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目光所及都将是你 > 第207章 金印现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宫深处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千年,潮湿的土腥味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金属锈蚀气息,手电的光束在斑驳的石壁上投下晃动的光影,照亮了满地散落的陶片与朽木。苏念蹲在一处被尘土半掩的石台上,指尖轻轻拂过一块雕刻着云纹的青铜残片,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她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亦臻,你看这里。”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手电的光束微微偏移,照亮了石台角落的一处凹陷。

沈亦臻快步走了过来,高大的身影在狭窄的空间里投下大片阴影。他顺着苏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凹陷处铺着一层早已腐朽的丝帛,丝帛之上,一枚巴掌大小的方形物件静静躺在那里,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尘霜,却依旧难掩其底下隐隐透出的金属光泽。

“小心点。”沈亦臻低声提醒,伸手将苏念拉到身后,自己则缓缓蹲下身,从背包里取出一副手套戴上。他的动作极为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沉睡千年的古物,指尖轻轻拨开丝帛的残片,那枚物件的全貌终于暴露在两人眼前。

那是一枚金印。

纯金打造的印身呈正方形,边角处雕刻着细密的卷草纹,纹路间还残留着些许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又像是某种特殊的染料。印钮是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羽翼雕刻得栩栩如生,每一根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朱雀的眼睛处镶嵌着两颗黑色的宝石,在手电的照射下闪烁着幽冷的光。

“这是……”苏念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她研究古物多年,见过的金印不在少数,但如此精美的工艺,如此独特的纹样,还是第一次见到。

沈亦臻将金印轻轻捧起,入手沉甸甸的,金印的表面并不光滑,反而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温润质感。他仔细观察着印身的纹样,眉头微微蹙起:“这卷草纹的风格,和我们之前找到的玉佩很像。”

苏念心中一动,立刻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锦盒,里面躺着一枚玉佩。玉佩呈月牙形,质地温润,上面同样雕刻着卷草纹,只是纹路比金印上的更加纤细,更加柔和。这枚玉佩是他们三天前在古墓的前殿发现的,当时只觉得工艺精湛,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一枚风格相似的金印。

“不仅是卷草纹。”沈亦臻将金印和玉佩放在一起比对,“你看这里,金印朱雀的羽翼纹路,和玉佩边缘的云纹,其实是可以衔接起来的。”

苏念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果然发现金印朱雀羽翼的末端有一处细微的凹槽,而玉佩的边缘恰好有一个凸起的小扣,两者的形状完美契合。她尝试着将玉佩的凸起扣进金印的凹槽里,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玉佩竟然严丝合缝地嵌在了金印上。

就在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玉佩与金印结合的瞬间,原本黯淡的玉佩突然散发出淡淡的绿光,绿光顺着金印的纹路缓缓流淌,将整个印身都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之中。朱雀眼睛里的黑宝石也随之亮起,发出幽蓝的光,与绿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光影效果。

“这……这是怎么回事?”苏念惊讶地捂住了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沈亦臻的眼神也变得凝重起来,他凝视着金印与玉佩的结合体,缓缓说道:“这绝不是普通的陪葬品,它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记得我们在墓道口发现的那把银锁吗?”

苏念点了点头。那把银锁是他们进入古墓的钥匙,锁身同样雕刻着卷草纹,只是比金印和玉佩上的更加简洁。当时他们只觉得银锁的设计很特别,却没多想,现在想来,这三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把银锁拿出来试试。”沈亦臻提议道。

苏念立刻从背包里取出银锁,银锁的锁身冰凉,上面的卷草纹在手电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银光。沈亦臻接过银锁,仔细观察着金印与玉佩的结合体,发现金印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小小的锁孔,形状与银锁的钥匙完美契合。

他深吸一口气,将银锁的钥匙缓缓插入锁孔,轻轻转动。

“咔哒——”

又是一声轻响,银锁成功地锁在了金印上。

这一次,更加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银锁锁住金印的瞬间,银锁上的卷草纹突然亮起银光,与金印和玉佩上的绿、蓝两色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三色光柱,直冲地宫的顶部。光柱在顶部的石壁上投射出一幅复杂的图案,图案由无数细小的纹路组成,像是一张巨大的地图,又像是某种神秘的图腾。

“这是……一幅星图?”苏念瞪大了眼睛,仔细辨认着石壁上的图案。图案的中心是一个圆形,周围分布着无数个小点,小点之间用线条连接,形成了各种星座的形状,其中最显眼的是北斗七星和南极星的图案。

沈亦臻的目光则落在了星图下方的一行文字上。那是一行古老的篆书,笔画纤细,难以辨认。他取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字,缓缓念道:“天枢为始,天璇为引,天玑为导,天权为衡,玉衡为核,开阳为门,摇光为路……”

“这是北斗七星的名字。”苏念立刻反应过来,“难道这幅星图是在指引我们什么?”

