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2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洪武二十六年(4090年)春正月丁未朔日,皇帝驾临奉天殿接受朝贺,大规模宴请群臣。

朝鲜国权知国事李成桂派同知密直司事卢嵩、安南国派大夫阮宗亮、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平、沾益州知州阿索、姚安军民府同知高保、四川播州宣慰使杨铿、乌撒军民府知府穆卜,东川军民府女土官摄赛、水西女土官奢香、平茶洞长官杨再胜、楚雄府同知高政、芒部军民府女土官金筑安抚司、平伐长官司都派使者来进献马匹和土特产。

暹罗斛国王参烈宝毗牙派遣他的大臣李三齐德进献金叶表章,贡献地方特产。

皇帝下诏书在会同馆设宴款待,还分别赏赐了他们不等的文绮、钞币。

册封美人李氏为贤妃,葛氏为丽妃,刘氏为惠妃。

贤妃的册文说:‘册立妃嫔,是为了辅助帝王,为皇家繁衍后代。’

‘我考察古代制度,皇后以下各有规定的人数等次,必须是女子品行端正贤淑并且有子女的,然后才提升其位分。’

‘你李氏自己被选入宫中,侍奉我多年,生下儿子朱??,已经被封为唐王,我特地遵循古代的典制,册封你为贤妃,你要恭敬谨慎啊。’

葛妃生下儿子朱?,(朱?)已经被封为伊王,(葛妃)被册封为丽妃;刘妃生下儿子朱栋,(朱栋)已经被封为郢王,(刘妃)被册封为惠妃。

她的册文和贤妃的相同。

戊申日。派遣使者召回暂代云南都指挥使司事务、右军都督职位的宁正回朝廷。

皇帝下诏书免除各地老年人进京朝见(的义务)。

在此之前,皇帝诏令天下五十岁以上的人来京师朝见,皇帝亲自询问百姓的疾苦,有才能的人会被提拔任用,而那些年老不能通达治国之道的人,则会受到宴请赏赐后被遣送回去。

到这时,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皇上晓谕吏部尚书詹徽等人说:‘朕考虑前来朝拜的年老民众,其中也有年纪很大的,长途跋涉很辛苦,可以派人驾乘驿马到他们所在的地方阻止他们前来。’

庚戌日,祭祀太庙。设置四川越巂卫。

辛亥日,皇帝的第三十七个孙子孟炤出生,他是楚王的第八个儿子。

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司马去世了。

司马,是皇帝御赐的名字,字从政,世代都是扬州人。

元朝末年发生兵乱,司马生当时九岁,没有依靠的人,皇上发现了他,收养他当作儿子。

长大后,在皇帝身边侍奉,多次跟随皇帝出征,立下了战功。

癸卯年,(他)被授任总制之职,驻守金华。

吴元年,被授予金华卫指挥同知一职。

洪武元年,他跟随曹国公李文忠向北出征,抓获了原元朝宗王庆生。

三年十一月,他被升为杭州卫指挥使。

十二月,将本卫设为都司,提升为都指挥使。

洪武九年,他调任河南都指挥使。

十九年正月入京朝见,被提升为中军都督佥事。

二十五年冬,徐司马率领军队征讨越巂,回来走到成都时,因为生病去世了。

司马喜爱文学,待人温和谦恭,处理政事时以恩惠和慈爱为先。

他所到之处都安抚士兵,救济贫困的人,很得人心。

尤其敬重士大夫。

在处理公事的间隙,退下来居住在一个房间里,整天讲学谈论,那种清静冷落的样子就像普通的读书人。

(他)从小富贵,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人们称赞他的贤能。

癸丑日。户部上奏确定云南乌撒地区的中盐条例:凡是缴纳一米斗五升的,就给予一引浙盐;缴纳二斗米的,给予川盐;缴纳一石八斗米的,给予安宁井盐;缴纳一石六斗米的,给予黑盐井盐。

甲寅日,任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解敏为江西按察使。

解敏,是开封阳武人,洪武乙丑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外调代理浙江按察司事务,不久被授予本司佥事一职,后来升任副都御史,到这时被调任为按察使。

