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小石头的少年连忙从怀中又取出一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的小物件,双手递给陈九,神情郑重:“城主大人,爷爷说,您看了这个,就明白了。”
陈九接过,入手沉甸甸的,触感冰凉。
他缓缓打开油布,里面露出的,并非想象中的令牌或玉佩,而是一块巴掌大小、厚约寸许的黑色金属板。
金属板的材质与他从文墟带回的那块极其相似,上面布满了极其细微、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刻痕,这些刻痕并非装饰,更像是一种精密度极高的能量回路或符文阵列,其技术风格与当前世界的炼器、符箓体系截然不同,反而更接近……更接近他记忆中某些科幻概念中的集成电路板!
而在金属板的中心,那个熟悉的“幼苗破石”标志赫然在目,但比之前所见任何一次都要清晰、立体,甚至微微散发着极淡的、温润的白光。
更让陈九心头剧震的是,当他的手指触摸到那金属板的瞬间,他丹田内的镇世鼎猛地发出一声低沉而欢欣的嗡鸣,仿佛游子见到了故人!
怀中的源心之钥也瞬间变得滚烫,与金属板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金属板,与镇世鼎、源心之钥系出同源!或者说,是同一体系下的不同造物!
“这是……”陈九的声音不由得带上了一丝凝重。
老者缓缓站起身,虽然依旧佝偻着腰,但整个人的气质已然完全不同,他看着陈九,眼中充满了欣慰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此为园圃秘钥的碎片之一,也是归园真正传承的信物。
老朽无名,曾是文墟守藏室的一名扫地仆役,承蒙守藏先生不弃,知晓些许旧事。
这位是石晏清,他的先祖,曾是初代园丁麾下,工匠一脉的传承者。”
文墟!守藏室!初代园丁!工匠一脉!
每一个词都如同重锤,敲在陈九和蓝姑的心上。
陈九深吸一口气,示意蓝姑关紧房门,并布下隔音禁制。
他请老者和小石头重新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神色肃然:“老人家,石兄弟,文墟惊天变故,陈九昨日方才前往探查,只见一片焦土,悲怆之气冲天,守藏先生与其他先生……”
老者——曾经的文墟扫地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悲恸,缓缓摇头:“守藏先生……以及文墟大多数同道,为了守护火种,已然……以身殉道了。”
尽管有所猜测,亲耳证实依旧让陈九和蓝姑心情沉重。
“那昨日异象,浩然之气冲霄,乃是先生们启动最后禁制,并非单纯赴死,而是以自身神魂与文墟千年积累的浩然气为祭,强行驱动了半座周天星辰阵,一是为了彻底湮灭库中最核心的、绝不能落入敌手的秘典,二是为了……送走最后的种子,并向所有散落各地的星火发出最后的警示与道别。”
老人的声音带着无尽的哀伤与敬意。
“种子?您和石兄弟……”蓝姑立刻反应过来。
老人点头:“老朽与晏清,还有另外几位同袍,肩负使命,携带部分传承,在不同路线的掩护下撤离。我们这一路,目的地便是姑苏,是守藏先生陨落前,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最后一次星轨推演确定的方位。
先生说……镇世已醒,源心归位,园丁再现于姑苏,让我们务必找到您,陈城主。”
陈九默然,守藏先生竟在最后时刻还在进行如此精准的推算,并将希望寄托于自己身上,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他动容。
“敌人是谁?是那窃道者?还是琅琊山?”陈九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听到这两个词,老人和石晏清的脸色都变得极其凝重,甚至闪过一丝恐惧。
老人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更低:“都有,但更准确地说,是窃道者主导,琅琊山……或许是闻讯而来,试图清场的执行者。”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讲述一段尘封的、关乎世界本源的秘辛:
“陈城主可知,我们脚下的这片天地,这座世界,并非唯一,也并非亘古如此?”
陈九点头:“略知一二,曾听闻有天外、归墟之说。”
“不止如此。”老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根据文墟最古老的、源自初代园丁时代的记载,我们所处的世界,在无法追忆的洪荒末期,曾经历过一场席卷诸天万界的、毁天灭地的规则潮汐或称大道崩坏。那场灾难的起因已不可考,结果便是无数世界破碎、消亡,幸存下来的也大多规则残缺,灵气衰退,步入寂灭。”
“我们的世界,便是幸存者之一,但同样受损严重,天地规则出现了诸多漏洞和褶皱。
而一些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极其古老而强大的存在,或是它们的后裔、造物,则通过这些漏洞,潜伏、渗透进了我们的世界。
它们窃取、扭曲、修改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试图将这个世界改造成适合它们生存、或成为它们力量源泉的苗圃……这些存在,便被初代园丁们称为——窃道者!”
“窃道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它们形态各异,能力诡谲,但它们共同的目的,便是侵蚀、同化、吞噬这个世界的一切,它们……是世界的灾难。”
陈九和蓝姑听得心神震撼,这与永兴公主关于虚空掠食者的描述,以及尘网关于窃道者的猜测相互印证,且更加详细、骇人。
“那琅琊山呢?”陈九追问。
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琅琊……据古老记载,其源头可追溯至洪荒末期。据说那时,有一批最为强大的先贤,预见到了末日降临,他们不甘文明彻底断绝,便以无上伟力,集合残存的世界本源和法则碎片,打造了若干艘名为方舟的避难所,或称传承圣地,试图逃离崩坏的中心,保留文明火种,等待新的纪元。
琅琊,便是其中一艘方舟的名字,也是那艘方舟最终停靠、隐藏之地的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