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单从收益的角度来说,

斯托文明内,按照个体贡献和能力,决定个体能够享受的延寿技术程度以及最终可以达到寿命,

这种方式更加理想。

让文明中最有天赋而最有能力的人,能够活得更长,在生命周期内给文明发展提供更多贡献。

无法做出卓越贡献的,就将最终预期寿命维持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基准范围内,以保证绝大多数天赋和能力平庸者们在相应研究工作上的积极性。

完全无法做出贡献的,主动摆烂的,干脆让他们自生自灭,不享受任何延寿技术,在天然寿命抵达之后,

尽早让文明中更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完成族群更快的迭代。

这种寿命策略,可以说理论上能够将整个文明的‘投入产出比’拉到最高。

但这种策略,适用于斯托文明,却未必能够适用于人类文明。

斯托文明的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人类文明是一个由大量个体构成的群体文明,

在关于寿命,延寿的普及策略决定时,很难仅考虑文明整体的收益,

让文明中所有个体都主动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而有利于整个文明,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

延寿技术如何普及,对于人类文明目前来说,

不光光是一个技术普及的收益问题,还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

问题就在于,一个更有天赋者的生命,是否比另一个天赋平庸者的生命更有价值。

个体间生命层面的基础平等是否该被打破?是否拥有卓越的天赋也不是个体本身能够决定,以此决定两个个体生命能够存在的时间是否公平?

或许有朝一日,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朝着斯托文明那种寿命策略靠拢,

但在目前,人联中所有人们都还没被打上‘思想钢印’的情况下,

人类文明的哲学树还没有攀爬到那里。

同时也需要考虑,如果采用斯托文明那种寿命策略,

可能对人类文明内,文明整体的意识倾向,社会形态造成的,不确定的,未知的巨大冲击。

种种原因决定了,

目前人联在对接下来的新型延寿技术普及过程中,

接受新型延寿技术普及带来的正向收益同时,

也需要接收新型延寿技术普及,在目前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一些负面影响。

当然,

之所以这样选择,同样重要的也是因为。

此刻,人联,人类文明正处于一个资源富裕的时代,

哪怕是人联中许多人们本身一生可能也很难做出多少成果,延长寿命到更长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对于人联来说,生产力和资源支撑着这些人们活更长的时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或者太大的负担。

顶多就是稍微降低了一些‘投入产出比’。

这场各研究所负责人集体参与的紧急会议上,

确定了延寿技术普及的基本策略之后,

各研究所负责人们,再讨论了一些关于此的一些细节,

也就暂时结束了这场会议。

现在,关于延寿技术的一切讨论,都是建立在那篇来自于‘熵’的论文之上。

接下来更进一步的一切,都得等待011研究所完成那篇论文中实验的重复,

完成那种新型延寿针剂的合成,并确定,相应实验的结果,新型延寿针剂的作用的确吻合‘熵’那篇论文中提到的内容。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除了秦裕,对于其他知情者来说,都有些难熬,

虽然011研究所在完成重复实验之前,就已经对这篇论文的内容做出过一些基本的判断,

但在新型延寿针剂真正在011研究所内诞生之前,谁也没有办法真正肯定结果一定是乐观的。

而新型延寿针剂的诞生,不管是对于人类文明整体来说,还是对于文明中的个体们来说,

影响都过于重要了。

如果它真得诞生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和整体面貌,都将由此发生深刻的转变。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还好的是,这段难熬的时间不会太长。

在‘熵’的那篇论文中,完整详细记录了相应实验过程的情况下,

对于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来说,重复实验实在是并不怎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011研究所内,相关研究团队,多个研究小组,同时独立推进着重复实验过程,

也不会因为单个研究小组的重复实验过程出现一些失误,以至于整个实验都要从头再来的情况。

重复‘熵’论文中提及的实验,以及合成‘熵’论文中提到的那种‘新型延寿针剂’,

也就是在先前011研究所负责人邱教授提及的半个月时间里完成了。

其中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实验反应的时间实在是无法缩短,花费了整个重复实验和合成过程中大部分时间,

……

人联纪元421年。

011研究所内的第一份新型延寿针剂,由011研究所内一个研究团队合成。

最终合成时,

就在负熵研究院总部的秦裕,011研究所负责人邱教授也在场,

负熵研究院内,其他位于地外,或者是地面其他城市的研究所负责人,也远程关注着这边的进展。

第一份在011研究所内完成合成的新型延寿针剂,经过一些基础的分析和化验之后,来到了邱教授的手里。

邱教授将封闭在玻璃试管中的针剂放在眼前灯下望了望,目光略微有些失神,然后再递到了秦裕的手里。

“这份按照那篇论文中提到的合成流程,实验合成出来的产物,基本性质和论文中提到的信息基本吻合,具体是否能够发挥延寿作用,可能还是需要一些临床实验。”

邱教授和秦裕说着,同时其实也是像远程关注着这边情况的,负熵研究院其他各研究所负责人说明着情况。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当然,他其实也不需要谁来向他说明这份新型延寿针剂的情况,

此时此刻,可能整个人联范围内,也没有人再比他对这新型延寿针剂更加熟悉了。

玻璃试管中的延寿针剂呈现液态,略微粘稠,淡蓝色,在灯光下,甚至有些好看。

不过,比起它的形态色彩,可能还是它的作用更加令人炫目失神。

在场的所有知情研究员们,目光落在这份新型延寿针剂上,神色不完全相同,但有些出神。

“准备临床实验吧。”