乙卯日,起用已退休的兵部尚书唐铎兼任太子宾客。

丁巳日,设置广宁中、左、右、前、后五个卫所以及右屯、后屯、前屯三个卫所,命令指挥佥事姚文、王确率领士兵屯田驻守。

辛酉日,在南郊举行天地合祭。

癸亥日,皇帝诏令肃王朱柍、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前往各自的封国。

当初,皇帝命令肃王到甘肃就藩,辽王到广宁就藩,庆王到宁夏就藩,宁王到大宁就藩。

到这时,甘肃因为陕西各卫所调兵戍守,兵马还没有集结完毕,朝廷命令肃王暂且驻扎在平凉;广宁因为宫殿还没有建成,朝廷命令辽王暂且驻扎在大凌河北岸。

宁夏因为粮饷不足,命令庆王暂且驻留在庆阳北面的古韦州城,以便获取延安、绥德的田租赋税,只有宁王前往自己的封国。

皇帝向云南都指挥使司及京卫各都司卫所的官员一共一百零四人颁发诰命。

大理寺右少卿曹铭父亲去世,赐钞五十锭,命令他乘驿站快马回乡安葬父亲,结束后再复职。

甲子日,云南武定军民府知府商胜患病,不能处理政务,请求让儿子商海积承袭官职。

同意了。

设置建昌的白盐井和黑盐井两个盐课司,设置大使、副使各一人,隶属于四川盐课提举司。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派使者麻州等人向朝廷进贡马匹和硫磺,明太祖下令赏赐麻州等人。

赏赐了他不同等级的锦绮和钞币。

云南土官县丞高销、贵州宣慰使安的暂代永宁宣抚司,女土官奢尾各自向朝廷进献地方特产,朝廷分别赏赐了冠带、袭衣、文绮、钞币。

戊辰日,撤销广西荔波县的儒学学府。当时本县官员说:‘自从洪武十七年,皇帝下诏设置县治,本县的地域与云南交界,因为蛮夷贼寇作乱,烧毁了学校房舍。’

后来大军收复了荔波县,虽然又重新建立了学宫,但学生都是苗蛮、瑶僮、??舌之徒,没有教养,不能参加科举,白白浪费百姓的供养,对国家没有好处。

请求停办这所学校。

皇帝同意了。

(皇帝)下令将大成乐器颁发给天下各府的学府。

在此之前,皇帝因为天下都要祭祀孔子,而祭祀孔子的乐器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命令礼部、工部召集工匠制造乐器。

到这时雅乐制成,把它供给各府的儒学使用,使州县都按照这种样式来制造。

以前,永宁宣抚司宣抚禄照之子阿聂承袭职位。

在此之前,禄照派阿聂和二儿子禄智到太学读书。

到二十一年,禄照因为事被逮捕到京城,得到赦免放回,死在路上,于是让他的庶母奢尾掌管司事。

到这时,奢尾入朝,请求让阿聂继承父亲的职位。

于是答应了。

夜晚,月亮侵犯箕宿。

己巳日,命令永定侯张铨前往山东都司,征调沂州卫的将士来攻克齐王府的护卫军。

当初,靖州会同县的山贼王汉等人倚仗险要地势聚众闹事,占据天柱、龙寨,勾结五开、龙里的众多盗贼作乱,趁机时常出来抢劫掠夺。

朝廷命令靖州卫发兵讨伐他们,军队到达后,斩杀和俘虏的敌人非常多。

到这时,官员们用枷锁锁住其中首要分子和跟从者五百多人押送到京城,朝中大臣请求诛杀他们。

皇上说:“蛮人造反,哪个朝代没有呢?只需要诛杀他们的首犯就够了。”

