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天地翻覆 > 第164章 文旅城的复工假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秋的地级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鼎盛文旅城的工地已被喧闹的人声和机器轰鸣声填满。红色的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鼎盛守信,如期复工”“匠心筑家,不负期待”的字样格外醒目,十几家媒体的记者举着相机、扛着摄像机,围着西装革履的林晟不停提问,闪光灯在薄雾中划出一道道刺眼的光。

“林总,文旅城停工三个月,这次复工能保证按时交房吗?”

“林总,之前业主维权的返租问题怎么解决?”

“林总,文旅配套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地?”

林晟脸上堆着从容的笑容,抬手示意记者安静:“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放心!这次复工,我们投入了2亿专项资金,不仅能保证明年按时交房,还会加快文旅配套建设,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城。至于返租问题,下个月就会恢复正常,鼎盛从不失信于业主!”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身后的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塔吊、搅拌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有记者注意到,工地入口处堆放着崭新的建材,几位戴着安全帽的管理人员正拿着图纸指挥施工,看起来一切都在正轨上。没人知道,这所谓的“2亿专项资金”,是林晟从民间放贷人手里借来的高利贷,月息5%,年化高达60%,相当于每月要支付1000万的利息——这对早已千疮百孔的鼎盛资金链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三天前,林晟在城郊一间隐蔽的茶室里见到了放贷人刀哥。刀哥穿着黑色皮衣,手指上的金戒指泛着冷光,把一份借贷合同推到林晟面前:“2亿,月息5%,三个月一结息,到期还不上,你的文旅城就归我。”

林晟看着合同上“年化60%”的条款,指尖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是高利贷,是把自己往绝路上推,但文旅城停工已引发1000业主集体上访,县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若再不复工,不仅项目可能被收回,连他苦心经营的上市光环也会彻底破碎。他咬了咬牙,拿起笔签下名字:“成交,但资金必须今天到账,我要明天就复工。”

刀哥冷笑一声,收起合同:“林总果然爽快,钱已经打给你了。记住,别耍花样,我的人会盯着工地,也盯着你家姑娘在加拿大的学校。”

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穿了林晟最后的侥幸。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和恐惧,点了点头,转身走出茶室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自己这是签下了一份催命符,但在行业狂欢的浪潮中,他早已没有退路——高杠杆的窟窿越填越大,Ipo募资被挪用,信托债务压身,供应商集体讨薪,除了借高利贷制造复工假象,他想不出任何能稳住局面的办法。

此刻,工地上的林晟正接受市电视台的专访,镜头前的他意气风发,描绘着文旅城的美好蓝图:“我们的文旅配套包括温泉酒店、亲子乐园、民俗商业街,总投资5亿,明年就能对外开放。到时候,这里会成为地级市的新地标,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业主们的返租收益也会水涨船高!”

记者追问:“林总,之前有业主反映,文旅城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文旅规划,只是借文旅名义拿地盖住宅,您怎么回应?”

林晟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这是谣言!大家可以看,我们的文旅配套图纸已经通过审批,施工队下周就会进场。鼎盛是上市公司,绝不会做虚假宣传,损害业主利益。”

他抬手示意身后的工地:“大家看,今天复工的不仅有住宅部分,文旅配套的地基也已经开始施工。我以鼎盛的名誉担保,明年今日,大家一定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文旅城!”

记者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片区域被围起来,几辆挖掘机正在挖掘土方,旁边立着一块牌子,写着“文旅配套地基工程”。没人知道,这片所谓的“地基”,只是林晟临时安排工人挖的坑,深度不足两米,连地基的基本标准都达不到,更别说承载温泉酒店和商业街的重量。他要的不是真正的建设,只是一个能骗过媒体和业主的假象。

人群中,苏媚穿着便装,手里握着手机,默默拍下了这一幕。她刚结束市歌舞团的巡演回到地级市,就听说了文旅城复工的消息。看着工地里虚假的繁荣,看着林晟在镜头前信口雌黄,她想起了自己曾在这里拍下的照片——空荡荡的文旅配套规划区,只有一片荒草。她把新拍的照片存进U盘,和之前的证据放在一起,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复工的热闹背后,是无数业主的血汗钱,是林晟用谎言编织的最后一个泡沫。

