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长安新火 > 第72章 史笔如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承乾终究还是低估了命运拨弄的琴弦,也低估了他那位父皇的…偶遇之心。他本以为郑丽婉之事,不过是曲江池畔一场小小的插曲,提醒过弟妹后便会随风消散。然而,仅仅数日之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便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据说,陛下微服出宫,在平康坊一家颇为雅致的茶楼“清韵阁”听书品茗时,“偶遇”了同样在此与闺中密友小聚的郑丽婉。具体情形无人得知,但传言绘声绘色:郑小娘子不仅容貌倾城,更兼才情出众,与陛下谈论诗词歌赋、前朝典故,应对得体,见解不俗,其温婉娴静、落落大方的气质,令陛下龙心大悦,相谈甚欢,直至日暮方散。

一时间,“着作郎郑仁基有女,姿容绝世,才德兼备,得遇天颜,圣心眷顾”的消息成为了长安最炙手可热的谈资。茶楼酒肆、坊间巷陌,无不议论纷纷。有人艳羡郑家飞上枝头,有人感慨郑丽婉命好,也有人暗暗揣测,这怕不是又一位武媚娘式的女子要入宫了?毕竟,陛下登基以来,已多年未曾主动纳过新人。

这阵风,自然也刮进了东宫和立政殿。

立政殿内,熏香袅袅。长孙皇后看着手中几份誊抄来的、据说是郑丽婉所作的诗文,又听着心腹女官禀报的坊间传言,秀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波澜。她放下诗稿,轻轻叹了口气。

“母后,此事…”李承乾坐在下首,眉头微蹙。他今日被母后召来,便知是为了此事。

“承乾,”长孙皇后打断他,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你如何看待此事?”

“儿臣以为,”李承乾斟酌着词句,“郑氏女虽有才名,然其入宫,恐非社稷之福。后宫宜静,况且…”他想到兕子的眼泪和李治当时的神情,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

“况且小九似乎对她有些心思?”长孙皇后了然地点点头,目光深邃,“承乾,你为兄长,爱护弟妹,这很好。但你要明白,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事,不能仅凭个人喜恶,更不能只顾及儿女私情。”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开始凋零的秋菊,声音平静地剖析着利害:“郑氏乃山东着姓,虽非五姓七宗嫡系,但门第清贵,在士林中颇有声望。陛下若纳其女,一则显示皇家对山东士族的恩宠与拉拢,于朝局平衡有益;二则,郑氏女若真如传言般温婉识礼,入宫后也能分一分韦贵妃、杨妃她们的…心思。”她顿了顿,意有所指,“后宫如同朝堂,一枝独秀易生骄矜,百花齐放方能长久安稳。此乃分权制衡之道。你将来御极,更需深谙此理。”

李承乾默然。母后的话,从政治和宫廷平衡的角度来看,无懈可击。但他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快,为李治那懵懂的情愫,也为郑丽婉可能被卷入这深宫漩涡的命运。他沉声道:“母后深谋远虑,儿臣受教。然立后纳妃,关乎礼制国体,是否还需…”

“本宫明白你的顾虑。”长孙皇后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安抚的笑意,“此事尚在传言,陛下也未曾明言。本宫会择机探探陛下的口风。若陛下真有此意,也需按礼制来,断不会委屈了郑家娘子。”她眼中闪过一丝母性的柔和,“本宫观其诗文,心性应是不差。若能入宫,本宫自会照拂。”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长孙皇后设想的那般顺利。就在李世民似乎对郑丽婉颇为属意,甚至私下向长孙皇后流露出纳其为才人或美人的意向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谏议大夫,魏征。

太极殿朝会之上,当有官员顺势提及陛下后宫空虚,郑氏女贤良淑德,可充掖庭时,魏征手持玉笏,一步踏出,声若洪钟:

“陛下!臣魏征有本启奏!万万不可纳郑氏女!”

满朝皆惊!李世民也皱起了眉头:“魏卿何出此言?”

魏征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毫无惧色:“臣闻郑仁基之女郑丽婉,早年已许配给着作郎陆爽为妻!婚书已立,六礼初行!陛下岂可夺臣子之妻,纳已许配之女入宫?此非但有损圣德,更悖人伦,违礼制!《礼》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郑氏女既已许陆氏,便是陆家妇!陛下若强纳之,与强夺臣妻何异?!臣恐天下人闻之,将谓陛下何如主?!请陛下明察!收回成命!”

这番话,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瞬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李世民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夺臣之妻?这顶帽子太大了!他沉声道:“魏卿,此言当真?可有凭证?”

“臣已查访!陆郑两家早年确已议定婚约,陆爽亲口承认!”魏征斩钉截铁,“陛下若不信,可召陆爽当殿对质!”

很快,战战兢兢的着作郎陆爽被传唤至殿前。面对天威和魏征锐利的目光,陆爽汗如雨下,扑通跪倒,声音发颤:“启禀陛下…微臣…微臣与郑家小娘子…早年…早年家中长辈确曾有过口头之约…但…但尚未正式下聘…婚书…婚书更是未曾立过…微臣…微臣不敢高攀郑家娘子…此婚约…作…作不得数!作不得数!”他显然是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急于撇清关系,生怕惹祸上身。

李世民脸色稍霁。魏征却勃然大怒,指着陆爽厉声道:“陆爽!你身为士人,竟敢在君前妄言!婚约之事,岂是儿戏?岂容你出尔反尔?!你今日为避祸而否认婚约,是陷陛下于不义!是背信弃义!此等行径,枉为读书人!”

魏征转身,再次对李世民深深一揖,言辞更加激烈:“陛下!纵无正式婚书,然口头之约,父母之命,亦是礼之所在!陆爽今日畏威而改口,乃小人之行!然此更证明其心志不坚,其言不可尽信!若陛下因陆爽怯懦之言而纳郑氏女,则天下人只会说陛下威逼臣子,强夺其妇!悠悠众口,史笔如刀!陛下欲效隋炀帝乎?!”

“魏征!你大胆!”李世民被气得拍案而起!隋炀帝!这是最刺耳的指责!但魏征所言,句句诛心,直指要害。他李世民可以不在乎一个陆爽,却不能不在乎天下士林的清议,不在乎史书上的评价!一个“夺臣妻”的名声,是他绝不能背负的污点!

看着魏征那梗着脖子、一副“有本事你就杀了我”的刚直模样,再看看殿下抖如筛糠、语无伦次的陆爽,李世民胸中的怒火和憋闷几乎要炸开。他死死地盯着魏征,又看了一眼殿外,仿佛能看到无数士人正等着看他的反应。最终,他颓然地坐回龙椅,挥了挥手,声音充满了疲惫和一种被强行遏制的怒意:

“罢了…罢了!魏征,你…你很好!此事…到此为止!郑氏女…朕不纳了!退朝!”

一场突如其来的纳妃风波,在魏征的拼死直谏下,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