其余的人全都被发配去戍守东胜州。

将长沙护卫官军迁移到越州进行训练。

辛未日,朝廷任命刑部尚书杨靖兼任太子宾客,并给他兼任官职的俸禄。

设置大同左护卫。

命令修治靖江王府。

广西龙州的土官知州赵宗寿进献马匹和地方特产。

癸酉日,赐工部右侍郎郑彦文退休。郑彦文,山西蔚州人,在明玉珍手下担任宣慰使。

洪武四年归顺朝廷,朝廷仍然任命他为宣慰使。

六年,调任为潼州知府,九年因事获罪被免官。

十三年,起任为工部右侍郎,到这时因为年老辞官退休。

赐予总兵官凉国公蓝玉五百锭钱钞,二十匹华丽的丝织品;赐予指挥徐质、严麟每人各一百五十锭钱钞,各六匹华丽的丝织品。

发给陕西、宁夏等地的卫军。

十万零五百名士兵的冬衣。

这个月,重新制定了亲王、公主的婚礼制度。

凡是亲王举行纳征仪式,在前一天,尚宝司在奉天殿设置御座,内官监、礼部在文楼下设置纳征的礼物,教坊司在殿内设置中和乐。

这一天清晨,锦衣卫在宫殿前红色台阶和台阶下空地的东西两侧设置仪仗,教坊司在宫殿前红色台阶的东西两侧设置大型乐队,乐队面向北,并且在午门外面设置乐队,按照平常的仪式设置护卫将军、文官武官等执行事务的官员。

仪礼司在文武楼南边设置百官侍立的位置,在殿内东边设置玉帛案。

敲三遍鼓,文武官员都身穿朝服,在东西方向站好,等待钟声停止。

仪礼司官员跪着奏请皇帝升殿。

皇帝穿戴皮弁服,由导驾官侍奉引导,如同往常的礼仪。

音乐奏响,皇帝登上座位,音乐停止。

鸣鞭完毕,序班将玉帛案抬进殿中,引导正使、副使进入,走到拜位,音乐奏响,行四次叩拜之礼,音乐停止。

承制官到皇帝面前跪下接受制命,俯伏,起身,从东门稍微偏东的位置出去,序班举着玉帛案跟在后面,将玉帛案放置在丹墀的中间道路上。

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员宣称(传达)有皇帝的诏令。

赞礼官喊道:“赞者(辅助行礼的人)跪。”然后宣读制书说:“现在要聘某官的女儿为某王妃,命你等行纳征礼。”

赞礼官唱礼,赞唱行俯伏之礼,起身,音乐奏响,行四次拜礼,音乐停止。

仪礼司上奏说:‘礼仪结束了。’

皇帝起身,奏乐,挥动响鞭,停止奏乐。

引礼官引导玉帛案从奉天门东边出去,把玉圭、黑色和浅红色的帛放在彩车上。

执事官引领着(相关人员和)礼仪用品从仪文楼下出发,经由午门东边出去,依次陈列(摆放)。

正使、副使到达御桥外面,整理好服饰,骑马到妃子的家中。

亲迎前一天,要在妃家大门外的道左设立正使和副使的幕次,面向南方,在正堂中设立香案,在香案的南方设立接受玉帛的案桌。

这一天,礼物送到了妃子家中。

引领礼仪的官员捧着玉圭、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走在前面,正使、副使跟在后面。

到达幕帐后,执事者在正堂陈列礼物,捧着玉帛的人在幕帐内东西向站立等候。

一名礼官先进来,到达正堂,站在东边,面朝西;主婚人出来相见,站在西边,面朝东。

礼官说:‘奉皇帝旨意,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为某王行纳征礼。’

引领主婚的人出来迎接。

引礼官引导正使捧着玉圭,副使捧着玄??走在前面,主婚者跟在后面。

来到正堂,把玉圭、黑色和浅红色的帛放在桌案上。

正使站在桌子的左边,面向西南方;副使站在桌子的右边,面向东南方。

赞礼官引导主婚者到拜位,行四次拜礼,到香案前跪下。

赞礼官捧着玉圭,正使捧着玉圭交给主婚人,主婚人接过玉圭,交给执事官,执事官跪着接过玉圭,站起来,放在案几上。

赞礼官捧着束帛,副使捧着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交给主婚者,主婚者接受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再交给执事人员,执事人员跪着接受,起身,放置在几案上。

主婚人伏地行礼,起身,回到原位,四拜之礼结束后,正、副使者出来。

主婚者到正副使者面前致辞说:‘请礼待随从。’

