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九五九年的寒风,在四九城灰暗的巷弄间呜咽盘旋,卷起尘土,更卷动着人心深处日益弥漫的恐慌。

红星轧钢厂后勤食堂那碗异香扑鼻的野菜杂烩汤带来的短暂暖意,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涟漪很快被更深的严寒吞没。

四合院里,死寂被一阵刻意拔高的喧哗打破。

贾张氏背着个半瘪的粗布口袋,趾高气扬地迈过垂花门,身后跟着一脸菜色、蔫头耷脑的秦淮茹,怀里抱着哭声细弱的贾小当,棒梗则紧紧攥着奶奶的衣角,眼巴巴盯着那口袋。

“哟!老嫂子,回来了?”

阎埠贵正蹲在自家门口,就着昏暗的天光,仔细刮掉窝头上最后一点能入口的碎屑,闻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习惯性地往贾张氏背上那个口袋瞟。

“回来了!再不回来,在乡下骨头都得让那帮饿鬼啃了!”

贾张氏嗓门洪亮,带着一股劫后余生般的怨气和奇异的炫耀,她故意把口袋往身前颠了颠,发出粮食摩擦的沙沙声。

“什么狗屁大锅饭!顿顿稀汤寡水,清得能照见鬼影!白面馒头?呸!树皮野菜能管够就不错了!看看我们棒梗,都饿瘦脱相了!”

她说着,枯瘦的手用力拍了拍口袋,声音拔得更高,生怕院里人听不见:

“还是城里好!还是我们东旭有本事!我们娘几个在乡下喝风咽菜,东旭在城里可没闲着!他那份定量粮,一个子儿都没敢乱花,全换成棒子面、薯干粉,好好存着呢!瞧瞧,这半口袋,够我们对付一阵子了!”

她炫耀地解开袋口,露出里面灰黄掺半的粗粮,在阎埠贵骤然亮起又迅速黯淡下去的复杂目光中,得意地哼了一声。

秦淮茹低着头,默默抱着孩子往自家走,脚步虚浮。

贾张氏的每一句炫耀,都像鞭子抽在她脸上。

乡下挨饿的日子刻骨铭心,可婆婆这种“城里存粮乡下挨饿”的炫耀,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和不安。

棒梗则被口袋里的粮食吸引了全部心神,小眼睛死死盯着,口水不自觉地流下来。

贾家屋门“哐当”关上,隔绝了贾张氏依旧高亢的抱怨和对傻柱兄妹“吃独食”的咒骂。

阎埠贵捏着手里刮得干干净净的窝头,望着贾家紧闭的门,再看看自家窗内妻子同样愁苦的脸,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把最后一点碎屑珍惜地倒进嘴里。

易中海家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那双浑浊阴鸷的眼睛扫过贾家,又扫过何家紧闭的门,最终也合上了。

何家的灯光亮起,温暖依旧,却透着一股更深的沉凝。

雨水伏在桌上,小脸被煤油灯映得发亮,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苏青禾送来的机械原理图。

何雨柱坐在一旁,手里拿着账本,目光却落在窗外灰暗的天空。

贾张氏的话像冰锥,刺破了某种虚幻的泡沫。

乡下大锅饭的幻灭,预示着更广泛的艰难已如瘟疫般蔓延。

轧钢厂食堂的困境,只是这巨大冰山露出的一角。

“哥,”雨水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小脸上带着超越年龄的忧虑,“乡下……真的没粮了吗?连树皮野菜都……”

何雨柱合上账本,声音低沉却带着安抚的力量:“天灾无情,加上人祸……难处才刚刚开始。雨水,记住,咱家的根在城里,哥有手艺,饿不着你。专心复习,考上中专,把本事学到手,才是正道。”

雨水用力点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次日,轧钢厂食堂的气氛比昨日更沉。

老王看着新领到的“代食品”配给单,手都在抖:“棒子面又掺了豆饼粉?这……这蒸出来还能叫窝头吗?怕是牲口槽里的料都比这强!”

“瓜菜代!瓜菜代!精神!精神!”库管老赵机械地重复着,眼神麻木。

“双蒸饭”已经推广,蒸笼里冒着白汽,散发出的却是一种淀粉过度糊化后的怪异闷味,毫无米香。

工人们领饭时的沉默,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偶尔飘来的零星抱怨,也透着无力和绝望。

何雨柱看着锅里再次变得清汤寡水的“增量菜汤”,眉头紧锁。

小陈带回来的野菜愈发枯老难寻,品质连昨天都不如。

没有那一点点蕴含生机的“引子”,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

长期食用这种缺乏营养、以量充饥的食物,后果不堪设想——浮肿、乏力、免疫力崩溃……他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里,见过太多这样的惨状。

必须想办法!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他需要知识,需要科学的力量来弥补食材的绝对匮乏。

他想到了那双清泠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

午休时间,何雨柱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休息室,而是径直走向厂医院。

消毒水混合着淡淡苦涩药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护士轻快的脚步声。

他敲响了挂着“苏青禾医生”牌子的诊室门。

“请进。”清泠平静的声音传来。

何雨柱推门进去。

苏青禾正伏案写着病历,白大褂衬得她身形越发清瘦挺直。

听见动静,她抬起头,墨色的眸子看向何雨柱,没有惊讶,仿佛早已预料。

“何班长。”她微微颔首,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何雨柱的指尖——那里很干净。

“苏大夫,打扰了。”

何雨柱开门见山,语气带着厨师特有的务实,“食堂的情况,您可能也听说了。粮食短缺,只能靠‘代食品’和‘增量法’维持。但这样下去不行,工人们体力消耗大,长期缺乏营养,浮肿、乏力的人越来越多,迟早要出事。”

苏青禾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症……这是必然结果。何班长有什么想法?”

她的直白和精准让何雨柱心头微震。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酝酿已久的想法:

“光靠增加‘量’填肚子是饮鸩止渴。我想……能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食物的营养?比如,利用有限的食材,熬制一种能补充基本营养的汤羹?哪怕效果微弱,能顶一点是一点。”

他顿了顿,目光坦诚地迎上苏青禾探究的眼神:

“您是医生,懂营养学。这汤里放什么最顶饿?哪些东西搭配能防浮肿?野菜、豆渣、有限的干货,怎么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保留……或者说,激发一点能让人体吸收的东西?我不懂这些门道,只能来求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