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之:相公你醒了! > 第103章 再见黑衣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平公主听闻要去做游戏,当即拍着巴掌欢呼起来:“好耶好耶!我们去玩游戏!”清脆的笑声像银铃般在阁楼里荡开,引得众人都跟着笑起来。

出了阁楼室外日光炽烈,晒得石板路都泛出热气。

三郎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巴掌大的放大镜,又抽了张宣纸,蹲在地上他举起放大镜,慢慢调整角度,将阳光聚成一点落在纸上。

不过片刻,那光点处的纸便蜷起焦痕,随即冒出一缕青烟,“噗”地燃起小小的火苗。

“呀!”众人惊呼,个个瞪圆了眼睛,看着那团跳动的火苗,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太子伸手想碰又缩了回去,无双公主更是踮着脚往前凑,鼻尖几乎要碰到放大镜。

三郎笑着把放大镜分给众人:“这是先生送你们的小玩意儿,各自去玩吧。”

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皇帝从院内出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少师这物件倒新奇,也让朕长长见识。”

三郎连忙将手中的放大镜递过去,手把手教他如何对准阳光聚成光点。

只见皇帝也像个孩子似的蹲在地上,专注地看着光斑在纸上移动,鬓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也顾不上擦。

三郎站在一旁看着,忽然觉得有些恍惚——九五之尊蹲在地上如孩童般玩放大镜,这般场景,觉得那么的不真实。

半个多时辰过去,众人还玩得兴致勃勃。有的用光斑追着烧蚂蚁,有的举着放大镜看自己手上的毫毛……

三郎无奈,只好提高声音喊道:“好了好了,上课时辰到了,该回阁楼了!”

皇帝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把放大镜递还三郎。三郎连忙推辞:“皇上若喜欢,便留下吧,也算我的一点心意。”

皇帝乐呵呵地接过去,对着光看了又看,赞道:“少师好手艺啊,这水晶磨得这般光滑通透,竟能聚光生火,实在奇妙。”

回到课堂,三郎拿起一块放大镜问道:“你们谁知道,这凸镜为何能点燃宣纸?”

众人七嘴八舌答起来,有的说是“太阳太热”,有的猜是“镜子里藏着火”,三郎听着不置可否,又问:“那你们还发现它有别的用处吗?”

太平公主“唰”地站起来,扬着手里的放大镜道:“用它看东西,能把小东西放大!方才我看蚂蚁,腿上的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三郎笑着鼓起掌:“公主好眼力,这确实是它的另一个妙用!还有谁发现别的了?”

太平公主得意地坐下,下巴微微扬起,像只邀功的小孔雀。

接着,三郎又取出些凹透镜分给众人,一块分给一旁的小太监,送去给皇上。

大家摆弄了半晌,发现这镜片竟能把东西看小——明明巴掌大的砚台,透过镜片瞧去竟像指甲盖一般。

三郎等众人玩够了,才缓缓道:“这便是光线的妙处了,它们遇到镜片时,前进的方向会发生偏折,凸镜能聚光放大,凹镜能散光缩小,皆是这个道理。”

说着,他从包里取出一只黄铜外壳的望远镜,筒身能伸缩拉动,看着十分精巧。“大家传着看看。”

众人轮流接过,对着窗外一瞧,远处的宫墙、树梢竟像被拉到了眼前,连匾额上的字都看得分明,不由得啧啧称奇。

三郎又教大家用纸卷成筒,将凸镜凹镜分别固定在两端,竟也做成了简易的望远镜。

最后,他捧着那只黄铜望远镜递给皇帝:“陛下,这物件在边关战场上或有用处,能看清远处敌军的动向。”

皇帝接过望远镜,对着远处眺望片刻,手指微微发颤,显然按捺着内心的激动。“少师,这物件可有名称?”

“尚未取名,还请皇上赐名。”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望向远方:“能一目观千里,便叫‘千里目’吧。”

“好名字!”三郎由衷赞道,“一目千里,恰如其分。”

回到课堂,三郎宣布下课,又叮嘱道:“今日的功课,便是回家后想想,这传音筒,‘千里目’还能有哪些用处,下次上课告诉我。”

众人虽有些恋恋不舍,却都觉得这堂课新奇有趣,一个个盼着下一次开课能早些到来。

来到外边,太子执意要亲自驾车送三郎回家,三郎推辞不过,心中又有些感动,便与太子一同坐在车前。

一路上天南地北地闲聊,从朝堂琐事说到坊间趣闻,不知不觉就到了潮流珍宝阁门口。

太子亲自驾车送少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堂,成了一段美谈,三郎的名气也愈发响亮起来。

