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铁血少英雄 > 第746章 偷梁换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暗红色的灯光在霓裳照相馆的暗房内摇曳,将石云天的身影拉得细长。

他手中捏着那几张记录着日军罪证的真底片,感觉它们比千钧还重。

窗外,日军的巡逻皮靴声由远及近,如同丧钟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石云天将真底片小心地藏入特制的防水铁盒,埋藏在暗房地板下最隐蔽的角落。

完成这个动作后,他靠在墙上,长吁一口气。

田中之死虽然暂时被伪装成意外,但日军特务机关的怀疑并未消除,照相馆依旧被严密监视。

他知道,必须尽快将这些证据送出去,否则不仅前功尽弃,所有人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当晚,在剪子巷小院的密室内,石云天与王小虎、李妞、宋春琳和马小健围坐在煤油灯下。

灯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

“我们必须实施偷梁换柱之计。”石云天压低声音,目光扫过众人,“我需要亲自将这些底片送往茅山根据地,但照相馆不能没有小山子,否则,日军一旦发现我失踪,必然全城戒严,我们谁都走不了。”

王小虎一拳砸在桌上,震得油灯晃动:“云天哥,俺替你留守!谁敢来查,俺让他有来无回!”

石云天摇头:“小虎,你性子急,体型也与‘小山子’相差太大,容易暴露。”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马小健身上:“小健,你心思缜密,身形与我相仿,只有你能胜任这个任务。”

马小健沉默片刻,抬起头时眼神坚定:“云天哥,我明白,我会成为‘小山子’,守住这个据点。”

接下来的三天,一场紧张的偷梁换柱行动秘密展开。

假扮容易,暗房技术才难。

石云天开始密集地向马小健传授照相馆的一切细节——钱贵的习惯、常见客人的特征、暗房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马小健则以惊人的记忆力吸收着这些信息,同时观察石云天的举止神态,学习他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甚至微笑时的微妙表情。

李妞和宋春琳负责改造马小健的外形。

她们用特制的药水轻微改变了马小健的肤色,使其看起来更接近石云天伪装的“小山子”那种经年劳作的暗黄色。

他们还修剪了马小健的眉毛,让他戴上了石云天那副平光眼镜。

“最重要的是眼神,”石云天强调,“‘小山子’的眼神必须是怯懦中带着点麻木,看人时习惯性地低头垂眼。”

马小健刻苦练习,时常在煤油灯前反复模仿,直到连王小虎都一时难以分辨。

与此同时,石云天开始秘密准备出城事宜。

他通过周远平留下的渠道,搞到了一张伪政府的通行证,并摸清了日军哨卡换岗的规律。

在离开前夜,石云天将马小健单独带到暗房,进行最后的技艺传授。

暗红色的安全灯下,石云天拿出底片和药水,详细讲解冲洗照片的流程:“洗照片,分显影、停影、定影三个步骤,其实就是把底片下的潜像转化成影像。”

马小健问道:“什么是潜像?”

“你不要管,死记硬背。”石云天严肃地说,“把几种药水的比例掌握好才是关键。”

他一步步演示,先将底片放入显影液:“二十度的温水,底片泡在里面十五分钟,然后取出来冲干净,再用停影液、定影液;我用药粉配好了,夏天一比六,冬天一比八。”

石云天特别警告:“定影液里面有酸水,一旦搞到皮肤上面就烧烂了,一定要小心啊!每一步之后千万要记得冲洗干净,相纸上一沾到药水,就作废了。”

他指着放大机解释道:“这个东西叫透镜,非常金贵的,相纸的光面为正,麻面为反。”

接着展示片夹的使用方法:“把洗好的底片放到里头,再卡上相纸,跟底片一般大小的就用印相法,把底片的凹面对准相纸,凸面对准玻璃,盖上,然后跟冲照片一样的手法,先显影两分钟,冲干净之后,再定影。”

马小健凝神静记,不时重复关键步骤,确保万无一失。

第四天深夜,南京城笼罩在浓重的夜色中。

石云天和马小健在照相馆内完成了最后的交接。

“记住,”石云天郑重交代,“钱贵生性多疑,但贪财怕事,田中死后,他更加风声鹤唳,你只需做好本分,少言寡语,应当能蒙混过关。”

马小健点头:“放心,我会小心行事,你们路上更要当心。”

王小虎、李妞和宋春琳也已准备就绪。

他们将在城外接应石云天,分散行动,以减少被发现的风险。

子时三刻,石云天换上夜行衣,将真底片密封在内衣夹层中。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潜伏数天的地方,然后悄然推开后窗,如狸猫般融入夜色。

马小健则换上石云天常穿的那件学徒短褂,戴上平光眼镜,在暗房内开始练习冲洗照片,完美扮演起“小山子”的角色。

南京城的城墙在夜色中如同巨兽的脊背,高高耸立。

日军的探照灯不时扫过,巡逻队的皮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石云天利用多年来练就的轻功,如一片落叶般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街巷阴影中。

他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地下排水通道,这是马小健多日侦察发现的薄弱环节。

通道内污水齐膝,恶臭扑鼻,但石云天毫不在意。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这些记录着同胞苦难和日军罪行的铁证安全送出南京城。

在接近出口时,他突然听到日军的说话声。

一队日军正在排水口附近巡逻。

石云天屏住呼吸,潜入污水中,只留一根芦管换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日军士兵的谈话声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他们皮靴踏在水边的声音。

十五分钟后,日军终于离去。

石云天迅速冲出排水口,如一道黑影般掠过最后一片开阔地,消失在南京城外的丛林中。

出城后,石云天按照预定路线,向茅山方向疾行。

他避开大路,专走山林小径,日夜兼程。

一路上,他目睹了日军“清乡”造成的惨状。

村庄化为废墟,田野荒芜,难民络绎于道。

这些景象更加坚定了他送达证据的决心。

经过三天三夜的奔波,石云天终于抵达茅山根据地外围。

在与哨兵对接暗号后,他被带到了根据地指挥部。

当石云天将那些记录着荣字1644部队和南京保卫战时期的罪行的底片交到根据地领导手中时,他感到肩上的千钧重担终于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