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 第241章 秦淮茹示弱求接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区计委那通意味不明的电话,像一根无形的线,拴在了何雨柱的心头,稍一思虑,便扯得神经隐隐作痛。

“民间自发物资调剂”……张干事那压低嗓音的提示,究竟是随口一提的公务范畴,还是一个刻意抛出的、指向西山坳的诱饵?那位“上面领导”,又是何方神圣?

何雨柱坐在物资科办公室里,窗外天色灰蒙蒙的,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他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到桌上那摞待批的报表上——煤炭热值不足的补救方案、劳保用品分批发放的日程、几个急缺配件的追踪调运单……千头万绪,都是轧钢厂这台巨大机器赖以喘息的口粮。

科室里的气氛比前几天稍好些,至少表面上,孙副科长和其他干事对他交代下去的工作,执行得迅速了不少。

但他能感觉到,那些看似恭敬的眼神背后,仍在观望,甚至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仿佛在等待他这个“空降”的副科长在哪件棘手的差事上栽跟头。

尤其是孙副科长,每次递送文件时那过分客套的笑容,总让何雨柱觉得像是刷了一层薄蜡,光滑却冰冷。

他摒除杂念,拿起钢笔,开始逐一审核签批。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在这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必须尽快熟悉这一切,将物资科的运转牢牢抓在手里。

只有在这里站稳脚跟,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话语权,才有可能应对那来自西山、来自暗处的未知风险。

一下午在忙碌中悄然流逝。

等到何雨柱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件,抬起头时,窗外已是暮色四合,厂区的路灯次第亮起,晕开一团团昏黄的光晕。

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收拾好桌面,将重要文件锁进抽屉,这才起身离开。

走出办公楼,寒风立刻裹挟着细碎的雪沫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而严酷。

他推着自行车,随着下班的人流走出厂门。

一路上,不时有相熟的工人跟他打招呼,语气比以往更多了几分真诚的敬意。

食堂账目风波中的清白自证,以及调入物资科后雷厉风行又力求公平的作风,显然为他赢得了不少底层工人的好感。

何雨柱一一点头回应,心里却并无多少轻松。

他知道,这些善意如同冬日的暖阳,珍贵却微弱,无法真正驱散笼罩在头顶的厚重阴云。

回到四合院,刚迈进前院门槛,一股压抑沉闷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院子里比平时安静得多,各家各户门窗紧闭,只有易中海家屋里透出微弱的光亮,隐约能听到贾张氏那特有的、带着哭腔的抱怨声飘出来,又被寒风迅速撕碎。

阎埠贵正袖着手,缩着脖子从屋里出来倒炉灰,看见何雨柱,眼神闪烁了一下,扯出个干巴巴的笑容:“呦,何科长下班了?”语气里带着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

“三大爷。”何雨柱淡淡点头,推车往后院走。

阎埠贵似乎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吭声,只是叹了口气,摇摇头回屋了。

何雨柱心下明了。

物资科副科长的身份,在这院里看来并没给他带来多少艳羡,反而可能加剧了某些人的嫉恨和算计。

易中海和刘海中恐怕更是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他刚把自行车在自家门口支好,掏出钥匙,隔壁屋门“吱呀”一声开了。

秦淮茹端着一个空簸箩走了出来,脸色蜡黄,眼窝深陷,身上那件打了补丁的旧棉袄显得空荡荡的,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

她看见何雨柱,脚步顿了一下,嘴唇嗫嚅着,似乎想挤出一个笑,却比哭还难看。

“柱子……兄弟,下班了?”她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疲惫。

何雨柱嗯了一声,打开门锁:“秦姐,出去?”

“唉,”秦淮茹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下去,“去胡同口看看,还能不能淘换点菜帮子回来……家里……实在是没甚下锅的东西了。”

她说着,目光下意识地朝何雨柱刚打开的房门里瞟了一眼,似乎想从那门缝里窥探出一点能填饱肚子的希望。

何雨柱心下了然。

贾家的情况他是知道的。

贾东旭一个三级钳工的工资,要养活农村户口、没有定量的贾张氏、秦淮茹以及棒梗小当几个个“黑户”,在如今这光景,简直是杯水车薪。

之前还能靠易中海偶尔接济点棒子面,或者贾张氏偷偷回乡下刮点吃食,但自从上次易中海接济被何雨柱当众点破、贾张氏回乡发现公社食堂也早已名存实亡之后,贾家的日子就彻底陷入了困境。

棒梗那孩子,以前还算壮实,最近眼见着小脸瘦了下去,下巴尖了,整天蔫头耷脑,没了往日的闹腾劲儿。

何雨柱不是冷血之人,看到孩子挨饿,心里也会不好受。

但他更清楚,这四合院就是个无底洞,尤其是贾家,背后还站着个易中海。

一旦松了口子,表现出丝毫软弱的同情,立刻就会被道德绑架的绳索捆得结结实实,吸血吸髓,直至榨干最后一滴价值。

他不能,也绝不会重蹈“傻柱”的覆辙。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何雨柱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侧身进了屋,准备关门。

“柱子兄弟!”

秦淮茹见状,急忙上前一步,用手抵住了门板,声音里带上了哭音,“姐……姐知道以前有些事对不住你,姐给你赔不是!可……可你看在棒梗还是个孩子的份上,他饿得直哭,晚上都睡不安稳……你就当行行好,帮衬一把,哪怕……哪怕就借一碗棒子面,让孩子熬碗糊糊喝,成不成?姐求你了!”

她说着,眼圈真的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配合那憔悴的面容,显得格外可怜无助。

这是她最擅长的武器——示弱、哭求,将孩子的饥饿当作最锋利的矛,刺向旁人良知的软肋。

若是以前的傻柱,恐怕早已心软,恨不得把兜里最后一个窝头都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