酒食结束。

主婚人捧着帛慰劳正使、副使。

正副使节离开时,主婚人要把他们送到门外。

正副使前往皇帝面前复命。

册妃仪前期一日,工部将王妃的仪仗从西华门送入内官监。

这一天的清晨,内官监、锦衣卫、尚宝司、教坊司等担任文武执事的官员在奉天殿按照纳征仪式的要求来陈设物品等。

仪礼司在殿内的东边设置册案,承制官、持节官在殿内的东边,面向西。

设置正使、副使的拜位在丹墀上,正使在东,副使在西。

锦衣卫在殿门外设置盖册、一顶黄伞。

礼部在午门外设置彩车,内官在彩车的南边陈列王妃的凤轿、仪仗。

击鼓三次,引礼官引导文武官员进入,站在侍立的位置上。

钟声停止了。

仪礼司跪下上奏,请求升殿。

皇帝穿戴上皮弁服,像平常的礼仪一样引导车驾、侍奉导引。

奏乐,皇帝登上座位,音乐停止。

鸣响静鞭之后,引礼官引导正使和副使各自到拜位上,音乐响起,行四次跪拜礼,音乐停止。

承制官到皇帝面前跪下接受制命,俯身伏地,再起身。

从东门稍微向东走出,持节官举起符节,举册官捧着册案跟随着前行,也是从东门稍微向东走出,校尉举着伞遮蔽册书,走到宫殿前红色台阶的御道中间,持节官站在册案的东边,面向西。

传制官说‘皇帝有命令’。

赞礼官高唱“下跪”,然后宣读制书说:“现在册封某官某人的女儿为某王的王妃,命令你们拿着符节举行册封仪式。”

赞礼官俯身伏地行拜礼,起身,音乐响起,赞礼官行四次拜礼,音乐停止。

持节官把节授予正使。

引礼官引导持节官、正副使从东道走到奉天门,从东门走出,到午门外,把册书放置在彩轿之中。

仪礼司官员奏报:“礼毕,皇帝起身,奏乐,百官依次退出。”