沈亦臻没有说话,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金印上的朱雀印钮,陷入了沉思。金印、玉佩、银锁,这三件物品分别出土于古墓的不同位置,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物体系,而这幅星图,显然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三件物品。”沈亦臻将金印、玉佩和银锁放在石台上,逐一观察。金印的印面刻着一个复杂的篆字,经过辨认,是一个“令”字;玉佩的背面刻着一个“信”字;而银锁的锁身则刻着一个“符”字。

“令、信、符……”苏念喃喃自语,“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难道是‘令信符’?”

沈亦臻点了点头:“很有可能。‘令’代表命令,‘信’代表信物,‘符’代表符契,这三件物品合在一起,应该是某种权力的象征,或者是开启某个秘密的钥匙。”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看这幅星图,北斗七星的每一颗星都对应着一个方位,而星图下方的文字,很可能就是开启秘密的口诀。”

苏念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星图下方的文字除了北斗七星的名字,还有一行更小的篆书,经过仔细辨认,终于认出是:“三星连珠,七星汇聚,方可开启乾坤之门。”

“三星连珠,七星汇聚……”沈亦臻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三星应该指的就是金印、玉佩和银锁这三件信物,而七星则是北斗七星。也就是说,只有将这三件信物按照星图的方位摆放,让它们形成三星连珠、七星汇聚的格局,才能开启所谓的‘乾坤之门’。”

“乾坤之门?”苏念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难道这座古墓的深处,还有一个隐藏的密室?”

沈亦臻微微一笑:“很有可能。这座古墓的规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宫,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他站起身,环顾了一下四周的环境。地宫的石壁上刻满了各种壁画,大多是描绘古代祭祀的场景,壁画上的人物穿着奇特的服饰,手中拿着各种祭祀器具,神情肃穆。而在壁画的尽头,有一扇紧闭的石门,石门上刻着与星图相似的图案,只是更加复杂,更加宏大。

“你看那扇石门。”沈亦臻指了指壁画尽头的石门,“石门上的图案,应该就是乾坤之门的入口。”

苏念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石门的正中央刻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图案,圆形图案的周围分布着七个小小的凹槽,形状与北斗七星的位置一一对应,而圆形图案的中心,还有一个小小的凸起,与金印上的“令”字印面完美契合。

“原来如此。”苏念恍然大悟,“我们需要将金印、玉佩和银锁按照星图的方位,分别嵌入石门上的凹槽和凸起处,才能开启石门。”

沈亦臻点了点头:“没错。不过,我们需要先确定北斗七星在星图中的具体方位,以及三件信物对应的位置。”

他取出纸笔,将石壁上的星图仔细画了下来,然后将金印、玉佩和银锁放在纸上,逐一比对。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确定了三件信物的摆放位置:金印对应北斗七星的“天权”星,玉佩对应“玉衡”星,银锁对应“开阳”星。

“好了,我们可以试试了。”沈亦臻深吸一口气,将金印、玉佩和银锁分别拿在手中,缓步走向石门。

苏念跟在他身后,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她知道,这扇石门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这座古墓最大的秘密,也可能隐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沈亦臻按照星图的方位,将金印轻轻嵌入石门上“天权”星对应的凹槽里,只听“咔哒”一声轻响,金印严丝合缝地嵌了进去。紧接着,他又将玉佩嵌入“玉衡”星的凹槽,将银锁嵌入“开阳”星的凹槽。

当三件信物全部嵌入凹槽的瞬间,石门上的圆形图案突然亮起三道光芒,分别是金印发出的金光、玉佩发出的绿光和银锁发出的银光。三道光芒在圆形图案的中心汇聚,形成了一道耀眼的光柱,光柱直冲天际,将整个地宫都照亮了。

