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生产队养的猪还不能杀,群众是有办法的,想吃肉怎么办?打猎。
也不滥杀滥捕。集体控制猎枪,需向地区申请领取,使用后交回。
最靠近山区的就是洪山和富木两个村。每年秋收后,都安排打猎。
洪山村解放前就有老猎户,打过日寇的。不过他家孙子的枪法不行,没有继承到爷爷的本事。
农忙过了,两个村会打猎的男人,集中在一起进山狩猎。
这样的活动,李大和就想拉着德西。都三个月了,德西一直没有猪肉吃,给他搞点肉。
庆和庆林也是青壮年,当然也会参与。
李大和领了猎枪,就问德西。
“会用枪吗?”
德西看着这枪。
队伍里十几把都是工字型猎步枪,射程50米。刚解放时是民兵用的,一直用到现在,适合打鸟雀、兔子。
有一把别拉弹克步枪,射程400米。但是,仅有一把。
德西在故乡黑森林,从七八岁起,就跟随祖父、父亲在林中骑马打猎。
所用的枪支也随着他的年龄,逐步更新。
祖父哈德里爱打猎。家里的猎枪都是同时期最顶级的,若是算上收藏级别的,城堡里有一二百把。
温彻斯特m70?。精准度高,有效射程500米,适用于中型猎物,如鹿。
泵动霰弹枪?。如温彻斯特12型,使用独头弹发射45毫米锥形金属块,威力足以击倒大型猛兽,如密林中的野猪。
关键是,艾徳勒克家是造枪的。战后被禁止军事工业,那原来的生产线就改进,走向民用方向,造猎枪。
而且大批出口到欧洲,如英国、法国、瑞典、丹麦,深受好评。
这会儿德西看着这简陋的“工字枪”,点点头。
“我会用。”
家里造枪造炮、造飞机五六十年。每个子孙对枪,都太熟悉了。基本枪械十分钟之内,拆了卸、卸了装,都能做到。
“行!”
一听这个,李大和高兴得很。果然没看错司马德。他这个牧师,是啥都会干、啥都能干,一把劳动好手。
下田割稻、下河放鸭、上山打猎。啥啥都行。
他亲热地拍拍德西肩膀。
“咱们这儿打猎的规矩,就是见者有份,“来了就有份”。只要参与狩猎,就有分配权。”
“首枪击中的人,先选。这是啥意思呢?就说哈,如果打中一头野猪,第一枪打中的人,拿猪鬃,第二枪打中的得猪心,枪法牛的,拿最多。你先选一样,后面的人大家再分。
要是你打中的野鸡、兔子最多,你就能分更多。??”
德西心里不露声色地一笑。是这么个规则啊,好!
他已经跃跃欲试想舒展拳脚了。首枪打中就能先选。行。
“山里有什么猎物?”
“野猪,兔子,野鸡,鹿也有。不过野猪太难打了,很难打。我们每年进去,打下几只野鸡没问题。”
德西立马想到了曾经瘦瘦弱弱的小可,最近一个多月,已经开始圆润健康了起来。
现在每次晚上下厨,挥舞铲子炒菜的力度,都不一样。
那个土灶的大黑锅很深,之前小可踩着凳子站在灶边,人比锅小,就像个小不点。
看她炒菜,都担心会一头栽进锅里。
现在胳膊抻开,有些大张旗鼓的劲儿了。
若是能给她带一只猎物回去,小姑娘得高兴成什么样。如果有兔子……
德西倒是蛮期待打猎的了。
分枪时,当然,仅有的那把“别拉弹克”,给了张猎户的孙子。
李大和目含期待地看着他。
“你的枪法咋样?”
德西蓝眸略眯,含蓄地微微一笑。
“够打猎。”
李大和高兴得拍大腿。行。那就是这回能弄到肉了。
洪山村打猎小组一共十几人,一大早就带着干粮米饭团子出发了。
从村里进山就得走一个多小时。
李大和瞅着德西的衣服。那袖子裤腿短的一截倒是都给加缝了一段。可他的鞋子,还是不得劲。
这是那双,不时被踩下后鞋帮的解放鞋。
“咋地,这鞋也太短? 不合适?”