工地的另一侧,几个工人蹲在墙角抽烟,脸上没有复工的喜悦,只有麻木和疲惫。“听说这次复工是老板借高利贷弄的钱?”一个年轻工人低声问。

“谁知道呢,上个月工资都没发全,这次老板说复工就发红包,结果就给了50块钱。”另一个工人撇撇嘴,“我看这工地也撑不了多久,咱们还是早点找下家吧。”

“别瞎说,老板是上市公司老总,能差咱们这点钱?”带班的组长呵斥道,但语气里也透着不确定。他心里清楚,工地里的建材都是赊来的,供应商只给了少量货,要求必须先付一部分欠款才肯继续供货;工人们的工资也只是发了少量补贴,大部分还被拖欠着。这所谓的“复工”,更像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中午,林晟在工地临时搭建的食堂宴请媒体和政府官员。酒桌上,他频频举杯,说着感谢的话,承诺会把文旅城打造成城市名片。官员们笑着回应,鼓励他好好干,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媒体记者们则忙着记录下这“政企同心”的美好画面,没人追问资金的来源,没人质疑配套的真假。在房地产行业疯狂的2014年,“复工”就是最好的新闻,“守信”就是最安全的标签,没人愿意戳破这层虚假的窗户纸。

酒过三巡,林晟的手机悄悄震动起来,是刀哥的手下发来的消息:“刀哥让你别忘了,下个月15号之前,1000万利息必须到账。”

林晟的脸色瞬间暗沉下来,他强装镇定地回复“知道了”,放下手机时,手指微微发抖。他端起酒杯,猛地灌了一口白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的恐慌。1000万的月息,相当于每天要还33万,而文旅城的住宅项目虽然复工,但由于之前的维权事件,销量大不如前,每月回款不足500万,连利息都不够支付,更别说偿还本金和其他债务。

他看着酒桌上推杯换盏的人群,突然觉得一阵荒诞。这些人追捧他、赞美他,把他当成成功的企业家,却不知道他早已站在悬崖边上,脚下的杠杆脆如薄冰,随时可能碎裂。他想起自己Ipo过会时的狂欢,想起拿地王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富豪聚会上被人嘲讽时的不甘,这些曾经支撑他前行的欲望,如今都变成了压垮他的重担。

下午,媒体的报道陆续出炉,《地级市日报》头版标题赫然写着“鼎盛文旅城如期复工,上市公司彰显责任担当”,市电视台的新闻也用大篇幅报道了复工盛况,称其“为房地产行业注入正能量”。林晟看着手机上的新闻,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他知道,这些报道会暂时稳住业主的情绪,会让供应商暂时停止讨薪,会让银行暂时放松警惕,但这只是暂时的。高利贷的利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文旅城的虚假繁荣撑不了多久,一旦资金链彻底断裂,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傍晚,工地上的人群渐渐散去,机器轰鸣声也停了下来。林晟独自站在未完工的住宅楼前,看着夕阳下的工地,横幅上的“守信”二字在余晖中泛着诡异的光。寒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迷了他的眼睛。他掏出手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声音沙哑:“老婆,你和女儿在加拿大好好生活,别担心我,我这边一切都好。”

电话那头,妻子的声音带着担忧:“阿晟,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珠宝什么时候能拿回来?女儿想戴你送她的项链。”

林晟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强忍着愧疚,撒谎道:“快了,保养好了就给你们寄过去。你照顾好女儿,别让她担心家里的事。”

挂了电话,林晟靠在冰冷的钢筋上,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女儿,对不起那些信任他的业主,对不起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但在欲望和疯狂的裹挟下,他早已无法回头。

远处,苏媚站在工地对面的山坡上,看着林晟孤独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手里的U盘里,存着文旅城虚假复工的证据,存着林晟违规拿地、行贿的录音和照片。她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当高利贷的催命符敲响,当泡沫彻底破裂,所有的虚假都会被揭穿,林晟终将为他的疯狂付出代价。

夜色渐浓,工地里只剩下几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施工现场。林晟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眼神里闪过一丝决绝。他转身走向自己的豪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撑到明年330新政出台,只要楼市回暖,文旅城的房子卖出去,一切就还有希望。

他不知道,330新政确实会带来楼市的短暂繁荣,但那繁荣更像是行业最后的狂欢,而他借来的高利贷,早已为他挖好了坟墓。复工的鞭炮声还在城市的上空回荡,却像丧钟的前奏,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崩塌。这虚假的复工,不是新生的开始,而是疯狂的终结前,最后一次徒劳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