仪仗队、凤轿向前行进。

礼官引导持节的使者和彩舆,正使、副使随行,经过御桥,整理服饰,手持符节,正使、副使都骑马,到达妃子的家。

这一天,妃子的家人先在大门外面设置了帷幕和临时休息的地方,朝向南方,在正厅设置了香案。

册封使节到了,引礼官引导正、副使节到幕次,礼官先进入拜见主婚者。

礼官说:奉皇帝的制命,正使某某官员,副使某某官员,持符节举行册封典礼。

主婚人出来迎接。

引礼官引导正使拿着节杖,副使捧着册书进入,主婚者跟在后面行走。

到达正厅后,正使、副使站在香案的东边,面向南方。

引导礼官引导主婚人来到行拜礼的位置,行四次拜礼,起身,退下站在西边。

向南引导捧着册书的内官到前面来,赞礼官发出口令,高呼举起册书。

副使将册封文书授予内官,内官跪地接受后,赞礼官唱请他们到中堂行礼。

两名内使引领捧着册书的内官进入中堂,正使、副使仍然像之前那样站立,等到内官出来,宣告行礼完毕,正使、副使拿着符节出去。

主婚者按照纳征礼的仪式来邀请礼正、副使。

册封当天,妃子的娘家要在中堂陈设香案,在香案南边设册封案,在册封案南边设妃子的拜位。

皇妃穿好翟衣之后,等待内官捧着册书进来,将册书放置在案几上。

赞礼,女官一名站在东面,一名站在西面,站在妃子拜位前,面对面站立。

宣读册封诏书的女官、展开册封诏书的女官站在东边。

两名引礼女官分别从左右引导王妃走出房间,来到放置册封文书的桌案前的拜位,女使和执事人员站在西边。

赞礼女官唱四拜,起身,宣读册书的女官宣称有皇帝的诏令。

女官唱‘跪’。

妃子跪下。

赞者宣读册文。

宣读册命的女官走到册案前,取出册命宣读,站在香案的东边。

宣读册文完毕,把册文放入匣子,赞者接受册文。

宣读册书的女官捧着册书站起来授予妃子,妃子接受册书,赞礼女官让妃子将册书授予执事,妃子将册书授予女使,女使跪着接受册书并放置在几案上。

皇妃起身,行完四拜之礼后,内官出来,宣告正使、副使行礼完毕,执事人员撤去香案和册书。

按照规定为妃子准备好座位。

引导礼仪的人请王妃升座,所有命妇和应该祝贺的人按照次序站在庭院中,面向北,行四拜礼,然后王妃降座。

醮戒这天,内官监在宫中设置皇帝和皇后的御座,在丹陛东西两侧设置大乐仪仗。

负责膳食的内官先准备好酒、金爵和果盒来等候。

皇帝穿着皮弁服,皇后穿着燕居服出来,音乐响起,皇帝和皇后登上座位后,音乐停止。

王穿着天子的礼服礼帽。

赞礼官引领王从宫殿的东门进入,来到皇帝面前,音乐奏响,行四次跪拜礼,音乐停止。

负责斟酒的人用酒器斟酒,站在皇帝座位前方的东边。

赞礼官引导王走到前面,跪下,将圭插在腰间,接受爵。

执事的人拿着爵递给王。

王跪着接受酒爵,喝完酒后,将酒爵交给执事。

赞礼官,赞礼官拿出圭,恭敬地聆听戒词,然后根据皇帝的旨意传达戒词。

王听完告诫之词后,赞礼者高呼‘俯伏’,王行俯伏礼,赞唱‘兴’,王起身,赞唱‘平身’。

赞礼官高喊鞠躬,音乐响起,赞礼官又高喊行四拜礼,起身,平身站好,音乐停止。

赞礼官引导亲王到皇后面前,礼仪和前面相同。

赞礼官完成赞礼仪式后,引礼官引领亲王出去,亲王脱下衮冕礼服,穿上皮弁服,举行亲迎的礼仪。

妃子接受醮戒。

迎亲那天,女方家先在祠堂里摆好祭祀用品,女方穿着闲居时所戴冠帽的服饰,女方的父母和女方一起到祖宗牌位前浇酒祭祀并宣读祝词。

礼仪结束后,负责事务的人准备好酒食,让王妃吃喝完毕,王妃的父母坐在正堂之中。

女执事引导妃子到父母面前,各自行四拜礼,父母随意告诫妃子,妃子听完接受之后,依次辞别各位尊长。

礼仪完毕,改换穿上翟衣等待。

亲自迎接。

当天,仪卫司先在承天门之外设置好亲王的仪仗、象辂,王妃家先在中门之外设置好亲王的幕次,在正堂之中设置香案、帛案。

当天,王接受命令完毕后,引礼官引导王从午门东门出来。

典仪身着朝服跪下,请求皇帝登车。

皇帝登上车,仪仗在前面引导,经过御桥,音乐奏起,到达王妃家门外。

引礼官跪请王下车,引导他到帐幕休息。

一名礼官先进入,来到正厅,站在东边,面向西边。

主婚的人出来相见,站在西边,面向东方。

礼官说:‘某王奉皇帝的命令举行亲迎礼。’

