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134章 巧思妙改御风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一来,挑担时,原本直接压在肩上的扁担,变成了通过这个小小的“轴承转轴”来悬挂重物。

当人行走时,重物带来的摆动和摩擦力,大部分被轴承的滚动所化解,传递到肩上的力量变得均匀、柔和了许多!

这简直像是给扁担装上了隐形的“风火轮”!

“大哥,这……这是啥?”

卫国止住了哭泣,好奇地看着大哥变戏法似的改造着扁担,肩膀上的疼痛似乎也减轻了些。

“给你做个省力的‘法宝’。”

林向阳头也不抬,专注地进行最后的调试,“待会儿试试,保证让你挑担子轻松一大截!”

改造完成,林向阳迫不及待地想测试效果。

他让卫国试着空手将改造后的扁担放在肩上,感受一下轴承转轴的位置。

“咦?感觉……好像是不一样了?”

卫国疑惑地晃了晃肩膀,那个转动的轴承带来一种奇妙的“活”的感觉,不再是硬邦邦的死力。

为了真实测试,林向阳将两个空箩筐挂上,又往里放了些不太重的杂物,让卫国实际挑起来在屋里走几步。

卫国依言照做。当他起身挑起担子时,眼睛瞬间瞪大了!

原本预想中那熟悉的、硌入骨髓的疼痛并没有出现!

肩膀承受的压力明显变小了,而且是一种“滚动”的、可以轻微卸力的感觉!

行走时,担子的晃动也变得顺滑,不再像以前那样生硬地拉扯肩部肌肉!

“大哥!神了!真的轻了好多!肩膀一点都不疼了!”

卫国又惊又喜,在屋里来回走了几趟,兴奋得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这……这扁担成精了?会自己转?”

晓梅和晓雨也围过来,惊奇地看着那根被大哥加了“小机关”的扁担。

“这叫‘轴承省力扁担’。”

林向阳看着弟弟脸上重现的笑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耐心解释道,“靠的是轴承里面小珠子的滚动,把磨肩膀的劲儿给化掉了。就像……就像给车轴上了油,车子推起来就轻省一个道理。”

这个比喻浅显易懂,连晓雨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小脑袋。

“太好了!二哥以后挑东西就不怕疼了!”晓梅高兴地拍手。

当晚,林家小屋里的气氛因这项小小的技术革新而重新变得轻松温暖。

卫国肩头涂了药,又看到了解决挑担痛苦的希望,情绪高涨,甚至主动要求明天多挑一趟红薯。

林向阳却摆了摆手,语气坚定:“不行。伤没好利索之前,挑担的活儿减半。这新扁担是省力,但不是让你去拼命。咱们细水长流,身体是本钱,不能透支。”

他定下了新的规矩,将挑担、看摊、处理原料等活计,在兄妹间做了更均衡的分配,尤其强调了劳逸结合。

第二天,当卫国再次挑着担子走出家门时,那根加装了“风火轮”的扁担果然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

看着他步履明显轻快许多,肩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下意识地缩着,有人好奇地问:“卫国,今儿个担子轻了?咋看着这么得劲?”

卫国憨厚地咧嘴一笑,带着几分自豪拍了拍扁担中间那个奇特的轴承装置:“我大哥给装的‘宝贝’,省劲儿!肩膀不疼了!”

消息很快传开。

林家老大又捣鼓出新玩意了!

能给扁担省力!

这对于同样需要肩挑背扛的普通住户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陆续有人上门来“参观”这根神奇的扁担,林向阳也并不藏私,简单讲解了原理,并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废旧轴承,也可以帮大家改造。

这项看似微小的“童工福利革命”,不仅切实减轻了卫国的劳苦,保护了他的身体,更再次巩固了林向阳“技术小能手”的形象,赢得了不少务实邻居的好感。

轴承省力扁担的成功改造,如同给林家这架艰难前行的马车,卸下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卫国肩头的伤痕在药膏和减负的双重作用下日渐愈合,他挑担行走时那份久违的轻快,不仅是对身体的解放,更是对精神的鼓舞。

林家小院里,炉火融融,薯香弥漫,弟妹们脸上因饱暖而重现的红润,是林向阳此刻最大的慰藉。

然而,居安思危的警觉早已深植于林向阳的骨髓。

烤红薯生意虽稳,却受季节所限,且原料(红薯、煤)价格波动、国营竞争乃至王翠花之流的暗中觊觎,都如同悬顶之剑,提醒他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开辟更稳定、更具前瞻性的财源和信息渠道,势在必行。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鱼龙混杂、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地下世界——黑市。

但与之前为了生存而冒险零散交易不同,这一次,他想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条能够持续提供信息、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调剂物资的“暗线”。

信息,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尤其是关于物资流动、价格浮动的信息,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实物本身。

谁能成为这条“暗线”的牵线人?

林向阳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影——张麻子。

这个昔日黑市的地头蛇,虽被林向阳用计震慑并间接“收编”为废品采购员,但其在黑市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消息灵通度,正是林向阳目前急需的。

只是,与张麻子打交道,无异于与虎谋皮,须得慎之又慎。

机会很快来临。

这日傍晚,林向阳借口去废品站找刘海中大爷淘换点旧铁丝,独自一人绕到了城隍庙后身那条僻静的死胡同——他与张麻子约定的隐蔽联络点。

他在墙根一块松动的砖石下,放入了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晓梅精心烤制的几个焦香红薯(比售卖品相稍次,但仍是难得的美味),这是约定的“信号”兼“预付甜头”。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个缩着脖子、穿着臃肿旧棉袄的身影便鬼鬼祟祟地溜了进来,正是张麻子。

他脸上那道疤在暮色中更显狰狞,眼神却精明地四下扫视,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凑到林向阳跟前,压低声音,带着几分讨好又难掩贪婪的腔调:

“林……林小哥,您可算来了!有啥好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