回到家中,三郎却没了白日的轻松。想起夜里的约会,他总觉得心不安稳。

索性又做了几把手握筒箭——铁管握在掌中,一按按钮就能射出带麻药的飞箭。

他还仿着记忆中金刚狼的爪子,做了一对可戴在手上的钢爪,爪尖也仔细涂上了麻药。

一切准备妥当,三郎穿上贴身的护身背心,才趁着暮色出门,他比约定时间早了两个小时。

来到镜心湖亭畔,四周黑乎乎的,只有远处街道上透过些许微弱的灯光。好在三郎目力远超常人,尚能视物。

他左右看了看,见没人,便选了棵高大茂密的枫树爬上去,躲在粗壮的树丫间,屏声静气地观察着四周。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三郎心头一凛,只见两条黑影飞快地掠来,落地时竟悄无声息。

一人奔到对面的大树下,纵身一跃,竟跳得丈许高,伸手抓住树枝,像猴子般灵活地翻上树丫,转眼便隐在枝叶间没了踪影。

另一人竟也朝着三郎所在的枫树爬来,离得近了,三郎看清他一身黑衣,脸上蒙着黑布。

三郎屏住呼吸,等那人爬近,才发现对方竟躲在自己左侧的树丫上。

那人安顿好后,发出一声清脆的鸟叫,对面树上立刻传来一声回应,想来是他们的暗号。

三郎悄悄摸出一只钢爪戴上,深吸一口气,学着方才的声调吹了一声口哨。

左侧的黑衣人猛地转过身,就在这瞬间,三郎扬手挥出钢爪,寒光一闪,已割断了对方的咽喉。

他左手同时探出,死死捂住对方的嘴,防止发出声响,同时运起“混元无极功”,疯狂地吸收对方的内力。

不过片刻,那黑衣人便软倒下去,没了动静。

三郎将尸体横放在树丫上,小心地让伤口靠着树枝,任由血水顺着树干缓缓流淌,免得滴落在地上引人注意。

做完这一切,他取出复合弓,对着对面的方向吹了几声似是而非的鸟叫。

只见,对面树上的黑影有了动静。

三郎眼疾手快,箭匣里六支箭瞬间射出,分别瞄准黑影的上中下三路。只听对面传来一声短促的痛呼,随即再无声息。

三郎又等了片刻,见下面没人过来,才抱着树干迅速溜下,爬到对面树上查看。

只见那黑衣人鼻梁中了一箭,箭头竟从后脑穿出,显然已是致命伤;胸口、大腿各中一箭,还有两支射在树干上,最后一支却不知去向。

三郎收回箭矢,从树上下来,绕着林子走到外围。

没过多久,便见三人骑着马过来,都穿着黑衣,却没有蒙面,领头那人正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二长老。

等他们走进林子,三郎才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故意左顾右盼,装作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三人在亭外下马,三郎此时已离他们不远。他干咳一声,朝着前面喊道:“阁下便是‘天机’吗?是你约我来的?”

前面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杜小友,果然是信人。”

三郎走上前,点了根烟,借着烟雾遮掩可能存在的血腥味,问道:“三位要不要也来一根?”

三人都摇了摇头,走到亭中坐下,其中一人开口道:“小友,过来坐吧。”

三郎却站在亭外不肯动:“我们并不熟识,有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

二长老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小友不必多心,我们并无恶意,只是有些事想与你详谈。”

“三更半夜约在这种地方见面,任谁都会多心。”三郎故作不耐烦,“有事快说,没事我便走了。”

话音刚落,左右两人忽然站起来,一左一右走到三郎身边,其中一人沉声道:“我劝你还是配合些好,我们不想动粗。”

三郎装作无奈,走进亭中,在二长老对面坐下。

二长老盯着他看了半晌,缓缓开口:“听说小友是江都汲水镇人?”

“是。”三郎淡淡应道。

“既姓杜,那你可知杜家庄?”

三郎抬眼看向他,语气平静:“我的老家,便是杜家庄。”

“哦?”二长老显然有些意外,愣了一下才道,“那你定是见过和我们穿同样服饰的人了?”

“不曾见过。”三郎摇头,“我常年在省城,只是听汲水镇的朋友提起过,说有你们这样的人在附近出没。”

“小友一直在省城?”二长老追问。

“嗯,在省城做点小买卖糊口。”

二长老忽然笑起来,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我倒是听说,汲水镇的杜家庄近来出了个奇人,像是突然开窍一般,所作所为与从前判若两人。小友在省城,可有听说过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