引导礼仪的两个人穿好礼服,引导主婚者在帷幕外迎接王。

两名内官身穿礼服,引领藩王走出幕帐。

主持婚礼的人邀请王进入中堂,王在前面走,主持婚礼的人跟在后面。

宦官穿着礼服捧着礼物进入中堂。

主持婚礼的人走上前站在堂屋的左边,王妃的母亲站在堂屋的右边,两人东西相对。

君王来到中堂,两名女官引导王妃走出房间,站在王妃母亲的身后。

宦官引领藩王来到桌案前,宦官捧着玉帛进献给藩王,藩王把玉帛放在桌案上,宦官引领藩王稍稍后退,靠近东西方向站着。

赞礼官引导主婚人到放置缯帛的桌案前,行八拜之礼,礼毕后退下,回到原来的位置。

执事人员撤去案几。

引导礼仪的内官引导亲王先出去。

女轿夫抬着凤轿到中门里面,内官在中门外面准备好妃子的仪仗。

女执事引导着妃子出来。

宦官跪着请求宁王到轿子前,启奏并请求揭开轿帘,宁王妃上轿。

宫内的官员奏请之后,寿王登上车驾前行,杨贵妃备好仪仗随从在后面跟着前行。

王来到承天门外,下了车,等候王妃到来。

宫内的官员跪着启奏,请求王爷揭开轿帘,王妃下轿。

皇帝先出发,到达宫内,脱下皮弁服,换上衮冕,到达奉先殿,等候皇后从午门进来,登上轿子。

快要到达奉先殿的时候,皇帝下轿,举行了谒见祖先的礼仪。

成婚后三个月,新妇到夫家宗庙拜祭,称‘庙见’。

这一天,宫内官员在奉先殿陈设牺牲、甜酒、祭祝用的布帛完毕,每个宗庙供奉一头猪、一只羊,祭祀用的布帛两份,祭祀用的酒器一份,装祝文的竹器和祝文共一份。

赞礼官引导两人牵引着藩王,又有两人牵引着王妃来到奉先殿,到德祖玄皇帝皇后的御座前,藩王在东边,王妃在西边,赞礼官引导藩王与王妃都行两次跪拜礼。

赞礼官跪下,国王跪下,王妃也跪下。

赞礼官将玉圭插在绅带上,王也将玉圭插在绅带上,上前献上币帛,王接受币帛交给执事,执事将币帛放在神主前。

上前接受封爵,大王接受爵位后把它授予执行礼仪的官员。

赞礼官献上爵,执事官将爵放置在玄皇帝、皇后神座前,再次进爵,三次进爵礼仪与之前相同。

行完礼,王俯身伏地,起身,妃也起身,回到原位。

王与妃都拜了两拜。

接着到懿祖皇帝皇后那里拜祭,接着到熙祖皇帝皇后那里拜祭,接着到仁祖皇帝皇后那里拜祭,礼仪和前面一样。

赞礼官到读祝位,亲王到读祝位跪下,王妃也跪下。

读完祝文后,王俯身伏地,起身,挺直身子,妃也起身,回到原位。

大王和王妃都拜了两拜,然后站起身来。

负责此事的人捧着祝版、帛前往焚烧的地方,王和王妃前往焚烧祝帛的位置。

礼仪结束后,引礼官引领亲王和王妃返回宫中,举行合卺之礼。

这天,内官要先在王宫中将王的座位设置在东边,面朝西,将妃的座位设置在西边,面朝东,分别在座位的南边设置拜位,在正中稍南的位置设置酒案,将两个爵、两个卺放在酒案上。

负责此事的人向王启禀请求,王穿戴好皮弁服之后,赞礼者引导王和王妃来到宫门,两个赞礼者引导王先登上宫殿的台阶之类,两个赞礼者引导王妃在后面登上。

赞礼官请国王和王妃到拜位,国王和王妃各自走到拜位,拜了两拜后,赞礼官请国王和王妃都坐到座位上。

两名执事将案桌举到王和王妃面前。

女官、司尊者拿着金爵给他们倒酒,王和王妃各自接过酒爵,喝完后,女官又上菜肴,王和王妃都吃过菜肴后,女官又用金爵倒酒,王和王妃又喝完,女官再上菜肴,王和王妃又吃过菜肴后,女官又用卺盏倒酒,混合后给王和王妃喝,王和王妃都喝完后,又上菜肴,王和王妃都吃过菜肴,一共喝了三次酒。

饮食完毕,负责侍奉的人撤去食案,赞礼者引导亲王与王妃起身,来到拜位,相对站立,赞礼者引导他们行两拜之礼。

祭礼结束后,王的侍从吃妃行祭礼用过的祭品,妃的侍从吃王行祭礼用过的祭品。

朝见的第二天清晨,王穿冕服,妃穿翟衣。

赞礼官和引导官各自启奏请求出宫,到宫内门外等候。

皇帝穿着皮弁服,皇后穿着燕居服登上座位。

赞礼官引导着代王和代王妃从东门进入,代王先进去,代王妃跟随着他进去。

赞礼官来到皇帝面前,藩王站在东边,藩王妃站在西边,宫女拿着盛有枣和栗子的盘子站在藩王妃的右边,藩王和藩王妃都行四次拜礼然后起身,两个执事人员抬着几案到皇帝面前,宫女把盛有枣和栗子的盘子交给藩王妃,藩王妃捧着枣栗盘放在几案上,执事人员抬起几案,藩王妃跟着捧着几案进献到皇帝面前,藩王妃回到原位。