邱教授回过神,出声说道。

临床实验的其他准备工作,在重复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

现在,对于011研究所来说,在进一步确认这合成实验的最终产物的安全性过后,

临床实验就已经可以开始了。

……

第一批关于新型延寿针剂的临床实验,

自然是在011研究所内部进行。

虽然理论上来说,第一批临床实验的志愿者能够最先享受到新型延寿针剂带来的寿命延长效果,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需要承担一些未知的风险。

虽然对于秦裕来说,在他决定拿出新的延寿技术时,许多事情就已经是确定的。

但对于只是收到‘熵’发来的延寿机制与延寿技术论文的011研究所来说,延寿针剂依旧是需要临床实验,并且临床实验最终结果也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

而除了秦裕自己在新型延寿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尝了尝这种延寿针剂的味道以外,

第一批新型延寿针剂的临床实验中,最终第一个使用这种新型延寿针剂的,

就是011研究所内,一位从事延寿机制研究的,年龄已经接近一百五十岁的核心研究员。

“我的运气比我的老师好很多。原本我以为,直到我离世之前,我们在延寿机制,延寿技术上都很难再取得飞跃性的突破。”

“但没有想到,在我临退休前几年,竟然还有机会看到这样新型延寿针剂的诞生。”

在使用新型延寿针剂前,这位参与临床实验的核心研究员有些感慨地说道。

然后,同样是以注射的方式,这位核心研究员使用了新型延寿针剂。

秦裕作为负熵研究院内一位研究所负责人,也远程见证了这次临床试验的进行。

这场临床实验的情形,很难不让他再想起他第一世,还是作为他自己,使用着最初身份时,

2611延寿针剂第一次临床实验时的景象。

不同时空的景象在秦裕这个绝对永生者的眼前像是在重叠,

不过,在此时此刻,秦裕也并没有说什么。

而首次临床实验的结果,

自然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新型延寿针剂,

产生作用的过程同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不过,在参与临床实验者使用新型延寿针剂后的第一天过去之后,

从参与临床实验者身上,就已经监测到了一些明显的身体指标变化。

这些身体指标的正向变化,都在说明着,新型延寿针剂的确是发挥着它该有的作用。

第一位参与临床实验者,在从当天睡梦中醒来过后,得知这个消息,

目光都略微有些恍惚,说了句,

“我这,就再能够活到下个世纪了吗?”

这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再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有更加具体而强烈的真实感。

实验室里,相应研究员们,响起了欢呼声。

虽然,新的延寿机制研究突破,新的延寿技术突破,并不发生在011研究所内。

最终并没有由011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团队完成,

但对于此刻的人们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新型延寿针剂的确是实现了。

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即将在寿命这个领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类文明整体都将因此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产生巨大的不同。

当然,

首批临床实验中,也不止一个参与临床实验的研究员。

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

从自愿申请的人们中,分别挑选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参与了临床实验。

而第一批临床实验的结果,

也和熵提供的那篇论文中的相应内容是能够对应上的。

新的延寿针剂,具有和2611延寿针剂同样的特点。

按照临床实验结果,理论上,最佳状态下,能够将人体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300岁上下,

但存在最佳使用延寿针剂的年龄区间,

同样是在进入到老年状态过后,越往后的新型延寿针剂能够发挥的效果就越差。

在年龄达到一百五十岁的情况下,即便使用新型延寿针剂,预期寿命可能也只能够到220岁。

如果本身年龄逼近180岁,身体已经处于一个极度衰老的状态,

新型延寿针剂可能也最多让使用者活到190岁,甚至可能就只是在原本一百八十岁的基础上多活几年。

此外,

目前在临床实验中短期还很难完全验证,只是结合熵那篇论文中阐述的延寿机制理论推断,

新型延寿针剂拉长的,依旧是人体青年和壮年的时间,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预期寿命被延长至300岁的情况下,依旧是大概后面三十年,四十年,才会进入到人体老年期。

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自然也算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

在首批临床实验过后,

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自然再继续就新型延寿针剂进行了多轮临床实验,

并且继续扩大了临床实验的范围,

以确定熵提供的这种延寿针剂,延寿技术,在更多不同人体上的效用和安全性的稳定。

而结果,

也很符合负熵研究院知情者们对于熵提供的相应技术的印象,

作为一种新诞生的技术和针剂,

这种新型延寿针剂,有着和过往‘熵剂’一样的夸张稳定性。

在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进行的多轮临床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有什么预期之外的问题。

没有发现,有熵那篇论文中,没有预设到的意外情况存在。

在‘熵’将这延寿技术以论文形式发给负熵研究院之前,这似乎就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就是一种,可以直接普及使用的针剂。

这种新型延寿针剂的延寿作用,在多期临床实验中,表现出了夸张的普适程度。

在大量参与多期临床实验的人们身上,也还未曾发现过,新型延寿针剂不起作用的情况。

而在这种情况下,

在这种新型延寿针剂基本不需要做什么调整的情况下,

关于这种新型延寿针剂的临床实验,自然进行的很快,

同时考虑到新型延寿针剂的特殊性,

011研究所进行临床实验时,本身就也尽可能拉快了这个过程。

于是,

就在当年,

新型延寿针剂的临床实验宣告完成。

对于这种新型延寿针剂,一众知情研究员们,也为它确定了一个名字,

参考此前‘熵’向负熵研究院提供的一些技术和理论知识,

将这种新型延寿针剂命名为‘熵类延寿针剂’。

同时,

熵类延寿针剂的量产问题,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显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011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确认了熵类延寿针剂的具体合成流程过后,

熵类延寿针剂的量产,自然交由强人工智能完成。

“向大众范围内,公告熵类延寿针剂的相关事情,准备在大众范围内,普及熵类延寿针剂吧。”

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所负责人们再难得全都聚集在一起,做下了这个决定。

人联纪元421年,年末,

这注定将因为熵类延寿针剂,成为人类文明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