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婆媳俩斗的势同水火,家里气氛自然也不会温馨和谐。家里一味只想躲心静的两个男人,因为和她们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自然也免不了被她们的频繁斗法连累。

因为家中乱糟糟的,分散了年轻男子太多精力,他爹又因为一些缘故,接连换了三份工作,眼看着就要换第四份了,以致于他总不能安下心来,选定一个老师,跟着对方刻苦攻读,所以他这些年来,学业几乎可以说是不曾取得过任何进步。

作为一个在二十岁时就已经考取了举人功名的,名声也曾响亮一时的人,这些年他可没少因为外面有关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风言风语郁闷。

反观当初被他们一家迫不及待退亲的谢莞娘,不仅一直在婆家当家做主,日子过得格外顺心,而且还嫁了个样貌俊美不凡,从不纳妾收房,且还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四品参将的厉害丈夫。

面子里子,谢莞娘可以说是全都有了,哪像嫁去他们家里的那个小媳妇,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对比如此惨烈,自然少不了同时认识谢家人和那家人的人,私下品评议论、传传闲话。

那家人听好事者说了谢莞娘的事情之后,却很遗憾的并没有因此反省。

家里的两个男人一如既往地借着自己需要做事、读书的由头掩耳盗铃,身为婆婆的老太太则是把责任转嫁给了自家儿媳妇,说她命里带衰,妨克夫家。

她儿媳妇当然不会忍下此等污蔑,婆媳俩于是开启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因此很是吃了几次大瓜,然后这些事情又被他们通过不同人的嘴,传递到了谢氏族中。

谢氏那些原本憋着口气的女眷,这些年早就已经因为对方日子过得不如意而渐渐放下了当初的那份不满,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她们拿着对方家里的丑事下饭。

于是只要有人来说,她们就会好茶好点的热情招待。

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虽然没能从她们嘴里听到自己想听的,但能够借此经常与谢氏诸人往来,她们却也是十分乐在其中的。

更别提人家对她们还一直客客气气,礼数周全,她们就更乐意往谢家村跑了。

有她们三不五时的跑来八卦一番,谢氏那些女眷虽然没有特意打听,但对那家人的动向却还是了如指掌。

虽然顾忌着世家大族的矜持与脸面,在外人面前她们并没有对这事儿发表任何意见,只当是自己听了个乐子而已,但在私底下,她们却是没少和自家人分享快乐。

就连谢莞娘,也收到过好几次族中姐妹和伯娘、婶娘、姑母们写来的,颇有些幸灾乐祸意味的信。

然而她和谢氏一族的其他女眷不一样,她对那家人的趋利避害并没有任何不满,归根结底,她当初也只是因为“合适”,才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并不是对那家人抱有好感或者期待。

在她这里,无关紧要之人是伤害不到她的,而那家人,恰好就在无关紧要的范围之内。

当然,她也没有因此就反对亲戚们跟她说这些事,左右都是写信联络感情,写什么不是写?

甚至有时候谢莞娘还会把亲戚们写来的、有关她前未婚夫一家的八卦拿给江远看,坦荡的颇有些不顾自家夫君死活的意味。

万幸江远也是个心大的,知道自家媳妇对前未婚夫既无情意也无留恋,他便也不介意偶尔被自家媳妇的迷之举动弄得心塞塞。

送走回来时满心忐忑、愧疚,离开时却满心坚定、温暖的自家夫君,谢莞娘开始清点江远带回来的、朝廷给他的物质奖励。

是的,江远不仅升官了,他还得了来自朝廷的一批绫罗绸缎、茶叶酒水、瓷器摆件。

东西不算多,但因为是御赐的,所以品质都还不错,而且也很值钱。

虽然不能拿出去变卖,但拿去送礼却是倍儿有面子的。

除了这些日用之物,朝廷其实还赐了这次的有功之臣一些兵器,像江远,他就得了一张弓和一把枪,但这些东西他们却是直接就留在了自己身边的,用也好,收藏也罢,总归是不会拿给亲眷们随意处置的。

江远去上任之后没多久,郝玉和陈氏就带着孩子回易县了。

现在江远调去了广昌卫,郝玉自然不会再继续留在易县,但他也不方便带着妻儿跟去广昌卫,所以在和陈氏商量之后,两夫妻就打算还是回唐县定居。

谢莞娘也有着和他们一样的想法,但她现在刚出月子,儿子麟麟还脱不得手,她又不可能带着才满月的儿子往紫荆关和易县那边跑,于是就只能暂时把搬家计划延后。

他们在易县的宅子是常曜送的,契书在谢莞娘手上,而谢莞娘又在易县开了铺子,以后免不了要常来常往,自然这宅子就也没必要变卖了。

不像紫荆关的那宅子,住虽然是分给他们住了,但实际上,那宅子的所有权却还是属于紫荆关驻军的。

现在江远被调去了广昌卫,自然他们就得把那栋宅子给腾出来、还回去。

好在江远也不是立马就得往广昌卫去,安排一下,让家里的侍卫和仆从把紫荆关那边的东西搬到易县宅子的时间他还是能抽出来的。

至于原本家在紫荆关的那些侍卫,要不要跟着谢莞娘往唐县这边定居,谢莞娘和之前鞑靼打来时一样,选择了让他们自己决定去留。

愿意跟过来的,她会负责帮忙安置他们的家人,给房子住、给安家费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她还会从他们的家人当中,挑选一到两个给安排活计。

不愿意跟过来的,她会多给三个月的工钱,让他们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寻摸新的差事。

不出她预料的,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跟她一起。

一来紫荆关那地方,确实不如唐县太平,如果能够举家搬迁,对那些护卫来说也是好事一件。

二来她这么大方的东家可不好找,她给的月钱、福利,甚至她对他们的平视、尊重,都是他们舍不得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