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涅盘之焰:国风主播的荣耀复仇 > 第134章 特训班的叛逆生?老手艺的新玩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特训班的叛逆生?老手艺的新玩法

苏州非遗基地的传统针法特训班里,一个染着粉色头发的女孩正把绣绷往桌上一摔,声音带着不耐烦:“周师傅,这‘打籽绣’太无聊了!绣了半天就一颗小小的籽,什么时候才能绣出好看的作品?”

女孩叫林溪,是苏州大学非遗专业的学生,报名特训班只是为了混学分,对传统针法根本不感兴趣。这已经是她第三次顶撞周桂珍师傅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没有基本功,怎么能绣出好作品?” 周桂珍师傅气得手发抖,“你要是不想学,可以走,没人逼你!”

“走就走!” 林溪拿起背包就要往外走,被刚好进来的顾微澜拦住了。

“林溪,你觉得‘打籽绣’无聊,是因为你没找到它的乐趣。” 顾微澜语气平静,“你平时喜欢玩手账,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打籽绣’绣手账贴纸,用‘虚实针’绣书签,把老手艺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你愿意试试吗?”

林溪愣了一下:“真的可以吗?老手艺也能做手账贴纸?”

“当然可以。” 顾微澜笑着点头,“苏绣不是只能绣大幅的挂毯和礼服,也能融入日常生活。你可以把‘打籽绣’的籽绣成小星星、小花朵,贴在手账上,肯定很特别。”

林溪犹豫了片刻,放下背包:“那我试试。但我要是还是觉得无聊,你可不能拦着我走。”

顾微澜让周桂珍师傅先教林溪绣简单的小星星,用 “打籽绣” 的基础针法,简化步骤,让她快速看到成果。没想到,林溪上手很快,绣出的小星星虽然针脚还有些生疏,但很可爱。

“太好看了!” 林溪拿着绣好的小星星,眼睛亮了,“我要绣一套星座系列的贴纸,肯定很多人喜欢!”

周桂珍师傅看着这一幕,摇了摇头,却悄悄露出了笑容:“这孩子,还是要顺着性子来。”

林溪的转变让特训班的氛围活跃了不少。她开始主动向周桂珍师傅请教,还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学员:“我们可以把‘通经断纬叠绣’绣成手机壳图案,用‘盘金绣’绣钥匙扣,肯定能火!”

学员们纷纷响应,有的开始设计手机壳图案,有的研究如何将大针法简化成小饰品。顾微澜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周师傅,您看,年轻人不是不喜欢老手艺,只是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

周桂珍师傅点头:“还是你有办法。以前我总觉得老手艺就要规规矩矩,没想到还能这么玩。”

林溪的星座手账贴纸很快就绣好了,她拍照发到网上,没想到一夜之间火了,好多网友留言想要购买:“这是什么神仙贴纸?太特别了!”“求链接,我也要用非遗贴纸写手账!”

林溪兴奋地找到顾微澜:“微澜姐,好多人想要我的贴纸,我们能不能批量生产,放在基地的网店卖?”

“当然可以。” 顾微澜立刻同意,“我们可以成立一个‘非遗文创小组’,由你负责设计,周师傅负责技术指导,把老手艺做成各种文创产品,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文创小组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打籽绣” 星座贴纸、“虚实针” 书签、“盘金绣” 钥匙扣、“通经断纬叠绣” 手机壳…… 每一款都很受欢迎,网店的销量节节攀升。

有一次,林溪想把 “通经断纬叠绣” 绣成汉服配饰,却不知道怎么简化针法。周桂珍师傅手把手地教她:“叠绣不用那么多层,三层就够了,颜色从浅到深,这样既好看又省时间。”

林溪按照周师傅的指导,很快就完成了设计。汉服配饰上线后,受到了汉服圈的热烈追捧,不少汉服博主主动推广:“这是苏绣非遗配饰,太有质感了!”

特训班结业时,林溪的作品获得了 “最佳创新奖”。她拿着证书,走到周桂珍师傅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周师傅,谢谢您。以前我觉得老手艺无聊,现在才知道,老手艺不仅不无聊,还能玩出很多新花样。我以后要一直做非遗文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老手艺。”

周桂珍师傅扶起她,眼眶有些红:“好孩子,只要你喜欢,我就一直教你。老手艺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用新方式传下去。”

顾微澜看着特训班的学员们,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觉得老手艺有用、有趣、有价值。只有这样,苏绣的传承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

陆北辰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叛逆生变成传承者,把老手艺变成新潮流,这就是你最厉害的地方。”

顾微澜笑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周师傅的耐心,是学员们的创意,也是老手艺本身的魅力。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年轻人的声音,愿意尝试新方式,就没有传不下去的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