赞礼官,赞唱王和妃都四拜,起身。

赞礼官引导国王和王妃到皇后面前,宫女拿着干肉盘站在王妃的左边,引导国王和王妃都行四次拜礼,然后起身。

两位负责相关事务的人把几案抬到皇后跟前,宫女把放有腵修加姜桂的肉脯的盘子交给妃子,妃子捧着放有腵修的盘子放在几案上,负责相关事务的人抬起几案,妃子跟着抬起几案走到皇后跟前,之后妃子回到自己的位置。

赞礼官引导,王和王妃都行四拜礼,和执事人员把皇帝前面放枣栗的几案撤到东边,把皇后前面放腵修肉干的几案撤到西边。

赞礼结束后,赞引引导王和王妃出来。

这一天,皇帝赐宴给王和王妃。

第三天清晨行盥馈之礼,王妃穿着翟衣,赞引引领王妃出来,登上轿子,快要到宫内门的时候,下轿从东门进入。

等到膳食送到,赞引官引导妃子到皇帝面前行四拜礼。

尚食官把食物交给王妃,王妃捧着食物放在桌上,回到原位行四次拜礼。

赞礼官引导着妃子到皇后面前,礼仪相同。

赞礼官引导着妃后退,站在西南方位。

等到吃完饭,赞引带着妃子出来。

大王和王妃去东宫拜见太子。

当天,亲王和王妃朝拜完皇帝皇后,亲王穿着皮弁服,王妃穿着翟衣,到太子的宫殿前行四拜礼,太子穿着皮弁服坐着接受。

皇太子妃穿着翟衣,站立接受两次拜礼,回拜两次。

大王和王妃到王妃的家中。

这一天,内官先带着礼物去王府,亲王和王妃的仪仗、随从等,都和平时的礼仪一样。

王率先到达妃子父亲的宅第,妃子的父亲出来迎接,王先进去,妃子的父亲跟随着他。

到达正厅,王站在东边,面朝西;妃父站在西边,面朝东。

王爷在王妃父母面前行四次拜礼,王妃的父母站着接受两次礼拜,回拜两次。

行礼结束后,楚王坐在正中间。

其余亲属拜见晋王时行四拜礼,晋王都坐着接受。

新娘到达之后,进入中堂,在父母面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坐着接受。

其余亲属见了她,各依家人之礼相见。

公主举行婚礼接受册封时,在前期要祭告奉先殿,使用祝帛、羊、猪,按照平常的礼仪进行祭祀。

到宗庙拜谒并接受册命。

当天驸马接受诰命的礼仪与平常相同。

公主接受醮戒的那天清晨,公主穿上礼服向奉先殿辞行。

申时,宫内官员在正宫宫殿内红色台阶的东西两侧摆设仪仗,大型的乐队排列在宫殿前红色的台阶上。

执事的女官准备好金爵、酒壶、果盒来等待。

两名内赞女官站在宫殿的东西两侧。

皇帝穿着常服,皇后穿着燕居服,登上座位,公主穿上礼服。

引礼女官引导公主到皇帝面前,赞唱拜礼,乐声响起,公主拜四次,乐声停止。

赞礼官跪下,赞礼官接受酒爵,女官用酒爵斟酒,站着交给公主,公主接过酒爵,喝完酒,把爵交给执事的人,执事的人跪着接过空爵,退回到原位。

赞礼的人恭敬地聆听告诫和命令,依照旨意进行训诫。

公主听完以后,赞礼官高呼“起身”,公主回到原位,乐队奏乐,公主行四拜礼,乐队停止奏乐。

引礼女官又引导公主到皇后面前,赞唱行礼,音乐响起,公主行四拜礼,音乐停止。

赞礼的人跪下,赞礼的人接受酒爵,执事将酒爵授予赞礼的人,如同前面的礼仪一样。

赞恭敬地聆听告诫和命令,遵从旨意接受告诫和训导。

公主听完指示或教导之类的内容接受之后,在赞者的唱导下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音乐响起,公主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礼仪结束后,公主更换平时闲居时所戴的冠饰和所穿的服饰,有封号的妇女将公主送到宫门,引礼官引导公主从宫门东边出去,经过宫门西边上来,登上辇车,到达右门里面。

