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上午。

斋舍内,一如往常般书声琅琅。

直到教谕领着一道纤细的身影走了进来,才打破了平静。

“诸位,今日我们甲班新来一位同窗,姓白,名玉卿。”

“日后大家需和睦相处,切磋学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只见,那新学子身形略显单薄,穿着一袭月白绸衫,面容极为俊秀,皮肤白皙得近乎透明,眉眼精致如画,唇色淡绯,整个人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清冷之气,秀气得……甚至有些过分。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同样眉清目秀,低眉顺眼的小书童。

“在下白玉卿,初来乍到,还请诸位同窗多多指教。”

他拱手行礼,声音清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峭,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张衍志身上若有若无地停顿了一瞬。

张衍志只觉得这目光带着某种审视,甚至是一丝隐晦的……挑衅?

他微微蹙眉,并未多想,只当是自己多心。

然而,这白玉卿似乎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主。

上午的经义课上,陈先生提问,但凡张衍志回答,他总要跟着补充几句,虽言之有物,但那语气总让人觉得是在刻意彰显,隐隐有与张衍志别苗头的意思。

王圆在一旁看得直撇嘴,低声对高肃道:

“这小白脸,哪冒出来的?怎么感觉冲着张兄来的?”

“不会吧?他们都不认识。”

高肃不相信道。

然而。

下午的诗赋课,冲突终于爆发。

苏学士照例将张衍志那首《秋夜读书》作为范文,悬挂起来,细细讲解其立意之妙、用典之精、气魄之雄。

众学子听得频频颔首,钦佩不已。

就在苏学士讲解完毕,询问众人可有疑问时,一个清冷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苏先生,学生以为,此诗虽尚可,却远未至无懈可击之境。”

众人愕然望去,发言者正是白玉卿。

他端坐着,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苏学士眉头微皱,说道:

“哦?”

“白同学有何高见?”

白玉卿起身,走到悬挂的诗稿前,伸出纤长的手指,虚点着诗句,侃侃而谈:

“青灯黄卷对残更,残更二字,虽言夜深,却稍显颓靡,与后文壮志不甚协调,若改为深更或三更,或许更显沉静苦读之意。”

“冷月窥窗伴剑鸣,窥字轻浮,失了月色清辉之庄重,用临或窥改为侵,是否更佳?”

“至于光寒岂止匣中隐……呵呵,匣中隐比喻虽巧,却终觉小气,格局未开。”

他每指一处,便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虽有些吹毛求疵,却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只是那语气中的挑剔与毫不掩饰的优越感,让斋舍内许多同窗都面露不忿。

王圆第一个按捺不住,霍地站起来,胖脸气得通红,说道:

“白玉卿!你什么意思?”

“张兄的诗连苏先生都赞誉有加,你初来乍到,就敢在此大放厥词?显你能耐是吧?”

高肃也面色不愉,沉声道:

“白同学,切磋学问当以平和为本,如此苛责,恐失君子之风。”

赵健虽未说话,但,盯着白玉卿的眼神已然转冷。

眼看冲突将起,张衍志却伸手拉住了激动的王圆,对他摇了摇头,随即面向白玉卿,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谦和,说道:

“白同学指教的是。”

“诗词之道,本就见仁见智。”

“衍志学浅,所作难免疏漏,能得白同学如此细致点评,受益良多,在此谢过。”

他这番以退为进,尽显风度,引得不少同窗暗暗点头。

然而,白玉卿见张衍志如此反应,非但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像是被激怒了似的,冷哼一声,话语更加尖刻起来:

“受益良多?”

“张同学倒是会说话。”

“只怕是心中不忿,表面故作大度吧?”

“我辈读书人,做学问当精益求精,最忌的便是这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似你这等水准,得了几句夸奖便忘乎所以,将来如何能成大器?”

“真是徒有虚名,令人失望!”

这话已是近乎人身攻击,极其毒舌!

张衍志涵养再好,此刻眉头也紧紧皱起,心中一股火气隐隐升腾。

这白玉卿,未免太过咄咄逼人!

斋舍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够了!”

就在张衍志准备开口反驳之际,苏学士一声轻喝,打断了这剑拔弩张的局面。

他目光严肃地看向白玉卿,说道:

“白同学,治学严谨固然可贵,然言语亦需有度。”

“张衍志之诗,虽有可斟酌之处,然其志可嘉,其才可见,岂可轻言徒有虚名?”

“尔等既为同窗,当以互相砥砺,共同进益为要,而非逞口舌之利,徒惹是非!”

苏学士的威望终究不容挑战,白玉卿闻言,虽脸上仍带着不服,却也只得悻悻住口,拱了拱手,说道:

“学生……受教。”

只是,那低垂的眼眸中,依旧闪过一丝不甘与倔强。

一场风波,在苏学士的干预下暂时平息,但,所有人都感觉到,甲班来了一个极其不好惹的角色,而且,似乎专门是针对张衍志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