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雪山顶上,村医洛桑摩挲着手机里的低成本 AI 聊伴图片,眉头拧成了疙瘩。三个月前,他就提交了设备申请,可跨国配送迟迟不到,村里的老人还在靠旧设备测健康,偶尔出现数据不准的情况。“知道有便宜又好用的新设备,却等得花儿都谢了,就算到了,也没人会装。” 洛桑对着卫星电话叹气,调研数据显示,极端场景 “低成本设备普及率” 仅 25%,22% 的火种站像他这样 “等不到、装不了”,技术普惠卡在了最后一公里。
北极圈的值守员卡娅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康医研发的 100 美元极地血压计,终于在三个月后送到,可拆开包装,看着密密麻麻的安装说明,她犯了难 —— 没有专业工具,也没人指导,新设备只能堆在角落,继续用老设备。“设备再好,送不到、装不上,也只是个摆设。” 卡娅无奈地说,这样的情况,在全球极端场景普遍存在。
“老院长当年帮人,会把药送上门,还教村民怎么熬、怎么吃,从不会让‘拿到药却用不了’的情况发生。” 林晓把调研报表拍在国际物流企业负责人的桌上,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话:“帮人要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当天下午,林晓就联合联盟、康医、国际物流企业,设计 “区域配送站 + 本土安装队” 方案,决心打通设备普及的 “最后一公里”。
方案落地的第一步是 “区域前置配送”。全球 5 个极端场景集中区的 “设备配送站” 很快建成 —— 北极圈周边的配送站储备了足够 3 个月使用的极地血压计,亚马逊雨林的配送站堆满了防水的 AI 聊伴,每个配送站都配备了 “防潮 \/ 抗寒存储柜”,确保设备在极端环境下完好无损。
洛桑提交申请后,仅 7 天就收到了从青藏高原区域配送站发来的 AI 聊伴,比之前的跨国配送快了 10 倍。“以前要等三个月,现在一周就到,太及时了!” 洛桑激动地说,配送站还附带了简易安装工具,为后续安装省去了不少麻烦。
第二步是 “本土安装培养”。从每个极端场景选拔 “3-5 名本土青年”,由康医技术人员进行 “1 天速成培训”—— 教他们认识设备零件、掌握简易安装步骤,还有常见故障排查方法。培训结束后,这些青年组成 “本土安装队”,安装 1 台设备可获得 “健康积分”,积分能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青藏高原的青年卓嘎,第
一个报名加入安装队。培训当天,她跟着康医技术人员学习 “AI 聊伴的电源连接、方言设置”,还学会了 “设备无法开机时,先检查电源接口是否松动” 的小技巧。第
一次独立安装时,她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还是顺利完成了,拿到积分后,她笑着说:“既能帮村里装设备,又能换生活用品,太值了!” 像卓嘎这样的本土安装队员,全球很快超过了 200 人。
第三步是 “安装售后联动”。安装队不仅负责安装,还承担起 “设备售后” 的责任 —— 小故障如 “设备卡顿”,现场就能解决;遇到大故障如 “主板损坏”,则通过 “康医远程技术支持” 处理。北极圈的安装队员卢卡斯,在帮老人安装血压计时,发现设备屏幕闪烁,他先按培训教的 “重启设备” 尝试,没用;随后通过视频连线康医技术人员,在指导下更换了屏幕排线,设备很快恢复正常。“安装队就在身边,有问题能及时解决,不用再等外面的人来。” 卡娅感慨道。
康医开发的 “安装指导短视频” 也帮了大忙 —— 方言版的视频仅 1 分钟,用 “一步一画面” 的方式,教本土青年 “怎么连接血压计的袖带”“怎么给 AI 聊伴联网”,即使没参加培训的人,看视频也能学会基本安装。卓嘎就经常把视频发给村里的人,带动更多人了解设备安装。
两个月后,新的调研数据让林晓松了口气:青藏高原低成本设备普及率从 25% 提升到 83%,北极圈火种站全部用上了新血压计,全球极端场景低成本设备平均普及率提升至 87%。王浩来青藏高原考察时,正好看到卓嘎在帮老人安装 AI 聊伴,她熟练地连接电源、设置藏语界面,老人很快就能用方言跟 AI 聊伴互动。“老院长当年帮人‘送药上门、教村民用’,现在你们让本土青年装设备、做售后,把技术真正交给了当地人。” 王浩拍着卓嘎的肩膀说,“这才是技术普惠的终极 —— 让本土人掌握技术,不是让技术依赖外人。”
林晓站在青藏高原的火种站旁,看着卓嘎和安装队的青年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帮老人调试设备,有的在排查故障,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话:“帮人要帮到底,不仅要给他们需要的东西,还要教他们怎么用、怎么维护。” 她拿出手机给团队发消息:“把区域配送站和本土安装队的经验整理成《极端场景设备普及手册》,推广到更多区域,让每个极端场景的人,都能及时拿到设备、轻松装好设备、长久用好设备。”
当天晚上,卓嘎在安装队日志上写下 “今日安装 AI 聊伴 5 台,解决故障 2 起,获得积分 150 分”,旁边画了个笑脸。她给林晓发消息:“现在村里的老人都用上了新设备,他们说‘再也不用怕数据不准了’,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屏幕那头,林晓看着消息,嘴角露出笑容,她知道,设备普及的 “最后一公里” 被打通,技术普惠才能真正落地,极端场景的老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林晓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老院长当年背着药箱走村串户,把药送到老人手里,还耐心教他们怎么吃的场景。她拿出手机给配送站负责人发消息:“继续优化配送效率,多储备些常用设备,让每个需要的人都能及时拿到;同时多培养本土安装队员,让技术在当地扎根,长久服务村民。” 风掠过耳边,带着夜晚的清凉,像是老院长的回应:“这就对了,帮人帮到底,才能让技术真有用,让初心真落地,传得远、守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