈子元。

只见他接过奏章,翻阅片刻,神色不变,缓缓点头:“辛苦了,审大人。”

审配略显迟疑,又补充道:“百姓迁移涉及数十郡县,工程浩大,若不能及时调配物资,恐怕会引发骚乱。此外,海军扩编所需船只、器械尚未完全落实,匠人亦多被抽调至各地学院……”

“我明白你的担忧。”陈子元打断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但你可曾想过,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百姓迁移,不是流离失所,而是开垦新土;学院建设,不只是授业解惑,更是奠定百年根基;海军扩编,不仅为了防御,更是为了未来百年的海上霸权。”

他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望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与熙攘人群,若此刻犹豫,将来只会更加艰难。”

审配默然,最终低头拱手:“属下愿竭尽所能,保财政运转无忧。”

待众人散去,陈子元却并未立刻离开。

他独自走入书房,取出一张草图,上面标注着几个模糊的地点——那是他秘密筹划的科技院与医学院扩建计划。

这两处机构,将是未来大汉科技进步的摇篮。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

人才稀缺成了最大的难题。

虽有少数工部旧吏、医者世家愿意效力,但真正懂得数学、物理、医学原理的人才几乎凤毛麟角。

他坐在案前,凝视着那张空荡荡的图纸,心中第一次泛起一丝无力感。

窗外夜色深沉,烛火摇曳,映出他眉头紧锁的身影。

“光靠理想,是不够的啊……”他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属官递来一封密报。

“启禀丞相,火药试验基地选址已定,工匠已在秘密施工。”

陈子元抬起头,他轻轻合上图纸,收起了那份迟疑。

“明日,我要亲自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