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落下帷幕,付林微笑着挥手致意,随即转身,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与冯勇、李青并肩步入临时搭建的会场。
场内,来自国内外的三十余名记者早已严阵以待,镜头如林,长枪短炮对准入口,翘首以盼。
掌声雷动中,三人依次落座。
除他们之外,主持人与翻译人员也已就位,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好,本次记者见面会,正式开始!”
程雨寒迅速举起右手,主持人会意,点头示意:“请这位记者提问。”话音未落,所有人已将目光投向她。
“咳、咳,”程雨涵轻咳两声,嘴角含笑说道:“首先,恭喜付林成功卫冕男子百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请问,赛前是否已制定明确目标——要在本届赛事中突破9秒59的原世界纪录呢?”
付林正襟危坐,语气诚恳:“感谢提问。赛前确实有冲击极限的设想,但能否突破9秒50,我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可以说,正是博尔特等顶尖选手的强大压迫感,激发了我全部潜能,才最终跑出这样的成绩。”
一名bbc记者随即发问:“付林先生,您如何评价自己在百米决赛中的表现?”
付林微微颔首:“这场比赛异常艰难。众所周知,博尔特在六月份,刚刷新世界纪录,这给我们整个团队带来了巨大压力。
枪响之后,我的唯一目标就是迅速起跑、抢占优势——因为我知道,他的起跑反应不如我快。
50米处,他追近速度很快,我不得不提前进入全力冲刺状态。
直到80米,我仍不敢有丝毫松懈,能清晰感知他就在身后紧逼。
是全场八万余名华夏观众的呐喊,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力量。冲过终点那一刻,我几乎耗尽所有体能,只想当场躺在跑道上,好好睡一觉。
这是不可思议的一天——我卫冕了奥运金牌,更打破了世界纪录。直到现在,仍像一场梦。但,我的梦,圆了。”
说罢,他轻轻抚过胸前的金牌,向全场记者展露一抹自豪的微笑。
来自《泰晤士报》记者提问:“请问付林先生,在训练与饮食方面,是否有特别之处?”
众人静待回应时,李青教练忽然伸手按住话筒,语气一转,带着几分幽默:“付林是个极度自律的运动员。一日三餐,从不挑食,营养师配什么,他就吃什么。
偶尔外出用餐,也只选择高碳水的食物。他特别爱吃牛肉干——刚才还在吃。每次出征,行李箱里总有一个专属背包,塞满了牛肉干。
有人问我,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也许牛肉干真起了点作用。”
全场人员,哄堂大笑!
李青接着正色道:“当然,真正关键的是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
初期一天三练,强化身体素质,后期调整为一天两练,专注技术细节。
无论多苦,付林始终积极投入,每次训练都超额完成。练到呕吐,是家常便饭。”
他语气渐沉,目光如炬:“很多人问我,一个亚洲人,如何突破人种与天赋的天花板?我想说,肤色从不是限制,真正决定高度的,是信念与坚持。
他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训练。他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跑得多快,而是要向世界宣告——黄种人,同样可以屹立于世界速度之巅。”
顿了顿,他声音铿锵:“2004年7月世青赛,他以9秒73首次破世界纪录,雅典奥运,他跑出9秒60,昨天,他又以9秒46的成绩,震撼全球。
有人说百米是黑人的天下,黄种人天生不行。可付林用一次次突破告诉世界,天赋有差异,但拼搏无差别。
只要科学训练、严于律己、敢于追梦,我们终将打破偏见,改写历史。”
“请问,如何看待科学家们,推算出的9秒29的,人类百米极限速度的呢?”一名来自浪漫国的记者,突然开口问道。
冯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随后缓缓开口说道:“烦请这位记者朋友,下次若要提问,不妨先举一下手,如此一来,秩序也能更为井然,在此先道声谢谢。
关于方才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世界纪录,都绝非是凭空猜测而来,而是运动员们,凭借着日复一日的汗水挥洒、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才得以创造并打破的。
付林今日能够成功打破9秒59这一记录,便有力地证明了,人类的潜力深不可测、无穷无尽。那些所谓的极限速度,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暂时的数字罢了。
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如付林这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运动员挺身而出,向着9秒46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创造出比这更低的惊人成绩。
付林听闻,也面带微笑地补充道:“当然啦,我绝不会满足于,当下所取得的成绩。我会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挑战更高的极限。
也许在某一天,人类能够跑到9秒29,甚至比这还要快。
我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怀揣着梦想,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这世间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
现场再次爆发出如雷鸣般热烈的掌声,每一个人都被付林,及其团队所展现出的自信与决心深深感染,心中满是振奋与期待。
来自战车国的记者举手:“您如何看待与博尔特的竞争?他是您最强劲的对手,也是推动您突破的关键吗?”
付林淡然一笑:“尤塞恩·博尔特,是伟大的对手,更是激励我前行的镜子。每次与他同场,我都感受到‘必须更强’的压迫感。我不惧压力,反而享受被逼至极限的时刻。
正因他率先突破9秒60,我才决心冲击9秒50大关。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共同拓展人类速度边界的伙伴。”
冯勇接过话茬,继续说道:“付林的成功绝非偶然。从0.108秒的起跑反应,到途中跑的步频步幅精准调控,再到冲刺阶段的抗乳酸能力,每一个细节都历经千锤百炼。
我们拥有动作分析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实时心率监测,科技让训练从‘凭经验’迈向‘看数据’的精准时代。”
接下来的时间里,记者们又提出了许多问题,付林、冯勇和李青都一一耐心解答。
之后,主持人宣布进入最后一个提问环节。
一位年轻的华夏女记者缓缓起身,声音微颤:“付林,您已成为亚洲的英雄,无数孩子将以您为榜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付林起身,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而温暖:“我想对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孩子说——不要畏惧起点低,不要在意他人否定。
我也曾被说太高太轻,不适合短跑。但我始终相信,努力从不会背叛你。
只要愿意付出十倍于人的汗水,终有一天,你也能站在属于自己的‘鸟巢’中,听见全世界为你喝彩。”
话音落下,全场肃然,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闪光灯如星河倾泻,映照在他胸前的金牌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