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 第391章 间谍之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拉,这座位于阿拉河畔的古老港口,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洲湾与两河流域的咽喉。此刻,它成为了整个中洲战场的风暴中心。对于隆美尔而言,这里是“朝阳行动”的终点,是通往东方财富的钥匙;而对于奥金莱克将军来说,这里是不可逾越的最后防线,是扞卫大英帝国在中洲所有利益的盾牌。

在隆美尔的装甲矛头抵达之前,巴拉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间谍之城”。

英吉帝国的秘密情报局,在这里经营多年,网络盘根错节。他们的特工,化身为棉花商人、航运公司职员、甚至是酒吧里的调酒师,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利用金钱和承诺,收买了大量的本地线人,监视着城内的一切风吹草动。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清除城内所有亲德的、可能在德普士军抵达时发动叛乱的阿伯民族主义势力。一场无声的、血腥的清洗,在巴士拉的阴暗小巷里,每晚都在上演。

而德普士的“勃登堡”特种部队,也早已先于主力部队,渗透到了这座城市。这些精通阿拉伯语、伪装成贝都因商人的德普士特种兵,他们的任务则恰恰相反。他们秘密联络那些对英吉人统治心怀不满的部落长老和宗教领袖,向他们分发武器和黄金,承诺在德军抵达后,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他们像在干燥的木柴上,四处抛洒着火星,试图在决战来临之际,从城市内部,点燃一场燎原大火。

但在这场英德之间的谍影重重之中,还潜伏着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势力。

斯波王国的特工,打着“盟友”的旗号,也在积极活动。他们的目标,是拉拢城内的土库曼族裔,试图为斯波未来染指这座拥有重要石油出口港的城市,埋下伏笔。

甚至,连遥远的大夏帝国,也在这里布下了他们的棋子。他们没有派出特工,而是通过“东方巨龙商会”的渠道,以经商为名,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巨大的办事处和仓库。他们的工作人员,从不参与任何政治和军事活动,他们只是安静地记录着每天的物价、船运信息和各方势力的消长。他们就像最冷静的观察者,用算盘和账本,计算着这场战争的成本与收益,评估着未来与哪一个胜利者做生意,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巴拉的空气中,充满了阴谋、背叛和死亡的气息。而在城市的北面,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

隆美尔的“中洲大军团”,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绕开了英吉人设置的数道外围防线后,终于兵临城下。然而,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天然的、也是最坚固的屏障——阿拉伯河。这条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的宽阔河流,是进入巴士拉的必经之路。

奥金莱克将军,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早已将这里,经营成了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他下令炸毁了河上所有的大桥,只留下一座关键的铁路桥,并由他最精锐的部队——英吉第4步兵师和殖民军第9步兵师,负责守卫。河岸上,遍布着铁丝网、雷区和相互交织的机枪火力点。从印度和埃及调来的25磅榴弹炮,被部署在城市的南岸,可以对整个渡河区域,进行毁灭性的火力覆盖。

隆美尔知道,强渡阿拉河,将是一场血腥的屠杀。但他别无选择。他的补给线已经拉得太长,部队的燃油和弹药都已接近枯竭。他必须在沙罗和英吉的南北夹击之势形成之前,拿下巴士拉,否则,他的“中洲集团军群”,将有被合围在伊拉克沙漠中的危险。

一个深夜,强渡开始了。

德普士的工兵部队,是第一批冲向地狱的人。他们乘坐着小型的突击舟,在夜色的掩护下,试图划向对岸,搭建浮桥。然而,英吉人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当德普士的突击舟,划到河中央时,数十盏巨大的探照灯,瞬间将整个河面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早已标定好射击诸元的机枪、迫击炮和榴弹炮,同时开火。

河面上,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子弹像雨点一样,将河水打得沸腾起来。一艘又一艘的突击舟,被炮弹直接命中,连同船上的工兵,一起被炸得粉身碎骨。侥幸靠近对岸的士兵,则陷入了密布的铁丝网和水雷之中,成为了岸上机枪的活靶子。短短半个小时,德普士的第一个工兵营,就几乎全军覆没。阿拉伯河的河水,被染成了名副其实的血红色。

隆美尔站在后方的指挥车里,用望远镜冷酷地看着这一切。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焦灼。

“命令空军!给我把他们的炮兵阵地敲掉!不惜一切代价!”他对着话筒吼道。

第二天黎明,德普士的空军,对巴士拉南岸的英吉炮兵阵地,发动了轮番轰炸。英吉“喷火”和“飓风”战斗机,在巴拉上空,展开了惨烈的空战。一架架飞机,拖着黑烟,如同燃烧的陨石,坠入下方的城市和河流之中。

空战掩护之下,德普士的第二次强渡,再次开始。这一次,他们吸取了教训。德普士的88毫米高射炮,被拉到了前线,进行水平射击,以其精准而致命的火力,逐个敲掉对岸的机枪碉堡。虎式坦克,也被推到了河岸边,用它们那令人生畏的88毫米主炮,为渡河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德普士士兵,踩着同伴的尸体,终于在对岸,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桥头堡。但他们立刻遭到了英吉廓尔喀士兵和澳大利亚士兵的疯狂反扑。廓尔喀人,这些来自尼泊尔山区的勇士,挥舞着他们标志性的库克里弯刀,与德普士的装甲掷弹兵,在泥泞的滩头阵地上,展开了最原始、最血腥的白刃战。澳大利亚人,则以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准的枪法,给德普士的后续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就在渡河作战陷入僵局,双方都在这片小小的滩头阵地上,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进行反复拉锯时,战局的转折点,却在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了。

巴士拉城内,那座唯一没有被炸毁的铁路桥,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爆炸并非来自德普士的炮火,而是来自桥梁的内部!

是“勃登堡”特种部队!他们在城内潜伏的民族主义者的帮助下,将大量的炸药,安装在了守桥英军的指挥部和弹药库下方。一场精心策划的、里应外合的突袭,开始了。爆炸发生的同时,数百名潜伏在城内的阿伯武装人员,手持着德普士提供的武器,从四面八方,向铁路桥的守军发动了袭击。

守卫大桥的英印士兵,瞬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混乱之中。他们既要抵抗来自城内的袭击,又要防备来自对岸的德军。而德普士的伞兵部队,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滑翔机,在桥头附近,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自杀式的机降。

内外夹击之下,铁路桥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隆美尔立刻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将手中最后的力量——第15装甲师,全部投入到了这个方向。德普士的坦克,冒着英吉炮火的轰击,如同下山的猛虎,冲上了这座还在燃烧的铁路桥,向着巴士拉的城区,发起了决定性的冲击。

血河之渡,最终以德普士人的惨胜而告终。他们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才最终踏上了巴士拉的土地。但他们成功了。当第一辆德普士的四号坦克,碾过巴士拉城区的街道时,也碾碎了英吉帝国在中东的百年霸权。

然而,战争还远未结束。巷战的帷幕,才刚刚拉开。而从北方和东方,英吉和沙罗的援军,正在加速赶来。巴拉,这座刚刚被征服的城市,即将变成一个更加巨大的绞肉机,吞噬更多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