公主下了辇车,驸马掀开帘子。

公主登上轿子,宫内的使者准备好仪仗、鼓乐在前面引导,总共三十六名女乐人迎接引导公主到驸马府。

公侯百官和受有封号的妇女将新娘送到新郎的府上后,各自回家。

驸马接受醮戒的那天早晨,驸马的父亲和驸马穿好家常祭服,祭告完祠堂之后。到了午后,驸马的父亲坐在正堂,驸马穿上拜见尊长的礼服,由引礼官引导到拜位,行两次拜礼,然后跪下,把笏板插在腰带上,执事人员斟酒递给驸马,驸马喝完酒,驸马的父亲随意说一些告诫的话。驸马听完后,俯身伏地,起身,回到原位,行两拜礼。

礼仪结束后,驸马穿着便服骑上马,举行亲自迎接(新娘)的礼仪。如果驸马的父母都健在,就请他们一起坐在正厅里,按照前面的礼仪行礼。

亲迎那天,驸马接受完醮戒之后,安排好仪仗随从、鼓乐在前面开路引导,到午门西边下马,来到朝房,穿上朝服,等候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到来。两名序班穿着朝服,引导驸马从午门西边的角门进入,到达右红门,两名内官穿着朝服迎接引导驸马到内使监前面等候通报:公主醮戒将要结束,引导驸马到右门西边,面向东站立。公主到来以后,驸马揭开帘子,公主上轿,驸马先出去,骑马回到府中,等候公主到来,揭开帘子,公主下轿,一同拜谒祠堂。

拜见祠堂时,负责祭祀事务的人先在祠堂将祭祀用品设置完毕,引导行礼的人和女仆引领驸马和公主来到祠堂中的拜祭位置,驸马站在东边,公主站在西边。赞礼官引导驸马、公主都行两次拜礼。引礼官引导驸马到高祖考妣神位前,公主仍然站在拜位上。赞礼官跪下,驸马、公主也都跪下。

赞礼者引导(驸马)插笏,赞礼者引导(驸马)进献酒爵,驸马接受酒爵并授予执事者,将酒爵放置在高祖考妣的神位之前,再次进献酒爵如同前面的仪式。赞礼的人俯伏,起身,公主也起身。前往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的神位前,礼仪与刚才一样,赞者带领公主前往读祝文的位置跪下,公主也跪下,读完祝文后,公主俯伏行礼,起身,公主也起身,回到原位。驸马和公主都行两次拜礼。结束后,引导新娘回到府上,举行合卺礼。

举行合卺礼的当天,女官将驸马的座位布置在室内东边,面向西边,将公主的座位布置在室内西边,面向东边,各自在座位南边设置拜位,在室内稍南边设置酒案,在酒案上放置两个酒杯、两个卺,在室内设置两个食物桌。赞礼官引导两名礼官引导驸马,又引导两名礼官引导公主到拜位,赞礼官喊拜两次,驸马和公主面对面都拜了两次。

请各就各位,驸马、公主各自就各位。办事的人捧着放食物的托盘。执事者把它们放在驸马公主面前。两位负责事务的人用两个酒杯斟酒并进献,驸马和公主都喝完酒之后,负责事务的人进献食物,驸马和公主都吃食物,负责事务的人再次斟酒,驸马和公主都喝酒,负责事务的人再次进献食物,驸马和公主都吃食物。

执事者用两个卺盏斟酒,混合后呈上,驸马和公主都喝完酒,执事者又呈上食物,驸马和公主都吃了食物。掌管礼仪的人撤掉桌案,赞礼人引导驸马和公主起身,前往拜位,驸马和公主相对而立,行两次拜礼,礼毕。

公主拜见公婆的礼仪:公主拜见公婆时,公婆坐在东边,面朝西;公主站在西边,面朝东,行四次拜礼,公婆回拜两次。

沐川长官德聚前来朝见皇帝,进贡马匹。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的卷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