“还好。”
德西语气平静。没有脚后跟,跟拖鞋似的,他也习惯了。
李大和就是喜欢德西对什么都能忍耐的劲儿,无论遇到什么,都心绪平和、波澜不惊。
“今天要是能打到鹿。用鹿皮做一双、能包到脚后跟的。”
“能吗?”
“有 ! 以前打到过。”
德西看了看脚下的鞋。蓝眸微现凌厉。为了他的鹿皮鞋,今天拼了!
这种皮鞋,将不同于他床底下藏的那双,可是被这儿官方认可的。
在进山的路上,德西也瞅着身边这一行人。
庆林庆和的裤子,原来都是打补丁的。
李大和平常都穿那身绿军装,显示出来干部气势,但那是他的革委会工作服,爱惜得很。
下地干活儿的时候,都换土布的衣服裤子。今天去打猎的这身很旧了,一边屁股蛋那里缝了片厚布料,超级大补丁。
还有几个三四十岁的男人,裤子上的补丁写着“尿素”、“肥”、“素”之类。
这会儿从日本进口的化肥袋子,是化纤成分的,居然能做衣服穿 !
当家的大嫂、妈妈们就给裁了,补补丁、正经当衣服裤子穿都行。还挺耐磨。
大家穿得原来都一样……地破。
德西看看自己的。还算挺新的。小可给他加长了袖子、裤腿以后,更显得挺合身的。
原来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没有补丁的,穿得最体面的一个。
一行人正走着,迎面来了一群……“丐帮”。
这群人,比李大和带的这拨,穿得更五花八门。蓝的、灰的补丁打得更多。都背着猎枪。
带队的是富木村一个生产队长,赵长安。一个四十多岁的壮汉。
他看见李大和先打招呼。又瞅着他旁边的德西。
“李大和,这是你们的……”
“从西德过来的无产阶级兄弟!”
李大和语气倍儿骄傲地说。
赵长安看德西,就像个外国来的小白脸。他努努嘴。
“拿过枪吗?会打猎吗?”
他嘴角含着显而易见的嘲讽。
“诶!小心子弹。躲着点!”
富木村的壮汉都“嘿嘿”、“呵呵”地笑起来。
这是说笑了。林子里,一位这么大高个儿能看不见吗?
德西也不辩解。只对他礼貌地启唇,微笑着。
赵长安后边还有赵宝强,富木村革委会组长。他三十多岁,国字脸很黑,面相显得老成。裤子上补丁摞了好几个,上前瞅瞅德西。
之前,他最想把教堂里的人赶出去,最近带着人去找比尔的,就是他。
他没想到,刚去下发最后通牒,德西竟然带着教堂所有人,加入了洪山村生产队。
前阵子,湖武市报纸,还报道了这个来参加革命的,外国割稻标兵。
那报纸李大和看过后给德西了。
小可都悄悄地告诉德西,这里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样的报道,最好别再有。
不过德西悄悄剪下了报纸上两人的合影,夹在《圣经》里。
赵宝强读了那份报纸,气得够呛。
这简直就是帝国主义分子的狡猾奸诈、特意施的阴谋诡计和伪装。
可李大和那个蠢的,居然信了。
赵宝强首先上上下下打量。看着德西浑身上下,没有一个补丁。
这段日子,那身蓝布衣裳来来回回地洗,有点褪色泛白,但干净。
除了拼接的裤腿袖管,就没破洞。
赵宝强鼻腔里哼了一声。
在他眼里,这个洋牧师。就是帝国主义的遗毒、资本主义毒草。
可这会儿,看着李大和跟德西勾肩搭背的亲热样子,啥也不能说。
因为德西的事,李大和向上边汇报过,上边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