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271章 病榻前的相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故事纯属虚构推理创作,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消毒水的气味顽固地钻入鼻腔,带着医院特有的、不容置疑的洁净与冰冷。傅水恒躺在洁白的病床上,身形比往日更显清瘦,岁月和旧伤如同无情的刻刀,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沟壑。他的手臂上打着点滴,透明的液体一滴滴缓慢地流入血管,维持着这位老战士逐渐衰微的生机。病房里很安静,只有监测仪器发出规律而轻微的“嘀嗒”声,像在为一段悠长而坚韧的生命计时。

他微微闭着眼,并未沉睡。脑海中,金戈铁马的碎片与和平年代的炊烟交织浮现。那些牺牲在黎明前的战友们的面孔,依旧清晰如昨,他们带着年轻的、永不褪色的笑容,与他默默对视。他知道,自己活得太久了,久到足以见证这片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久到必须独自面对越来越多的告别。他将国家发给他的一次性补助和那点微薄的积蓄,以“一位老战士”的名义,悄悄捐给了正在筹建的县图书馆;他在自家院落旁开辟的那一小片菜园,四季常青,直到这次倒下前,他还坚持去侍弄,总对劝他歇着的邻里说:“手脚能动,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就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夜,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桌上,他对着懵懂又好奇的孙辈们,反复强调的仍是“节俭”、“诚信”与“责任”这几个朴素的字眼,对于那段堪称传奇的战斗岁月,他却总是只字不提,或用一句“都过去了”轻轻带过。

在他心里,牺牲的战友们是英雄,而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活下来的普通人,做着份内该做的事,不值一提。

然而,他病重的消息,还是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涟漪在不经意间迅速扩散开来。最初只是几位常来探望的老街坊察觉,关切地询问。不知是谁,将消息传递了出去,越过了小县城的街巷,越过了层层的行政壁垒,抵达了那些身居要职、公务繁忙的“老战友”们耳边。

于是,这间原本略显冷清的县级医院病房,在几天之内,悄然换了一副模样。

最先到来的,是省委办公厅李主任的秘书,一位戴着金丝眼镜、举止干练的年轻人。他轻轻推开病房门,身后跟着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态度恭敬至极。“傅老,李主任得知您身体欠安,非常关切。他正在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实在无法脱身,特地嘱咐我第一时间赶来,代表他看望您。李主任说,请您务必安心养病,有任何需要,直接给我打电话。”秘书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体制内特有的谨慎和周到。他放下一个果篮和几盒昂贵的滋补品,又轻声补充道:“李主任还让我带句话,‘当年要不是傅班长您把他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替他挡了那块弹片,就没有他李振华的今天。这份情,他这辈子都记着。’”

傅水恒浑浊的眼睛动了动,目光落在年轻人那张充满朝气的脸上,似乎想从中找寻一丝老战友李振华当年的影子。他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只是轻轻摆了摆手,声音沙哑而微弱:“都……陈年旧事了。告诉振华,好好工作,别……别惦记我。”

秘书躬身应下,又低声与院领导交代了几句,这才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紧接着,探望的人开始络绎不绝。

一位气质雍容、身着剪裁合体套装的中年女性匆匆而来,她是现任某直辖市副市长张颖,是傅水恒当年侦察连指导员张铁山的独生女。“傅叔叔!”一进门,她的眼圈就红了,快步走到床前,紧紧握住傅水恒枯瘦的手,“我爸一听说就急了,他老人家自己身体也不爽利,非要亲自过来,被我们好不容易劝住。他让我一定替他好好看看您,他说……他说您是他的老排长,更是他的救命恩人,四二年反扫荡,是他们整个连的魂……”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从精致的提包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是我爸和我的一点心意,您一定收下,需要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专家,千万别省……”

傅水恒看着这张与老指导员依稀相似的脸,记忆中那个总是冲在最前面、文化水平最高、最爱给大家鼓劲的年轻指导员的身影清晰起来。他反手轻轻拍了拍张颖的手背,摇了摇头:“孩子……钱,拿回去。我挺好……国家……都管。告诉你爸,我……死不了,让他……自己也保重。”

张颖的泪水终于滚落下来,她知道这位傅叔叔的脾气,倔得像头牛,两袖清风了一辈子。她不再坚持,只是默默将信封收起,转而细心地将带来的一束鲜嫩的百合插在床头的花瓶里,细心地整理好。

