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县试连考三场。

每场一日,对考生的精力,体力,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

首场正试,张小彘全神贯注,将精心构思的《君子喻于义》一文工工整整誊写完毕,又完成了五经文和诗赋。

待到交卷锣响,搁下笔时,才觉手臂酸麻,脖颈僵硬,寒风似乎已吹透了棉袍。

随后两场,招复与再复,八股时务策论接连而来。

考场环境恶劣,号舍阴冷,饮食简单,夜间只能蜷缩在窄小的木板凳上勉强歇息。

耳边时而是其他考生压抑的咳嗽声,时而是巡场兵丁沉重的脚步声。

但,张小彘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扎实的积累,始终保持着思路的清晰。

每一场,他皆沉稳应对。

审题、破题、打草稿、誊正,一丝不苟。

尤其是那篇时务策,问及“边患”,他并未空谈忠义,而是提出了“屯田实边、巩固城防、慎选良将、安抚边民”等务实策略,虽文笔尚带稚嫩,但见解已显格局。

……

最后一场交卷锣声敲响时,张小彘几乎是扶着号舍板壁才勉强站起。

连续三日的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上的煎熬,几乎耗尽了他所有力气。

脸色苍白,眼下是浓重的青黑,脚步虚浮地随着人流挪出考棚。

外面天色已暗,寒风刺骨。

他茫然四顾,只觉得头晕眼花。

“彘儿!这儿!爹在这儿!”

一个焦急而熟悉的声音穿透嘈杂的人声。

张小彘循声望去,只见张屠夫挤在人群中,正用力朝他挥手,脸上满是担忧。

他心中一暖,挤开人群走了过去。

“咋样?”

“没事吧?脸咋这么白?”

张屠夫一把扶住儿子,触手只觉他浑身冰凉,顿时心疼不已。

“爹,我没事,就是有点累。”

张小彘勉强笑了笑,声音沙哑,说道:“考完了。”

“考完就好!考完就好!”

张屠夫连声道,见儿子状态极差,也不再多问,赶紧搀着他,说道:

“走,爹在附近找了个客栈,咱先住下,好好睡一觉!”

他早已料到儿子考完必定疲惫,提前就在离考棚不远的一家小客栈订好了房间。

客栈房间狭小简陋,但胜在干净暖和。

张小彘几乎是沾床就倒,连父亲端来的热汤都没力气喝,鞋子都是父亲帮着脱的。

头一挨枕头,沉重的眼皮便再也撑不开,瞬间陷入了昏睡之中。

……

这一觉,睡得天昏地暗。

等他再次睁开眼时,窗外已是阳光明媚,竟已是第二日的下午!

他足足睡了一天一夜还多。

醒来后,只觉得饥肠辘辘,浑身像是散了架又重新组装起来,但精神却恢复了大半。

张屠夫一直守在旁边,见状大喜,忙叫客栈伙计送来热粥小菜。

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张屠夫嘴唇动了动,那句“考得咋样”在嘴边转了几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只道:

“慢点吃,不够还有。”

“吃完……要是精神好,爹陪你出去逛逛?咱还没好好看过这县城呢。”

张小彘明白父亲的心思,心中感动,点点头说道:

“好。”

接下来的两日,便是焦灼的等待放榜。

张小彘索性放宽心,真正第一次仔细游览这座古老的县城。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

粮行、布庄、铁匠铺、茶馆、客栈,乃至勾栏瓦舍,虽不如前世都市繁华,却充满了鲜活生动的市井气息。

车马粼粼,人流如织,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他看到了高大的县衙,威严的鼓楼,香火鼎盛的城隍庙,甚至还去县学外驻足片刻,感受那份文运汇聚的气息。

张屠夫始终默默跟在儿子身边,虽然对那些文人玩意一窍不通,但看着儿子沉静专注的侧脸,心里便觉得踏实。

期间,他们也在茶馆听到了不少关于本次县试的议论。

谁谁谁是才子,谁谁谁家又打点了关系,案首之争似乎尤为激烈。

张小彘只是静静听着,并不言语。

……

与此同时,县衙签押房内,灯火彻夜通明。

县令周大人正与几位幕僚,县学教谕连夜批阅试卷。

数百份试卷堆叠如山。

大多文章平平,辞藻堆砌却内容空洞,或是死板迂腐,令人昏昏欲睡。

周县令揉着发胀的额角,面色疲惫。

忽然,一份卷子吸引了他的目光。

字迹端正清秀,破题新颖深刻。

“义利之辨,非仅取舍之分,实乃君子小人心术本源之判……”

再看下去,结构严谨,论述层层递进,见解不俗。

尤其是那篇时务策,所提边患之策竟颇有可行之处,绝非寻常书生空谈。

“好!”

