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流民到皇帝 > 第59章 弩阵的构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后的狼牙堡,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与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混合的气息。堡墙下遗留的斑驳血迹和战斗痕迹,在晨曦中被默默清理。虽然成功击退了夜袭,但堡内并未洋溢着多少喜悦,反而弥漫着一种战后反思的凝重。

军议堂内,气氛严肃。周丕瓮声瓮气地汇报着昨晚的战果与损失,重点提到了弓箭的匮乏和由此带来的被动。

“……咱们的箭,本来就不多,昨晚一折腾,又折损了大半。剩下的,拢共不到两百支,还大多是粗制滥造的货色,射出去都飘忽不定。”周丕眉头拧成了疙瘩,“要不是林子的陷阱和预警够灵,加上滚木擂石顶用,昨晚还真可能被那群狗娘养的摸上来!”

光羽补充道:“黑云寨此次虽退,但并未伤筋动骨。他们若下次集结更多人手,携带更多弓弩进行压制,再驱赶流民或俘虏在前消耗我们的陷阱滚石,情况会很不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杨帆。盐的危机尚未解除,远程火力的短板又如同骨鲠在喉,让人难以安心。

杨帆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飞速闪过昨夜战斗的画面——稀稀拉拉的箭矢,匪兵在箭雨间隙中逼近的狰狞面孔,以及己方士兵因为缺乏有效远程压制而不得不提前动用滚木擂石的无奈。

弓箭,制作周期长,对材料和匠人手艺要求都高,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装备和补充。那么,有没有一种武器,能够弥补弓箭的不足?

他的思绪回到了穿越前模糊的历史知识,以及之前柱子他们使用过的、从黑云寨缴获的少量猎弩。

“弓箭不行,我们可以用弩。”杨帆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弩?”周丕挠了挠头,“咱们也有几架缴获的猎弩,威力是不小,可上弦太慢,射程也比不上好弓啊。”

“我说的不是那种单人猎弩。”杨帆走到墙边,拿起一根炭笔,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快速勾勒起来,“我们可以制造更大、更强劲的弩!守城用的弩!”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像这样,弩臂更长、更粗壮,使用更强的兽筋或复合材料做弦,用绞盘或者杠杆上弦,虽然发射频率慢,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发射的也不是轻飘飘的箭,而是更粗、更重的特制弩箭,甚至……可以发射短矛!”

石板上,渐渐呈现出一个结构相对简单、但体型放大了数倍的弩机草图。这结合了他对古代床弩的模糊印象和当前实际工艺水平的构想。

“想象一下,”杨帆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如果在堡墙上关键位置,架设十架,甚至二十架这样的守城弩!黑云寨的人再来,还在两百步外,我们就能用沉重的弩箭将他们连人带盾射穿!他们驱赶流民消耗?重弩一击就能清空一条线上的目标!他们用弓箭压制?我们的弩箭能轻易射穿他们的掩体!”

周丕的眼睛瞬间亮了,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恐怖的场景:“他娘的!这玩意儿好!要是真能造出来,看哪个龟孙子还敢来捋虎须!”

光羽也微微颔首,显然认可这种武器的战略价值。

贾诩抚须沉吟道:“堡主此构想,确能极大弥补我军远程之不足。然,此物制造,恐非易事。弩臂强度、弩弦韧性、机括精密,皆需极高工艺。且所需材料,亦非寻常。”

“再难,也要搞出来!”杨帆斩钉截铁,“这是我们能否守住家园,乃至未来向外发展的关键一步!雷师傅那边打造刀剑已经步入正轨,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尝试。林子,你对机括结构有研究,这守城弩的研制,由你主导,雷师傅协助,需要什么材料、人手,直接报给我!”

一直安静旁听的杨林,此刻眼中也燃起了兴奋的火焰。阵法研究需要玄奥的理论和特殊材料,进展缓慢,而这守城弩更偏向于物理结构和机械力学,正好契合他另一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他立刻上前,仔细研究杨帆画的草图,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计算弩臂的受力、弩箭的初速等等。

“哥,这想法太好了!”杨林激动地说,“结构上我可以想办法优化,但……就像贾先生说的,材料和工艺是大问题。尤其是弩臂和弩弦。”

构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研制工作迅速展开,但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是弩臂。要承受巨大的拉力并瞬间释放,需要极佳弹性和强度的木材。狼牙堡周边常见的松木、杉木根本不行,轻易就会断裂。雷铁匠凭借经验,指出需要寻找特定的硬木,如柘木、桑木或者山梨木,但这些树木生长缓慢,在附近山林中并不常见,需要专门组织人手深入更危险的区域去寻找、砍伐,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阴干处理,无法立即使用。

其次是弩弦。普通麻绳或皮绳根本无法承受重弩的力量。需要寻找更强韧的材料,比如上好的牛筋、马鬃,或者某种特殊藤蔓的纤维,进行复杂的鞣制、编织。这同样需要时间和特定的材料来源。

最后是机括和金属部件。虽然不需要像刀剑那样要求锋锐,但对结构的精密度和耐磨度要求很高。雷铁匠带着学徒反复试验,用现有的生铁铸造弩机,但初期的样品不是卡死不灵,就是受力后变形,故障率极高。

一连几天,杨林和雷铁匠的工坊里都弥漫着失败的气息。地上堆满了断裂的木质弩臂原型和扭曲变形的金属构件。杨林熬夜画出的设计图修改了一稿又一稿,小脸上挂满了疲惫和焦虑。雷铁匠更是沉默,只是不停地敲打、打磨、试验,然后看着作品再次失败,古铜色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抿的嘴角显示着他内心的不甘。

军工研发进入了新的、更艰难的阶段。目标很明确——打造出足以改变攻防态势的弩阵。但横亘在前的技术和材料双重困难,如同两座大山,需要他们用智慧、汗时间和不屈的意志去一点点凿穿。

杨帆看着陷入困境的研制团队,心中同样焦急,但他知道此事急不得。他所能做的,就是提供毫无保留的支持,并期待着那划破长空的第一支重型弩箭,早日从狼牙堡的城墙上射出。那将不仅仅是武器的升级,更是狼牙堡战略威慑力量成型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