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指尖酥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挑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沈老爹安排的节奏适应了几天,大家明显觉得有章法了许多。每个人做的事有了定数,也不用在厨房里走来走去浪费时间体力。

人多了后灶房里排不开,正好魏姠的课停了,厢房内间就腾出来揉面捏花饽饽,需要上锅再送到灶房,大家也不用全挤一起。

天气稍稍回暖,路上好走后,田叔他们又开始进城卖豆腐和鸡蛋。

鸭蛋沈云姝的需求量大,村里的产量她自己就能全消耗掉,鸡蛋倒是有不少富余。

有了盖房子这事,田叔又不肯收钱了。只说卖鸡蛋的钱就够了,喂鸡喂鸭的活本就是孩子们在干,不费事。

沈云姝没坚持,现在她们和村里已经牢牢绑在一起了,没必要计算得那么清楚。况且,只要生意顺利,她也不会亏待他们的。

齐老前两天回来了,杜大夫特意登门拜访。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回来后杜大夫整个人都好像轻松了几分,还把杜锦香外祖父留下的一副银针交给了她。

之后齐老每天上午带着杜锦香出门摆摊问诊,不论谁来,不论何病,一律收十文的问诊费,只诊病不开药。下晌就让杜锦香整理脉案,盘复总结,再研读医术。

回来第二天,齐老还给杜锦香拿了三十两银子,补贴她之前单独去城外给灾民问诊的花费。

杜锦香只道没花那么多,说沈敦去码头找到了一个贩药材的,一听他们是给灾民发药,就便宜卖给他们。

老头子当即吹胡子瞪眼睛,说哪家药材贩子良心这么好,不趁着涨价大赚一笔,反而赔本卖给他们?让杜锦香把那药贩子的名字告诉他,他要亲自去见见这活菩萨,给他号号脉,保他多活个五年十年。

杜锦香也意识到不对,回来探了沈敦的口风,果然见他顾左右而言他,便知道自家师父所言不虚。

是夜,杜锦香失眠了。

心里有些东西轻轻揭开了一角,探出了脑袋。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平静。

沈云姝没注意到好姐妹的异样,她最近是忙得团团转。

除了铺子里头的活,九香斋那头隔几日也要去一趟。点心样式的细节创新,口味改良,新展架的设计,事无巨细都要参与。

九香斋虽是名声在外的老铺,大部分点心都是卖了几十年的老口味,什么时候这么频繁换新过?在还流行一招鲜吃遍天的古代,这是极其难以想象的。

即使有时只是微调,也意味着很多东西要从头改起。

但效果也是显着的。

每一家客人都对九香斋送来的保留了大气精致,细节或配色又独一无二的点心塔无比满意。回头客,新客根本不愁。

也因着她这份用心,邱掌柜和董师傅从对她技艺的惊叹,转为对她一丝不苟工作态度的欣赏佩服,言辞间越发将她当平辈相待。

但最让沈云姝感到手忙脚乱的,是大姑的头一次全包席面生意。

食材调料厨具的准备,洗菜切敦烧火布置桌椅的人手安排,菜单的制作顺序,备料流程,复杂菜品必须完工的时间节点等等等等。沈云姝这方面经验不足,但这头一次全包的单子必须打个漂亮仗,她提前七天就开始抽时间写写画画,和田叔核对村里能供给的食材和人手,去市场预定需要补充的肉菜,再次检查桌椅状况,核对碗碟数量,一直到宴席前两天,才把事情都定好。

大姑心里也是紧张,连着几天中午挤时间练手,生怕到时候出差错。

就在众人一片紧张期待中,宴席这天到了。

天还漆黑一片,城门准时在寅时中打开,已经守在外头的田叔田婶领着一队人背着筐第一批进来,匆匆赶路。

另一头,沈家人也在宵禁结束时分出了门。

沈云姝先去铺子把茶点和花饽饽完成。二丫她们已经把茶点的料备好了,沈云姝两手翻飞,几乎靠着肌肉记忆就把二十份茶点做完了。

此时天刚微亮,梁珍儿到了,汇报了大姑那头的情况。

田叔田婶带人准时过去了,肉摊老板和菜铺子老板也把东西送来了。

老丁头喊了几个拉骡车的老伙计,所有人一块收拾,把一车食材,两车桌椅,一车锅灶瓢碗家伙事,一齐运到主家。

一切顺利。

沈云姝松了口气,和梁珍儿一块做好蛋挞要用的酥皮,把馍塔中要用的一对鸳鸯先捏好,她和沈老爹打了个招呼,也往今日办宴的人家赶去。

为了省时间,她坐了骡车,一炷香后到了目的地。

主家姓朱,家境殷实,大三进的院子,今日家中幼子娶妻,装点地红通通一片,十分喜庆。

沈云姝和门房说明来意,恰好田婶过来看情况,把她领了进去。

灶房在后罩院不远,沈云姝进去的时候,里头正忙得不可开交。

田婶说前头桌子摆好,主家的几张桌椅凑在一起数量正好。田叔他们忙完先去卖豆腐,后头再来找她们一块回村。

也来不及说几句话,到了灶房田婶就急忙去帮着烫鸭杀鸭。

中式饮食讲究新鲜,这些鸭是昨天田叔他们背到大姑家,今天活蹦乱跳地运回来,主家看过后现杀的。

十九桌席面,十九只鸭,做的就是八宝鸭。

这道菜耗时长,好在是最后一只,前面杀的大姑已经熟练地剔骨完毕,焯水腌制了一批。

几个村里的妇人媳妇正在案板上忙碌,笃笃笃的声音急促又富有韵律,大姑在炸藕丸子,滋啦滋啦的油响不绝于耳。

灶房外有拿砖头现搭的一排烤架,上面是今日最费事的菜,九制金肋,也就是慢烤羊排。

底下炭火不旺,手放在烤架上有些烫手,但还能忍受,正是适宜的温度。

距离开宴还有约摸两个时辰,沈云姝买的是嫩羊排,这个时间差不多。

沈云姝放了心,去里头帮着给鱼片花刀。

今日的宴席餐单是主家自己配的,一桌三两十菜的标准。其中最费事的就是慢烤羊排,八宝鸭和松鼠桂鱼。

田婶带来的妇人都是眼里有活手又快的,虽然头一次配合有很多地方不熟悉,但也没耽误多少功夫,王氏来送馍塔的时候,备菜就已经完成了。

王氏摆好鸳鸯馍塔,和主家热络了也来了后厨帮忙。

虽然大部分得大姑亲自掌勺,但她们可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比如蒸菜,腌制好的鸭子肚子里塞满价值不菲的八样食材上锅,白玉翡翠卷也只要蒸一炷香。

今天的汤品什锦豆腐羹,里头用的豆腐,百叶丝,蛋皮丝,海米碎等都准备好了,下锅煮开,最后由大姑挑个味道勾个欠就行。

比如盘子碗碟摆起来,除了桌上的小碗勺筷,灶房准备出餐用的碟子汤碗也都一一拿出来再用开水烫一遍,一一摆开。

前头鞭炮声响起,上菜的信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