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50建农场,棒打狍子瓢舀鱼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露天电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鲜的趟子蘑焯了水,攥干水分,蒜末爆锅,下蘑菇翻炒,之后再放青椒尖椒,一点点酱油,适量的盐,翻炒到青椒尖椒断生,这菜就算好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做法,红缨一口下去,就喜欢上了这种蘑菇。

由此也点亮了红缨采蘑菇的热情。

这时候红缨的活地图优势又可以发挥了。

农场在每个地块周围都种了树,但是同样是杨树林,新种下的树林出蘑菇的几率就比那些开荒时特地留下来的树林小很多!

红缨不怕走得远,也不嫌累,她专门找老杨树趟子采蘑菇。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也没错。

于是李连霞等人只要跟着红缨出来,总能找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肉嘟嘟的杨树蘑菇。

几人也不采尽,只挑大朵的蘑菇采,特别小的就留着任它们继续长。

10月6号一直到16号期间,红缨跟试验站的人出去采了五次蘑菇,次次满载而归!

榛蘑有种特别的香气,用来炖飞龙炖小鸡都特别香,但榛蘑都是晒干之后,吃的时候再用水泡发,那个香气才能发挥出来。

杨树蘑则不同,它本身没什么味道,主打一个肉厚,口感好,所以新鲜蘑才最好吃。

红缨几人都喜欢吃新鲜的杨树蘑,于是这一段时间每天至少有一顿是吃炒蘑菇。

原本蘑菇木耳等菌类都是晒干保存,但是红缨实在舍不得的把这滑溜溜肉乎乎的杨树蘑晒成干,就奢侈的买了不少盐。

蘑菇摘干净然后焯水,洗净之后放进坛子里用饱和盐水浸泡。

这样储存的蘑菇,半年都不会坏。想吃的时候,吃多少捞出来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咸味散尽就可以正常炒着吃了。

口感跟新鲜蘑菇差别不大。

红缨早在频繁出去采蘑菇前就知道了这种储藏方法,于是采了许多回来,然后自己一个人一口气就腌制了两大坛子。想着再多了怕是也吃不了了,放到最后坏了可惜,这才作罢。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0月16号,这是场里宣传要放电影的日子。

据说这一次秋收,总场部最后核算,这一年农场盈利一万两千块!

所以场里直接就请了外边的放映员来场部,要给农场职工一个福利,放映两天电影。

费用场部报销了。

电影放映的时间地点已经由通讯员通知了各个分场跟连队,试验站这边也早就知道了。

到了16号下午,试验站的众人早忙完了各自的工作,五点半下班,几个人就锁了门,一起向总场部走去。

他们试验站距离总场部毕竟距离还算近的,走到总场部时间也来得及。

原本姜稳说想来接红缨的,但是秋收之后,姜稳他们部队跟民兵的任务又多了一个保护晒场跟粮库,红缨想着反正试验站她们五个人呢,又不是她自己落单,索性就别折腾姜稳。

让他该忙啥忙啥去吧。

就像放露天电影这种事,十里八村的听到消息都会来凑热闹的,到时候总场部一下子就涌进来好多人。

姜稳到时候也要组织维持秩序,红缨想着他肯定没太多时间照顾她。

就这样试验站几人就一路说说笑笑的走着到了总场部。

露天电影放映地点是在总场部南部的大晒场,因为这里宽敞,地面平坦,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所以地点就选在了这里。

去晒场前要路过一个十字路口,顺着路向北,走到尽头就是总场部,十字路口的右侧南边就是新建的百货商店。

此时商店果然已经建好,虽然没有营业,但是那一排透明的玻璃窗看着可是相当的大气。

走过商店沿着十字路口往东,走到尽头,就是农场总部的修理厂。

路过修理厂的时候,还能看到宽敞的修理厂的大院子里,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辆跟农机。

沿着修理厂门前的路往南再走一段,就是晒场。

红缨几人到了场部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她们直奔晒场,一路上,也能碰到同方向行走的人,一看就也是去看电影,提前占位置的。

