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实验室会议室的气压低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环形桌旁坐满了诺亚项目的核心成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凝重。顾怀征坐在主位,白大褂换成了深色西装,恢复了那个一丝不苟的顾教授形象。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他眼底残留着一丝未褪尽的红血丝。

沈未央坐在他对面的位置,隔着一张宽大的桌面。她换了合身的职业套装,头发整齐束起,淡妆遮盖了之前的憔悴。她垂眸看着面前的平板电脑,指尖快速滑动着屏幕上的数据流,仿佛几个小时前公寓里那个情绪脆弱的女人从未存在过。专业,是她最好的保护色。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最终报告提交后,核心数据库会出现如此剧烈的波动?”顾怀征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冰冷的质询。他调出全息投影,一组异常陡峭的数据曲线在空气中旋转,像一团择人而噬的迷雾。

负责数据监控的组长额头渗出冷汗,他站起来,指着曲线的一段:“顾教授,波动始于今日凌晨三点十七分。并非来自外部攻击,更像是……内部参数的自发性紊乱。我们排查了所有硬件和基础代码,没有发现问题。”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困惑与不安。

“自发性紊乱?”顾怀征重复这个词,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诺亚模型的底层逻辑是闭环自洽的。理论上,在通过最终验证后,不应出现这种层级的‘紊乱’。”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带着审视的压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运转的轻微背景音。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范围。沈未央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些异常数据上,眉头微蹙。她似乎捕捉到了什么,手指在平板上放大了一个局部区域,那是一片看似杂乱的噪声信号中的细微规律。

“也许,不是紊乱。”她轻声开口,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身上。顾怀征也看向她,眼神示意她继续。沈未央将平板上的局部图像投射到共享屏幕上:“大家看这片噪声,放大后,其波动频率存在一个极微弱的周期性。”

她操作着图像,用红色标记线勾勒出那个几乎被淹没的周期信号。“这个周期,与我们在早期动物实验中,受体生物‘意识残留’干扰信号的衰减周期,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吻合度。”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指向一个大胆而惊人的可能性。

“你的意思是,”顾怀征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这不系系统错误,而是……诺亚模型自身产生了某种‘反馈’?或者说,是模型内整合的神经映射数据,正在反向影响系统本身?”这个推论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模型可能具备了某种“活性”。

“这只是基于数据模式的初步推测。”沈未央保持谨慎,“需要验证。如果属实,那么诺亚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它的行为将变得不可完全预测。我们以为的‘项目结束’,可能只是另一个更复杂阶段的开始。”她的话为眼前的危机赋予了更深层的、令人不安的含义。

会议室内议论声顿起。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触及了项目根基和伦理边界的问题。顾怀征抬手,压下所有的嘈杂。他的目光与沈未央隔空交汇,那一刻,他们之间仿佛又建立了那种无需言语的、高度协同的智力连接。“成立紧急分析小组,由沈研究员牵头。”

他直接下达指令,目光却没有从她身上移开,“我要在四小时内,看到关于这个‘周期性反馈’的完整分析报告,以及它对诺亚模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潜在影响评估。”他将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交给了她,这是信任,也是巨大的压力。

沈未央没有丝毫犹豫,迎着他的目光,清晰回应:“明白。”她迅速在平板上调出人员名单,开始划分任务。她的指令简洁明确,逻辑缜密,很快就将混乱的场面重新纳入有序的轨道。顾怀征看着她迅速进入状态、指挥若定的侧影,眼神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情绪。

会议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众人鱼贯而出,投入争分夺秒的工作。顾怀征坐在原位没有动,看着沈未央收拾东西,准备立刻前往数据分析中心。在她经过他身边时,他低声开口,声音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能搞定吗?”这话问的是工作,又似乎不只是工作。

沈未央脚步微顿,没有看他,只是同样低声地回答:“这是我的职责。”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她没有给出百分百的保证,但那种承担责任的姿态,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说完,她便快步离开了会议室,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渐行渐远。

顾怀征独自坐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全息投影上的异常数据曲线仍在缓缓旋转,像一团等待解开的谜题,也像他们之间那悬而未决的关系。他揉了揉眉心,公寓里她那带着泪光的质问眼神,与刚才会议上她冷静专业的侧脸,在他脑海中交替浮现。

他拿出手机,屏幕上是李主任后来发来的、更详细的紧急情况说明。但此刻,他手指悬停片刻,却点开了另一个空白的信息编辑界面。收件人:沈未央。他输入了两个字:“加油。”手指在发送键上停留了很久,最终还是逐字删除了。有些界限,他依然不习惯跨越。

与此同时,沈未央已经坐在数据分析中心的主控台前,巨大的环形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数据窗口。她戴上了防蓝光眼镜,屏蔽了一切外界干扰。异常数据的周期性信号被提取出来,在专门的窗口中放大、分析。她必须弄清楚,这究竟是模型的“觉醒”,还是另一种形态的“崩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实验室外的天色由明亮转为黄昏。分析小组的成员不断将初步结果汇总到她这里。大量的运算、比对、模拟推演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沈未央的眉头始终紧锁,那个周期性信号比想象中更复杂,它似乎在缓慢地……进化?

她调出了诺亚模型最底层的、关于“意识映射”的原始架构图。那是顾怀征在项目初期亲手绘制的蓝图,充满了天才的构想和大胆的假设。她的目光落在其中几个关于“递归自指”和“动态平衡”的模块上,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在她脑海中成形。

她需要和顾怀征谈谈,不是作为上下级,而是作为当年共同构思这个项目的、智力上平等的伙伴。有些关于模型底层逻辑的设想,只有他们两人最清楚。她拿起内部通讯器,手指悬在呼叫顾怀征的快捷键上,却和他之前一样,产生了片刻的迟疑。

打破工作界限的主动沟通,在此刻显得微妙。但数据的异常不容等待。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按下按键,主控台的一个警报灯突然闪烁起来,发出急促的蜂鸣!屏幕上,那个被标记的周期性信号强度猛地飙升,并且开始影响主系统的其他稳定模块!

“沈博士!反馈信号在增强!它在尝试与主控接口建立连接!”一个组员惊呼道。屏幕上的数据流变得狂乱,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网络的另一端苏醒,试图冲破禁锢。情况急转直下,从分析阶段瞬间进入了紧急防御状态。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沈未央猛地站起身,对着通讯器快速说道:“通知顾教授,数据异变加速,请求最高权限介入!启动一级隔离协议!”她的声音冷静而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危机,将刚刚拉开距离的两人,再次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未知的风暴,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