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前在抱山村的时候,哪家不说宋老二有福娶了个俊婆娘。

可再军的婆娘也经不起接连丧父丧子的磋磨。

眼下好了,这人的精气神儿一上来,张氏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才成婚时人人艳羡的宋二家的。

“哎,这年纪大了还穿新衣,当真是浪费了……”

孟氏被夸得难为情,拽了拽自己身上的衣裳。

“年纪大怎么了?难不成我们小辈过得是新年,你过得是旧年不成?”

宋钰起身,拎着裙摆原地转了一圈儿,

“好看是好看,就是太影响走路了。”

赵氏和孟氏互看一眼,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祭祖,拜年。

宋钰准备了果子和红包,大方的送给几个冲着自己作揖说吉利话的小辈。

刚想要躲懒回屋补觉去,先一步被秦奉拦了下来。

“城主在内城官衙前举行祭天祈福,允许百姓围观跪拜。

这祭祀完还会给分发“福米”和“平安福”要不要去看看?”

宋钰看着他嘴角抽了抽。

她倒是想说不去,可这人一手拉着宋莹,一手拉着小石头。

宋晖家那两个双胞胎还跟在身边,四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她,皆是一脸期待的样子。

宋钰回头,柳柳秦秧和孟氏张氏,两对儿婆媳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聊天,正不亦乐乎。

宋晖和宋卓被宋长舟带着去给鸡毛巷子的几家邻居送“百事吉”福饼去了。

总不能让这人带着四个小的出门,别人挤人再给挤丢了,只能将到嘴边儿的呵欠收回去。

认命的拉过宋莹,跟着几人出了门。

二拖四,实在走不快,等到了内城祭祀已经开始了。

在府衙前临时搭建的祭台前,已经围了不少的人。

秦奉借着官身之便,带着几人上了内城城墙,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的热闹。

他指了指祭台上正率众上香的男人,“看到没,下面那个身着绯色官服的便是城主了。”

这还是宋钰第一次见到这个只活在她话头上的一城之主。

城主姓石单名一个璋字。

一张笑面脸,身形微胖看起来颇为和善。

“我同石大人提了,等过完年便要返回咏安府了。”秦奉突然开口。

宋钰并不惊讶,“和宋伯伯提了吗?”

秦奉点头,“前两日收到我姐夫的来信,信中提及了眼下咏安府的情况。

咏安府也收到了朝廷来的邸报,不久就会有官员前往救济赈灾。

虽说内乱已平,但到底伤了元气想要恢复要做的事情很多。

眼下咏安府正是用人的时候。”

秦奉在关州军帮忙解决咏安府内患时,就有想过回去的。

只是他姐夫让关州军的人给他带了话,那时朝廷没有下文,事态不明,他回去也是跟着干瞪眼。

倒不如留在西岭关,若是有事也能相互照应。

秦奉这才顺水推舟的应了城主的邀,当了这东城门的官。

眼下时机成熟,自然没有不回的道理。

宋钰是认可的,点头,“是个不错的机会。”

“伏愿风调雨顺,兵戈永息,黎庶安康。”祭台周遭官员焚香跪拜,城主读祝文。

百姓同跪,口中重复着,“兵戈永息,黎庶安康。”

秦奉看着下面的热闹,继续道:

“咏安王反叛之前恰好秋闱。

当时不少成绩优异的学子都被蛊惑做了咏安王府的入幕之宾。

如今咏安王倒台,那些人的前途也跟着毁了。

不过陛下恩德,特设“恩科”宋晖兄学识广博,若是能趁此入仕,以后必然能大展宏图。”

说着他看向宋钰,“我同宋叔和宋家兄弟提了,他们有心但还是想要看你的意思。”

“我?”宋钰抬头后指向自己,“问我做什么?这可是好事儿,他们还犹豫不成。”

“犹豫了。”

秦奉回的干脆,一脸惋惜的看着宋钰。

城墙之上有带着冰刀的冷风冷冽刺骨。

她发丝乱飞,却挡不住那让人一眼就难以忘怀的面容。

只是可惜,这样有胆魄有能力的人才却是个女娘。

“你们梁家是生死患难的交情,宋叔可不会将你们孤儿寡母的留在这偏远边城。

若是你不同意离开,他们是不会走的。”

秦奉叹了口气,

“最多,我把宋晖拐了去,但父母妻儿都不在身边,他怕是也难以安心。”

他这么一说,宋钰突然沉默了。

心中不由得生起些许感动来。

回咏安府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这关键时刻。

如此用人之际,无论是宋卓还是宋晖都能抓到一个不错的机会,若是错过怕是终身遗憾。

“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宋钰舔了舔被冷风吹得干燥的嘴唇。

秦奉:“最晚十五,届时京中来的赈灾官差不多也要到了。”

宋钰点头,“成。”

“成什么?”秦奉看她,这说话怎么还说一半藏一半?

宋钰笑着看了他一眼,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

“放心,我还能因为自己,耽搁宋家两个哥哥的前程?”

秦奉顿时面露喜色。

宋钰这是要一同走了?

“小姑姑,下面给大家发“福”了!”

宋钰和秦奉同时向下看去,果然看到有差役抬了米来,百姓们正排队“接福”。

几人对视一眼,下了城墙,排队去了。

……

等两大四小回到鸡毛巷子时才知道,住在东城门外的朱大有和凳子等人来过了。

拜年,顺便道别。

他们已经领了救济粮准备回乡去了。

因着这些时间帮柳柳挖笋猎兔子换了不少粮食,他们也够吃个大半年的,到时候开了春山上的野菜长了,这领了种子把田种下一家人也就不愁活路了。

宋钰没见到他们,却见到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批冬笋和野兔肉。

因着有朱大有他们的馈赠,一大家人,大年初一夜里凑在一起吃上了自助串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