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松愣了一下,忙站起身追出去,却发现,客厅里空无一人,仿佛从未有人出现过。
回到书房里,坐在书桌前久久未动。
台灯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缓缓拿起桌上那支钢笔,紧紧握在手中,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
他知道,从现在起,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敌人周旋的惊险历程。
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个神秘而年轻的“小同志”身上。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以及那些如同幽灵般巡逻的身影,心中没有了往日的焦躁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等待,以及一份坚定的信念。
瞬移离开元教授家别墅,重新融入纽约冰冷的夜色中,林知夏心里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元教授果断选择隐藏身份、以最快速度回国的方案,正合她意,也大大简化了后续撤离的难度。
要将这么多人一起安全带离美丽国,对于常规的特工行动而言,几乎是天方夜谭。
需要考虑到交通、路线、身份掩护、应对盘查等无数环节,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但对她林知夏而言,这却并非无法完成的任务。
她的底牌——那个能够容纳活物、时间近乎静止的异能空间,就是最完美的“运输工具”。
届时,只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需要撤离的人员暂时弄晕,往空间里一放,她便能轻装上阵,利用各种方式突破封锁线。
一旦成功离开美丽国境,进入相对安全的第三方区域或公海,再把人放出来即可。
至于她的特殊能力,既然已经在国安部何老那里过了明路,成为了国家认可的“战略资源”,她也就无需再过分担忧在国内暴露的问题。
现在,一切以完成任务为最高优先级。
“现在,只剩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林知夏目光投向弗吉尼亚州的方向,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座隐藏在远处的庞然大物。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是1960年代,监控技术还处于雏形阶段,没有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没有面部识别系统、没有热成像感应,这给她的潜入行动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否则,即便拥有瞬移异能,在遍布电子眼的监控设施中,也将举步维艰。
林知夏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
她并不擅长,或者说并不依赖精细的人皮面具和长时间的身份扮演去蒙混过关。
那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且在中情局总部这种专业人士云集的地方,风险极高。
她的计划更加直接,也更加依赖她的核心能力。
她只需要那支维修队伍的出现,作为一个绝佳的“幌子”和“注意力吸引点”。
当他们的货车停在7号侧门,当守卫的注意力被这群“合法”进入的外包人员所吸引,进行例行的Id核对、车辆检查和工具清点时,就是她行动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