随后,某大型国企的董事长派来了他的办公室主任;一位肩膀上扛着将星的将军,委托其在附近军区工作的儿子前来探望;甚至还有两位穿着朴素、但气度不凡的老人,不顾年迈,亲自从邻省赶了过来,他们是傅水恒当年一个班的战士,如今也已是儿孙满堂。他们坐在病床前,紧紧握着老班长的手,没有太多言语,只是红着眼眶,一遍遍重复着:“老班长,你得挺住啊!”“班长,咱们班,就剩咱们几个老家伙了……”

鲜花开始一篮篮、一束束地被送进来。洁白的百合、娇艳的玫瑰、淡雅的康乃馨、傲然的菊花……很快,窗台、床头柜、墙角,乃至靠墙的地面上,都摆满了盛开的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馥郁的芳香混合着消毒水的气味,形成一种奇异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将原本单调冰冷的病房点缀得如同一个宁静而庄重的花园礼堂。每一束花都附着一张精致的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落款:“晚辈王援朝敬上”、“侄女周晓梅祝傅伯伯早日康复”、“老部下赵建国之子赵卫东”……

县医院的领导们被这阵势惊动了。院长亲自组织专家会诊,调用了医院最好的设备和药物,护士长选派了经验最丰富、最细心的护士组成特护小组,二十四小时轮班看护。他们起初有些惶惑,这位平日里深居简出、生活俭朴得甚至有些清苦的傅老爷子,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背景和如此多重量级的“关系”。但很快,当他们从那些探望者只言片语的叙述中,拼凑出傅水恒曾经的身份和功绩,尤其是他多年来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事迹后,所有的惶惑都化为了由衷的敬意。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小县城里传开了。街坊邻居、受过傅老爷子帮助的年轻人、县图书馆的筹建人员、甚至许多素未谋面的市民,都自发地来到医院楼下,他们不被允许进入病房打扰,便默默地将带来的鲜花、水果放在住院部门口,或者只是站在那里,朝着傅水恒病房的窗口凝望片刻,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知道吗?就是那个总在街角晒太阳、自己种菜卖的傅老头儿,原来是个大英雄!”

“是啊,听说当年打仗可厉害了,救过好多大官的命呢!”

“可他过得那么清贫,还把那么多钱都捐给了图书馆……”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功臣啊!不居功,不自傲,心里装着国家和别人……”

“希望老爷子挺过去,好人要有好报……”

议论声中,充满了惊讶、感动与深深的祝福。

病房内,傅水恒的精神时好时坏。在意识清醒的片刻,他看着满室的鲜花,看着床头摆放着的那些老战友年轻时的黑白合影,目光深远而复杂。他似乎透过这些喧嚣与关切,看到了最终的归宿。他没有对围绕在床前的子女们交代任何关于财产、关于身后事的话,他只是断断续续地、反复地叮嘱:“要……堂堂正正做人……要……干干断净做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我走后,一切……从简……”

他的儿子,一个和他一样沉默寡言的中年汉子,红着眼睛用力点头:“爸,您放心,我们都记得,节俭、诚信、责任,咱家的根不能丢。”

他的小孙女,刚上小学,趴在床边,用稚嫩的声音说:“爷爷,您要快点好起来,我还想听您讲小萝卜头的故事呢。”在她小小的认知里,爷爷讲的那些关于节俭、诚信的故事,远比动画片里的英雄更有力量。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满室的鲜花上,给每一片花瓣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傅水恒在药物的作用下,再次沉沉睡去。他的呼吸平稳而均匀,监测仪上的曲线有规律地跳动着。

病房里安静下来,只剩下花香弥漫。那些鲜花,仿佛不只是探病者的心意,更像是一种无言的致敬与铭记。它们来自四面八方,代表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地位身份,却在此刻,共同簇拥着这位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老人。他的一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索取,而是选择了最朴素的回归与最沉默的奉献。他的名字——傅水恒,如同涓涓细流,恒久流淌,以其清澈和坚韧,浸润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灵。

这“病榻前的相聚”,看似因一场疾病而起,实则是一场迟到多年的、无声的加冕。它彰显的,不是权力与地位的显赫,而是一种超越了时空、足以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源于烽火岁月中的生死相托,更源于和平年代里的初心不改、本色不移。

窗外的天空,晚霞绚烂,预示着又一个晴朗的明天。而病房内,生命与敬意,在花香与静默中,共同守护着一份不朽的传奇。

---

(注:本章突出了“病榻前的相聚”这一核心情节,通过各方人物的探望和反应,塑造了傅水恒同志低调、奉献、坚守初心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