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 第348章 那片寂静被打破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电话那头,陷入了一片深海般的寂静。

这寂静并非空无一物,陈默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听筒里传来的,属于另一个人的、被刻意压制却依然存在的呼吸声。每一秒,都像是一场无声的心理博弈。

刘建站在几米开外,大气都不敢出。他虽然听不清电话那头在说什么,但从陈默口中吐出的“苏伯伯”、“首1长”这几个词,已经足够让他的大脑彻底宕机。他看着陈默平静地站在窗前,晨光勾勒出他年轻的侧脸,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油然而生。他觉得自己不是在见证一个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而是在旁观一个凡人,试图与神明对话。

终于,那片寂静被打破了。

“陈默?”苏振邦的声音再次响起,疲惫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难言的音调,像是惊讶,又像是感慨,甚至还藏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暖意,“是你这个小子。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在G省,工作还顺利吗?”

这句看似寻常的问候,却像一枚深水炸弹。他不仅记得陈默,还清楚地知道他当下的职位和处境。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陈默的回答滴水不漏,没有顺势诉苦,也没有客套寒暄。他知道,对苏振邦这个级别的人物而言,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我打电话给您,是有一份报告,想请您斧正。”

“报告?”苏振邦的语气里透出些许意外,“你们G省的报告,应该走正常的渠道递上来。怎么,遇到麻烦了?”

“不,不是G省的报告。”陈默一字一句,吐字清晰,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这是我个人的一份关于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构想。它太大,G省装不下;也太急,正常的渠道,等不起。”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一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压迫感也更强。窗外的风似乎都停了,招待所院子里早起扫地的大爷,那“沙沙”的扫地声,都变得异常清晰。

良久,苏振邦的声音才缓缓传来,语气已经变得无比严肃,像一块被冰水浸过的钢铁。

“陈默,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也知道你说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什么吗?”

这不是质问,而是一次最后的确认。一道通往九天之上的窄门,正在缓缓开启,但踏入之前,守门人必须确认,来者是否清楚门后的世界。

“我知道。”陈默的声音没有丝毫波澜,“所以,我才打这个电话。因为这份报告,不仅关系到G省的未来,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下一个十年,能否在西部,落下一颗扭转乾坤的棋子。”

“好大的口气。”苏振邦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苏伯伯,我只有一个请求。”陈默没有理会对方的评价,他迎着初升的朝阳,那光芒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我希望,您能把它,亲手放到首1长的办公桌上。”

这句话说完,陈默便不再言语。他已经亮出了自己所有的底牌,也押上了自己全部的政治前途。他相信,苏振

邦一定能听懂这份报告背后所蕴含的,那足以改变国家战略格局的巨大分量。

那份“救命之恩”的人情,是他敲开这扇门的钥匙。但能让苏振邦甘愿为他承担巨大政治风险,将这份报告越级呈送的,只能是报告本身那无可辩驳的价值。

电话那头,苏振邦的呼吸声变得有些粗重。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把东西,用加密渠道发过来。”

说完这句,电话便被挂断了。

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嘟嘟”忙音,陈默缓缓放下了手机。他没有立刻行动,只是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远方的天空。

成了。

刘建见他挂了电话,连忙凑了上来,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想问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陈默。

“小刘,去给我弄点吃的,两天没吃东西了。”陈默转过身,对刘建笑了笑,仿佛刚才只是打了个电话订了份外卖。

“哦……好,好!”刘建如蒙大赦,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出了房间。

陈默打开自己的加密笔记本电脑,将那份早已整理好的报告,通过一个他从未使用过的、由夜莺提供的绝密单向通道,发送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一股巨大的疲惫感袭来。他没有去床上,而是就地躺在了那堆满稿纸的地毯上,闭上眼,沉沉睡去。

……

京城,西长安街。

一间古朴厚重的办公室里,苏振邦放下了手中的红色保密电话,久久没有动。

他的面前,放着一杯已经凉透了的茶。窗外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投下一道狭长而明亮的光柱,空气中,无数微尘在光柱里上下翻飞。

他的秘书敲门进来,想要给他换一杯热茶,却被他一个手势制止了。

电脑上,很快传来文件接收的提示音。

苏振邦戴上老花镜,点开了那个加密文件。

文件的标题,让他那双阅遍风云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关于盘活G省三线建设军工遗产,打造西部高精尖产业增长极的战略构想报告】

他往下看去。

越看,他的眉头锁得越紧。

越看,他握着鼠标的手,就捏得越紧。

越看,他的呼吸,就变得越发急促。

当他看到陈默利用沙盘推演出的,关于红星机械厂那台德制冷锻机床的民用转化方案,以及预估产值和市场前景时,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当他看到关于东方仪器厂超净实验室的改造计划,以及对整个国内无人机产业的颠覆性影响分析时,他的手指开始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

而当他看到最后,那套“央地协同、市场主导、基金运作”的全新模式,特别是陈默计划引入中东主权基金,以资本为杠杆,撬动整个项目的宏大构想时,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天才……真是天才!”

他忍不住低声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这已经不是一份报告了。

这是一份足以载入共和国经济史的战争檄文!它大胆,疯狂,却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个步骤都直指核心。

它将一个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历史包袱”,变成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宝藏。

苏振邦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潮起伏。他终于明白,陈默为什么说“G省装不下,渠道等不起”。这样的构想,一旦陷入正常的官僚流程,就会被无数的会议、审批、扯皮,消磨掉所有的锐气和时机。

它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刀,从最顶层,自上而下,一刀切开所有的阻碍。

他想起了几年前,在凤凰市,那个在车祸现场冷静施救的年轻人。

他想起了女儿苏晴至今提起他时,眼中那混杂着感激与崇拜的光芒。

那份天大的人情,他一直记在心里,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偿还的机会。他原以为,会是陈默在官场上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向他求助。

他万万没想到,陈默第一次动用这份人情,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整个G省,为了整个国家的西部战略,抛出了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阳谋”。

他不是来求助的。

他是来送一份不世之功的!

苏振邦不再犹豫。他拿起桌上那份刚刚打印出来,墨迹未干的报告,快步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半个小时后。

气氛肃穆,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苏振邦静静地站在办公桌前,一言不发。

办公桌后,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偶尔翻动纸页的“沙沙”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ta看完了最后一页。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将报告轻轻地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在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苏-振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过了多久,ta睁开了眼。他的眼中,没有赞赏,也没有批评,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他拿起笔,蘸了蘸红色的墨水,在那份报告的封面上,落笔。

笔锋苍劲有力,入木三分。

苏振邦屏住呼吸,伸长了脖子看去。

只见八个大字,跃然纸上。

特事特办,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