试验站的五个人都自己带了“座椅”,一个拿着特别轻巧的小马扎。等到了晒场的时候,红缨发现这边已经来了不少人。

而且,在晒场的中央,已经竖起了一大块白色的幕布。

虽然没有看到放映员,但是靠近幕布的位置,已经坐满了人。

有坐地上的,也有跟红缨他们一样坐着小马扎的,也有三五个人坐着一个条凳儿的。

人们三三两两的坐着,或者七八个人围成一圈儿聊天。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显然对于这场电影都无比期待。

红缨一眼扫过,发现董兰兰,徐美,潘欣欣竟然都在了,她们甚至还坐在比较靠前,大约五六排的位置!

除了她们几个熟人,还有许多熟面孔。

红缨甚至还看到了几个星隆镇的村民!

“哎?小董同志!”

果然,随着她一走近,有人也看到了她,就跟她打招呼。也是星隆镇的熟人,红缨就笑着招呼:

“静云嫂子!你也来啦?”

跟她打招呼的是宗建华的大儿媳妇潘静云。

潘静云此时比红缨最初见她时胖了一圈,人却黑了些。大概是因为前一阵子秋收也下地干活晒的。

“嫂子康康呢?来了没?你家小妮儿呢?”

红缨问的是潘静云的孩子,宗康是潘静云大儿子,小妮儿是她今年刚生的小女儿。

其实红缨跟她接触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住在宗家那几天,每天早上这个潘静云都会跑到水缸里偷冰吃。

好像不吃上一口,这一天都过不好似的。

后来红缨去荒原勘测了,偶尔碰上才听韩英婶子说,原来那段时间潘静云其实是怀孕了。

这个时候的人,缺吃少穿,难得潘静云早期没什么难受的反应,就是吃东西有点怪,总想吃冰。

后来七月份的时候,潘静云生了个小闺女,这下子儿女双全了。

红缨还托人给送了点红鸡蛋过去,潘静云一直记着,每次看到她都挺热情。

“康康跟村里孩子在那边玩儿呢!”

潘静云说着,往远处一指,红缨就看到那边确实有几个孩子,蹲在晒场边缘,竟然在抠捡土里的几个麦粒。

这时候前头占座的董兰兰几人也回头看到了红缨。

红缨示意试验站其他几个人过去那边先坐,跟潘静云说了几句。

然后她翻了翻随身的小布兜,摸了两包糖出来:

“嫂子拿着给康康吃。”

潘静云一看,连忙要拒绝。

“嫂子,这是喜糖,你跟我推拒啥啊!”

潘静云拒绝的手就顿住了。

别人给的东西一般不该要,可是人家给喜糖喜饼是不兴拒绝的,除非你想跟人家断交。

“你上次捎回来星隆镇的喜糖喜饼我们都吃了的。这怎么又给呀。”

“嫂子你跟我客气啥。上次送回去大家分的,这是专门给你和康康的。”

红缨结婚没通知星隆镇的人来参加婚礼,但是之后送了糖跟糕点回去通知星隆镇的熟人。

后来宗家送了结婚礼过来,也许是怕她在这边不方便,也怕她娘家人不在身边,宗家人送的是床单被面,枕巾枕套一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其实还是很贵重的。

宗家人对自己一直很好,红缨还挺挺感动的。

只不过红缨送他们贵重东西他们肯定不会收,现在也就是一点糖而已,潘静云最后还是收下了。

又说了几句,聊了聊星隆镇最近的变化,红缨就跟潘静云分开,走到董兰兰跟李连霞中间。

她的小马扎已经被摆在地上,红缨走过去坐下。

红缨掏布包,给试验站几人还有董兰兰她们几个每人分了俩牛皮纸包。

一包糖,一包炒熟的黄豆。

都是姜稳给她准备的分装好的。

姜稳知道她肯定要来看电影,但是他怕自己没时间陪她,索性早早的给她准备了小零食。

姜稳说,再往后几十年,年轻人看电影去电影院,都会捧着一桶爆米花的。

还特地强调,不是现在那种要烧半天炮筒,爆米花爆好跟放炮似的爆米花。

红缨原本就不知道爆米花是什么味儿,更不知道他说的两种爆米花到底有什么区别。姜稳看空间里没有现成的,但空间里有玉米,他就承诺回头有机会,在家里给她用玉米做爆米花吃。

不过他弄了几斤秋天刚收回来的黄豆,特地炒熟了给她分装好送过来,既可以当零嘴儿,也可以分给别人。

“哎,红缨,姜团长心真细!连看电影的小零嘴儿都给你准备好了!