周县令忍不住轻呼一声,疲惫一扫而空,说道:

“此子颇有些见地!非死读书之辈!”

他仔细看了看卷首糊名处,记下了编号,将此卷置于“上等”最前列,心中已隐隐将其定为案首。

然而,紧接着批阅的另一份卷子,又让他犹豫起来。

这份卷子字迹华美,辞藻极为绚丽,典故运用娴熟,八股格式无可挑剔,尤其是诗赋,写得花团锦簇。

一看便知是受过极其严格训练的富家子弟。

“此文采风流,格式工整,亦是上选。”

教谕在一旁赞叹道。

周县令沉吟不语。

两份卷子,一重思想内涵,一重文采形式,各有千秋。

他反复比较,难以决断。

最终,他再次拿起第一份卷子,看着那“心术本源”的破题,以及时务策中透露出的务实眼光,终究觉得此子更有潜力,更对自家胃口。

“案首,便定此卷吧。”

他最终拍板。

揭开糊名,编号对应姓名:张小彘,河西村人氏。

一个陌生的名字。

而那份文采极佳的卷子,揭名后是:王鹏举。

周县令略有印象,似是本县王员外之子。

“可惜了。”

……

三日后,正是放榜之期。

天还未亮,县衙照壁前已是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

学子、家眷、看热闹的百姓,人人翘首以盼。

张小彘和张屠夫也早早来到附近,并未往前挤。

忽然,人群一阵骚动,只见王鹏举带着几个家丁狗腿,趾高气扬地走来,所过之处,人们纷纷避让。

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后方的张小彘,顿时露出讥讽的笑容,带着人挤了过来。

“哟,这不是张屠夫家的小子吗?怎么,也来看榜?”

王鹏举语气轻佻,说道:

“别白费力气了,还是早点回去帮你爹杀猪吧!”

“哦,对了,听说你家改行做肥皂了?哈哈哈!”

周围几个狗腿子跟着哄笑。

张屠夫气得脸色铁青,刚要开口,却被张小彘拉住。

张小彘面色平静,只淡淡看了王鹏举一眼,说道: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王同学何必言之过早。”

“嘴硬!”

王鹏举冷笑,说道:

“本少爷今科必是案首!”

“到时候,你可别忘了钻胯之约!”

“本少爷要你当着所有人的面,学三声狗叫!”

“若你不是呢?”

张小彘反问。

“我若不是…”

王鹏举一时语塞,随即恼羞成怒,说道:“绝无可能!你等着!”

就在这时,县衙大门“吱呀”一声打开,几名衙役拿着一张大红榜单走了出来。

人群瞬间沸腾了,疯狂向前涌去!

“让开!都让开!案首必定是我家公子!”

王鹏举的狗腿子们蛮横地推开人群,清出一条路,让王鹏举站到最前面。

王鹏举得意洋洋,对其中一个狗腿道:“去!大声念出案首的名字!让大家都听听!”

那狗腿子谄媚地应了一声,挤到最前面,踮起脚,目光急切地扫向榜单最顶端。

那里只写着一个名字!

他清了清嗓子,运足了气,准备高声喊出“王鹏举”三个字,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

然而,当他看清那三个墨迹淋漓的大字时,如同被掐住脖子的公鸡,所有声音卡在喉咙里,眼睛瞪得滚圆,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惊恐!

那名字竟是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周围的人群也看清了,瞬间爆发出更大的惊呼和议论声!

王鹏举等得不耐烦,骂道:

“蠢货!愣着干什么?念啊!”

谁知,那狗腿子缓缓转过身,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艰难地挤出五个字:

“是,是张小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