与此同时,石门开始缓缓震动,发出“轰隆隆”的巨响,石壁上的灰尘纷纷掉落。苏念下意识地躲到沈亦臻身后,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角。

沈亦臻将她护在身后,目光紧紧盯着石门。只见石门上的圆形图案缓缓旋转,图案上的纹路与三件信物上的纹路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振。随着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石门上的光芒也越来越亮,最终,只听“咔嚓”一声巨响,石门缓缓向两侧打开。

石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这香气不同于地宫中的土腥味,而是一种混合了檀香、麝香和某种不知名花香的味道,让人闻之精神一振。

苏念和沈亦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讶和兴奋。他们深吸一口气,举着手电,缓步走进了石门之后的密室。

密室的空间并不大,大约只有十几平方米,墙壁上镶嵌着无数颗夜明珠,将整个密室照亮得如同白昼。密室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龙凤缠绕,栩栩如生。

石棺的旁边,摆放着一张石桌,石桌上放着一个锦盒,锦盒的表面绣着与金印、玉佩、银锁上相同的卷草纹。

沈亦臻和苏念缓步走到石桌前,沈亦臻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只见锦盒里面放着一卷竹简,竹简的表面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知道,这卷竹简很可能就是解开这座古墓所有秘密的关键。

沈亦臻将竹简轻轻取出,展开在石桌上。竹简上的文字是古老的篆书,经过苏念的辨认,终于读懂了上面的内容。

这卷竹简记载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名为“玄黄”的部落,这个部落掌握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沟通天地,预测吉凶。部落的首领拥有三件信物,分别是金印、玉佩和银锁,这三件信物合称为“令信符”,是部落权力的象征,也是开启部落宝藏的钥匙。

后来,玄黄部落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部落的族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少数人带着“令信符”和部落的宝藏,隐居到了深山之中,并建造了这座古墓,将宝藏和“令信符”藏在了这里。竹简上还记载,“令信符”不仅是开启宝藏的钥匙,还隐藏着玄黄部落的传承秘密,只有真正拥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才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原来如此。”沈亦臻看完竹简,心中豁然开朗,“这座古墓竟然是玄黄部落的遗迹,而金印、玉佩和银锁,就是他们的传世信物。”

苏念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么说,石棺里的人,很可能就是玄黄部落的最后一位首领?”

沈亦臻点了点头:“很有可能。我们打开石棺看看。”

他和苏念合力将石棺的棺盖推开,棺盖沉重无比,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推开一条缝隙。

棺内铺着一层黑色的丝帛,丝帛之上,躺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尸体穿着一件金色的龙袍,龙袍上绣着十二条栩栩如生的金龙,腰间系着一条玉带,玉带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尸体的脸上覆盖着一张金色的面具,面具上雕刻着与金印上相同的朱雀图案。

“这……这是玄黄部落的首领?”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敬畏,她从未见过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尸。

沈亦臻的目光落在了尸体的手中,尸体的双手紧紧握着一个小小的锦盒,锦盒的表面同样绣着卷草纹。他小心翼翼地将锦盒取出,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枚小小的玉珏,玉珏的形状与玉佩相似,但上面雕刻的纹路更加复杂,更加精美。

“这枚玉珏,应该就是玄黄部落的传承信物。”沈亦臻轻声说道,“竹简上记载,‘令信符’隐藏着部落的传承秘密,而这枚玉珏,很可能就是解开秘密的关键。”

苏念接过玉珏,仔细观察着上面的纹路,突然发现玉珏的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道”字。“道?”她喃喃自语,“难道玄黄部落的传承秘密,与道家有关?”

沈亦臻微微一笑:“很有可能。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而玄黄部落能够沟通天地,预测吉凶,两者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联系。”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管怎样,我们已经找到了金印、玉佩、银锁和玉珏这四件信物,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开它们之间的秘密,找到玄黄部落的宝藏,以及他们传承的智慧。”

苏念点了点头,她的眼中充满了坚定的神色。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旅程将会更加艰难,更加充满挑战,但她有信心,只要和沈亦臻在一起,就一定能够解开所有的秘密,完成这次探险的使命。

密室的夜明珠依旧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石棺中的古尸,也照亮了苏念和沈亦臻坚定的脸庞。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手中的信物,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待。

而在密室的深处,一道细微的光芒从石棺的底部闪过,很快又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这道光芒,究竟是什么?它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