这么一比,大龙好像个傻子!”

潘欣欣捏了两粒黄豆放进嘴里,嘎嘣嘎嘣嚼着,还不忘吐槽自己对象。

“那大龙对你也挺好啊!你病了不是他照顾你啊?

你太忙没工夫打饭不是他去给你打饭再给你送去啊?

每天下班宁可走十多里路就为了跟你一起吃顿饭,那时候你咋不嫌人家不好?”

潘欣欣被董兰兰的三连问给问住了,动了动小嘴,最后说:

“那,我还总去给他洗衣服呢!”

红缨没接话,试验站几个人就看着红缨笑,她们忍住了没说红缨衣服有时候都是姜稳给拿走洗晒干了再给送回来的……

“过日子,不能比谁更好,要比跟谁在一起更合适。”刘特在一旁说道。

几人原来都是在星隆镇住一个宿舍的,虽然因为工作时常不在一起,但总算比较熟悉,关系也都不错,刘特就劝了一句。

坐在这里的人中,刘特年纪最长,所以她说这话就比较有说服力。

潘欣欣听了,比较信服。

“红缨比较迷糊,所以姜团长就比较细心,正好互补;你跟大龙俩人也是这样,但是你们都是因为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然后经过相处慢慢建立了这样的相处模式。

其实这就是你们最舒服的相处方式,也是最合适你们的相处方式。

人无完人,不要总看着别人的长处然后忽略自己的长处嘛。”

“对嘛,简单的说,什么锅配什么盖!你家大龙挺厉害啊,年纪轻轻就要成农机科一把手了。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潘欣欣其实也就是说说,她要不喜欢刘海龙,也不会跟他出那么久对象,还计划着年底前也去领证。

这个话题很快也就揭过去了。

陆陆续续的有人来到晒场。有人搬了椅子,有人就是站着。

现在天凉了,但依然有蚊子,好在没有夏天时那么夸张,大家都穿着长袖的衣裤,被蚊子咬到的概率大大减少了。

随着人增多,原本觉得有些凉意的秋风都不觉得凉了。

天渐渐黑了,原本挂在幕布两边的大灯泡亮起,大家都知道快到时间了。

七点钟,放映员扛着放映机过来了,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的动作。

又新奇,又期待。

放映机亮起来了,光束打在幕布上,放映员调整着距离跟位置,最后,关掉了幕布两边的灯。

幕布两边的音响发出了音乐声,所有看着的人都一声高兴的喝彩。

电影开始了。

影片是黑白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大片成熟了的麦子。

农场才刚刚秋收过,这个镜头让大家仿佛回到了不久前那些日子。

虽然电影是黑白的,但大家脑海中,那一片片金色的麦田还历历在目。

所有人都欣喜的看着幕布上的画面。

随着音乐的节奏加快,曲调越来越向上,镜头也在推进,麦田的范围越来越大的映入眼帘,就在欢快而积极的乐曲声让大家都想跟着蹦跳的时候,一台联合收割机突然闯入眼帘!

“哦!”大家忍不住欢呼一声!

这一幕,就像前不久麦收时的情形!简直一模一样!

一辆辆收割机驶过,一片片的麦子被收割,镜头再次拉远,一辆辆卡车驶入田间,忙忙碌碌的承接新收的麦子。

一望无尽的田地间,各种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一片丰收景象!

然后,一队带着头巾,拿着钉耙等农具的苏国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笑着赶到田间。

田间劳作的苏国男人们也大声歌唱,所有人都用兴高采烈的歌声唱着丰收,收割,装车等等词汇。

这是苏国获奖电影,《幸福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