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如白驹过隙,倏忽间便是一载春秋。

千阙的后宫之中,红墙映着暖阳,添了几分热闹,如今这兴庆府的皇宫已经扩建了两倍有余,

在千阙不遗余力的赏赐下,工匠们的效率极高,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宫的扩建就已经完成,而且质量也一点都不差,

这一年里,后宫又有十几个子嗣呱呱坠地,啼哭声清亮,为这座威严的宫城染上鲜活生气。

如今后宫孕事已大为减少,这皆源于千阙的有意调控,

他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后宫妃子都给他生下至少一个孩子,目前目标完成度已达到三分之二。

后宫安稳,前朝亦欣欣向荣。

千阙统治下的宁国,如今早已褪去昔日旧朝的沉寂,处处焕发生机。

要知道如今的宁国疆域囊括了盛唐时期整个河西走廊,这可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

这片土地上本就有着庞大的汉人族群,在宁国专对于汉人宽松且利于发展的政策扶持下,

农耕、商贸、手工业齐头并进,人口繁衍愈发迅猛,市井间车水马龙,烟火气十足。

而宁国境内的异族们,在千阙“暴力汉化”的政策推行下,历经一年打磨,也渐渐褪去了原本的异族习性,

再加上宁国发布的专对于汉人宽松且利于发展的政策,不少异族的年轻子弟,纷纷脱离原族加入汉籍,

将从前的异族身份视为耻辱,以说汉话,写汉字为荣,

异族男子将娶到一位汉族女子视为光宗耀祖!异族女子将生下汉人血脉视为最高荣誉!

同时,礼制与教化并行,要求这些异族子弟们入私塾学汉字、习汉礼,

入仕从军亦遵循汉家规矩,潜移默化间,他们已然融入当地汉人生活,宁国的根基也愈发稳固,

甚至于说再过几年的时间,这些异族除了长相不同,说他们是汉人也不为过了。

至于说宋朝,这一年的时间过去,原本就只剩下一年寿命的赵祯,也终于是坚持不住了,

这一年的时间里,赵祯为了给只有四岁大的太子赵鼎铺路,

他先是下旨,将时任禹州团练使的赵宗全召回汴京,册封为禹王,委以重任;

紧接着,又将此前被自己赶回封地的兖王也召还京城。

两道旨意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两王对峙之势,彼此制衡,互不兼容,谁也无法独大。

而后,赵祯又将如今的文官之首、首辅韩章加封为太子太师,让这位德高望重、智谋深远的老臣专门负责教导太子;

同时,遴选了一众学识渊博的翰林学士与知名儒臣,分别加封为太子詹事、太子宾客等职,

等太子赵鼎长大后,为他讲授经史子集、传授治国安邦之道。

至此,宋朝朝堂之上,禹王、兖王、韩章三足鼎立,相互牵制,

既避免了一方独大威胁太子地位,又能在他死后维持朝堂稳定,赵祯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对了,还有赵祯的皇后,曹皇后,曹皇后只比赵祯小上八岁,

如今赵祯已近六旬,曹皇后也已五十出头,却依旧精神矍铄,身形康健,瞧着至少还有十几年的寿数。

赵祯心中始终存有疑虑,怀疑当初荣妃的死与曹皇后脱不了干系,但此刻他已无力深究。

他清楚,自己百年之后,曹皇后便会升级为太后,届时幼主孱弱,

唯有这位出身将门、根基深厚的太后,才有能力护住赵鼎,

也唯有她,理论上会一心为太子谋划,毕竟,赵鼎将会被她一手带大,

与赵鼎之间的感情是否深浅,也决定了她往后那太后尊荣的根基是否牢固。

思来想去,赵祯终究是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将年仅三岁的赵鼎送到了曹皇后宫中,让二人相处,培养感情。

时光荏苒,一年过去,赵鼎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又格外懂事乖巧,总能讨得曹皇后欢心。

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曹皇后对这个稚嫩的太子渐渐生出了真切的亲情。

看着宫中传来的消息,知晓曹皇后对赵鼎疼爱有加,赵祯悬着的最后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也终于能安心面对即将到来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