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孟沅翻看儿子的“作品”,心中既惊讶又欣慰。回家后,她特意将小册子装订好,放在书柜的显眼位置。

与此同时,予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作为六年级学生,她需要为即将到来的中学考试做准备。美术特长班的考试竞争激烈,需要同时兼顾文化课和专业技能。

一个周日的下午,予安对着数学试卷发呆,眼圈微微发红。

“怎么了?”宋霆野注意到女儿的情绪,轻声问道。

予安咬着嘴唇:“数学好难...我怕考不上美术班...”

宋霆野坐下来,拿起试卷看了看:“确实不简单。但记得爸爸说过吗?难不代表做不到。需要帮助吗?”

父女俩一起研究了半天数学题。令人惊讶的是,予宁也凑过来,似懂非懂地听着,偶尔还插嘴问问题。

“弟弟都能听懂,我更应该学会。”予安被激起了好胜心,重新投入学习。

三月初,营区传来一个好消息:宋霆野被提拔为副团长。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但也意味着更多时间在办公室,减少外勤任务。

“这样就能更多时间陪家人了。”宣布这个消息的晚上,宋霆野对孟沅说,“我记得自己的承诺。”

孟沅笑着握住他的手:“我和孩子们都为你骄傲。”

晋升仪式简单而庄重。予安和予宁都穿着最好的衣服出席,看着爸爸肩章上的变化,予宁小声对姐姐说:“爸爸的星星又多了一颗!”

仪式结束后,新任团长找到宋霆野:“宋副团长,知道你重视家庭教育,我们正计划组织一个‘军营开放日’的家庭专场,由你负责如何?”

宋霆野立即想到了这对孩子们的意义:“保证完成任务!”

开放日定在四月中旬。与以往不同,这次专门为家属设计,有许多互动环节。予宁自然成了“小顾问”,滔滔不绝地提出建议:“可以让小朋友坐坦克!”“可以看哥哥们训练!”

予安则提出:“可以设置一个绘画角,让孩子们画下自己看到的。”

最终方案采纳了孩子们的多项建议。开放日当天,场面热闹非凡。孩子们兴奋地体验各种装备,家属们则对亲人的工作环境有了更深理解。

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是“小军事家”绘画角,由予安和林小雨指导孩子们作画。令人惊讶的是,予宁也安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画着一架“未来飞机”。

“这是我设计的飞机,”他向围观的人解释,“可以飞得更高更快,还能变成潜水艇!”

一位军官开玩笑地问:“那你打算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予宁想了想,郑重地回答:“叫‘和平号’,因为爷爷说军人的使命是守护和平。”

童稚的话语让在场的大人们肃然起敬。

五月,予安迎来了美术特长班的招生考试。考场外,全家人都来为她加油。

“姐姐一定行!”予宁比谁都紧张,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考试分为文化课和专业技能两部分。当予安走出考场时,脸上带着疲惫但自信的微笑:“我尽力了。”

等待结果的日子漫长而煎熬。为了分散注意力,予安投入到新的创作中——为爸爸的办公室画一幅画。

“想要什么样的画?”她问宋霆野。

宋霆野想了想:“画一幅能代表军人精神和家庭温暖的作品。”

这个要求很有挑战性,予安构思了很久。最终,她决定画一幅夜晚军营的景色: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窗内是伏案工作的军人身影,窗外远处是家属楼的点点灯火,天空中繁星闪烁,最亮的几颗星特别标注着“爷爷”和“杨爷爷”。

当这幅画完成时,宋霆野久久驻足画前,眼中闪着感动的光:“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意义。”

六月初,好消息终于传来:予安以专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美术特长班录取!全家庆祝了一番,予宁比姐姐还兴奋,逢人便说:“我姐姐是冠军!”

暑假来临前,予宁也从幼儿园毕业了。毕业典礼上,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长大后要开飞机,保卫祖国的蓝天!谢谢老师教我知识和道理...”

孟沅在台下录像,手微微发抖:“我们的予宁真的长大了。”

暑假里,宋霆野兑现承诺,带全家去海滨度假。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宁静的海边小城,住在一间能看到海的民宿里。

每天清晨,予宁就拉着爸爸去沙滩上跑步,美其名曰“飞行员体能训练”。予安则带着画具,捕捉日出和海浪的美景。

一个午后,全家在海边散步时,发现了一位老人正在沙滩上画军事地图般复杂的沙画。走近一看,竟是位退役老兵。

“这是当年登陆演习的阵型。”老人见予宁感兴趣,热情地讲解起来。

让宋霆野惊讶的是,予宁居然能听懂大部分内容,还不时提出相关问题。

“小朋友懂得不少啊!”老人赞叹道。

予宁骄傲地回答:“我爸爸是军人,我爷爷也是军人!”

就这样,一家人与老兵成了朋友,每天听他讲海洋和军事的故事。予安的画本上又多了一系列海洋主题的作品。

假期最后一天,老兵送给予宁一个贝壳做的飞机模型:“小朋友,记住,祖国的海空都需要守护。”

予宁郑重接过礼物:“我会记住的!”

回家后,予宁多了一个新习惯:每天研究地图和军事杂志上的图片。虽然大多数字还不认识,但他会缠着大人问个不停。

九月,予安升入中学,开始了住宿生活。第一次离开家,她既兴奋又忐忑。

“姐姐不在家,我会想她的。”送走予安后,予宁闷闷不乐地说。

宋霆野摸摸儿子的头:“姐姐也在想我们。但这是她成长的必经之路。”

为了缓解予宁的孤单,宋霆野每周未值班时都会带他去营区。予宁很快成了官兵们熟悉的“小尾巴”,甚至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帮助图书管理员整理军事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