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 > 第253章 水锤泵?领导视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主任正需要树立辖区内积极向上的典型,对林向阳这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态度十分赞赏,当场表示了支持,还鼓励他们“好好搞,做出成绩来”。

有了街道办的默许,林向阳心中更有底气。

他精心挑选了第一批成员:

前院张婶的儿子小石头,性格憨厚,数学是短板;

后街李小丫,文静内向,但学习刻苦,家境困难;

隔壁院赵大爷的孙子小军,对林向阳的种种“手艺”崇拜得五体投地;

还有同班两个关系不错、成绩中游的同学。

人数不多,但都是经过观察,觉得可靠且确有互助需求的。

“向阳学习小组”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正式“开班”。

活动地点就选在林家屋外那棵老槐树下的阴凉地,几张从各家凑来的小板凳,一块林向阳用旧木板和锅底灰自制的简易小黑板,氛围简单却郑重。

第一次活动,林向阳没有讲高深的知识,而是让大家互相认识,分享各自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感兴趣的东西。

他则结合学校课程,用生动的方式讲解了几个数学难点,并让已经掌握了的晓梅去帮助小石头。

孩子们起初有些拘谨,但在林向阳的引导和晓梅耐心讲解下,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卫国甚至搬出了他收集的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废旧零件,引发了孩子们对“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的热烈讨论。

学习小组的活动很快走上了正轨。

每隔两三天,老槐树下就会聚集起这几个孩子。

他们一起做作业,林向阳和晓梅负责答疑;

一起阅读林向阳从图书馆借来的科普读物;

有时林向阳还会带着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比如用杯子和线做“土电话”,用磁铁和铁屑展示磁场。

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小石头的数学成绩有了起色,李小丫的脸上笑容多了,小军回家居然开始主动看书了。

院里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邻居,看到自家孩子确实有进步,而且小组活动光明正大,内容积极向上,也渐渐改变了态度,甚至有人主动送来一些瓜果表示支持。

然而,正如林向阳所预料的那样,风平浪静之下,暗流总会涌动。

“小团体”的指责,虽迟但到。

这天下午,学习小组正在讨论一个关于“水流力量”的问题,林向阳正准备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力量。

居委会的吴干事陪着区文教局下来视察的一名干部,恰好路过院子。

吴干事看到槐树下围坐的一群孩子,以及正在小黑板上写画着什么的林向阳,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早就对林家这几个孩子搞出的“互助组”、“学习小组”有些看法,觉得他们“心思太活络”,“不安分”。

此刻见到区里干部在场,更觉得是抓住了“典型”。

“王科长,您看,”

吴干事指着槐树下的方向,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几个邻居听见:

“就是那个林向阳,搞了个什么‘学习小组’,把院里几个孩子都拢在一起。这会不会……有点搞‘小团体’的苗头啊?孩子们年纪小,辨别能力差,容易被带偏了方向。”

他刻意用了“小团体”这个敏感词,其心可诛。

那位区文教局的王科长是个面容严肃的中年人,闻言停下脚步,扶了扶眼镜,目光锐利地投向槐树下。

他看到一群孩子正围绕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少年,似乎在认真听讲,气氛倒是专注,但“小团体”这个词,在他听来格外刺耳。

在这个强调集体、反对个人主义的年代,任何非官方组织的、带有凝聚力的团体,都容易引发上面的警惕和审查。

林向阳也注意到了吴干事和那位陌生干部的到来,以及他们审视的目光。

他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考验来了。

但他并未慌乱,只是暂停了讲解,对小组的孩子们使了个眼色,让大家保持安静。

吴干事见王科长脸色凝重,自觉表现的机会来了,便抬高声音,带着一丝训斥的口吻道:

“林向阳,你们这是搞什么呢?聚集这么多同学,有没有向学校、向街道报备?可别搞什么歪门邪道,带坏了同学们!”

这话一出,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小组的孩子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晓梅紧张地攥住了衣角,卫国则不服气地瞪起了眼睛。

林向阳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和一丝困惑:

“吴干事,您好。我们这是‘向阳学习小组’,是在街道李主任的鼓励下,开展的课外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一起复习功课,讨论问题,有时候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丰富课余生活。”

他语气不卑不亢,直接点出了街道的支持,并将活动内容定性为“课外学习互助”和“科学实验”。

“学习互助?科学实验?”

王科长开口了,声音平稳,却带着审视,“具体都学些什么?做什么实验?”

林向阳心念电转,知道空口无凭,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甚至扭转局面。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之前和弟弟妹妹讨论过的、一个利用废弃材料制作“水锤泵”模型的想法。

这东西原理简单,效果直观,既能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又符合“勤俭节约、动手创造”的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足够“新奇”,能吸引眼球。

“报告领导,”

林向阳恭敬地回答,“我们最近结合自然课学的‘水的压力’,正在尝试动手制作一个‘水锤泵’的模型,想直观地了解一下怎么利用水流自身的能量把水送到更高的地方。这样以后帮家里浇菜园或者遇到类似情况,也许能有点用。”

“水锤泵?”

王科长显然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产生了兴趣。

吴干事则是一脸“你看他们尽搞些稀奇古怪东西”的表情。

“是的,就是一种利用水流突然停止时产生的冲击力(水锤效应)来提水的装置。”

林向阳解释道,“结构不复杂,我们正打算用一些废旧材料试着做一下。”

“哦?”

王科长的兴趣更浓了,“用废旧材料?现在能做给我们看看吗?”

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