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 > 第127章 古董造假案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郊警局的技术科里,王建军正对着那件从古玩市场查获的清代青花瓷瓶进行细致检测。放大镜下,瓷瓶表面的青花发色浓淡不均,看似符合清代康熙年间 “青花五彩” 的特征,但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釉层中的气泡分布过于均匀,明显是现代窑炉恒温烧制的痕迹。

“林哥,你看这里,” 王建军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检测图谱,“青花颜料里掺了现代化学稳定剂,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红外光谱显示,这种成分在清代根本不存在。更奇怪的是,瓷瓶底部的‘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笔法虽然模仿得很像,但运笔的力度变化不自然,像是用机器复刻的模板绘制的。”

林枫皱着眉,接过青花瓷瓶仔细端详:“这种造假手法和鬼手团伙完全不同,鬼手擅长模仿古物的‘神韵’,靠手工精细复刻;但这个瓷瓶,更偏向‘工业化’造假,效率高,相似度也不低,普通人很难分辨。”

一旁的沈从安也凑过来,用指尖抚摸着瓷瓶的釉面:“釉面的光泽是用化学试剂做旧的,摸起来虽然有‘包浆’的粗糙感,但缺少自然氧化形成的温润。这说明背后的造假团伙,可能有化工背景,甚至可能掌握了新的造假技术。”

“古玩市场的摊主有交代吗?” 林枫转头问韩鹏。

韩鹏摇摇头,脸色有些凝重:“摊主只说那个供货的陌生人戴口罩和帽子,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说话带点南方口音,每次交货都选在不同的隐蔽地点,用现金交易,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我们排查了摊主近期的行踪,也没找到那个陌生人的踪迹。”

“看来这是一个新的造假团伙,而且反侦察意识很强,” 林枫说,“沈老,您在文物圈里人脉广,能不能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新的高仿文物在市面上流通?尤其是用这种工业化手法造假的。”

沈从安点点头:“我联系几个老朋友问问,这种新造假手法要是扩散开来,对文物市场的冲击可不小。”

两天后,沈从安带着一个消息来到警局:“小林,我打听清楚了,最近江浙、粤东一带都出现了类似的高仿文物,主要是明清瓷器和玉器,造假工艺和我们查获的青花瓷瓶一致。据说这个造假团伙代号‘蜂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技术研发,有人负责生产,还有人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很难抓到他们的核心成员。”

“蜂巢?” 林枫眼睛一亮,“江浙一带?这和之前鬼手团伙的活动区域有重叠,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不好说,” 沈从安摇摇头,“鬼手团伙是传统手工造假,‘蜂巢’是工业化造假,手法完全不同,但不排除他们有合作,或者‘蜂巢’吸收了鬼手团伙的残余成员。”

秦奋得知消息后,立刻召开会议:“‘蜂巢’团伙的工业化造假,比传统造假更具危害性,他们能快速生产大量高仿文物,扰乱文物市场,甚至可能通过非法渠道流向国外。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们的造假窝点,摧毁这个团伙。”

“秦队,我建议联系江浙、粤东警方,建立跨市协作机制,共享线索,” 林枫说,“‘蜂巢’团伙是跨区域作案,单靠我们一个警局的力量,很难彻底摧毁他们。”

“我同意,” 秦奋点点头,“我已经联系了市局,市局会协调江浙、粤东警方,成立跨市联合专案组,由你担任副组长,负责北郊地区的侦查工作,同时协调各地线索。”

会议结束后,林枫立刻整理案件资料,准备发给江浙、粤东警方。韩鹏这时拿着一份快递走进来:“林哥,刚才收到一个匿名快递,没有寄件人信息,里面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张纸条。”

林枫接过快递,打开一看,照片上是一堆正在生产的高仿瓷器,背景是一个工厂车间,里面有很多现代化的机器;纸条上写着:“蜂巢,江浙温州苍南,老瓷厂。”

“温州苍南老瓷厂?” 林枫心里一喜,“这会不会是‘蜂巢’团伙的造假窝点?”

“但匿名快递太可疑了,会不会是陷阱?” 韩鹏担心地说。“不管是不是陷阱,我们都要去看看,” 林枫说,“即使是陷阱,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秦队,我请求立刻带队前往温州苍南,调查老瓷厂的情况。”

秦奋同意了林枫的请求,安排张卫国和刘斌留在警局,负责对接跨市警方和收集线索,林枫则带领韩鹏、王建军,以及两名禁毒队的队员(李岚因另有任务无法同行),赶往温州苍南。

火车抵达温州苍南时,已是第二天清晨。江浙警方的对接人陈警官早已在车站等候:“林警官,我们已经调查过了,苍南确实有一个老瓷厂,十年前就倒闭了,现在废弃在郊区,很少有人去。我们昨天用无人机侦察过,发现老瓷厂里有灯光和人影,很可能是‘蜂巢’团伙的造假窝点。”

“太好了,” 林枫说,“我们现在就去老瓷厂附近勘查,制定抓捕计划。”

老瓷厂位于苍南郊区的山脚下,周围是一片农田,厂房破旧不堪,墙壁上布满了裂缝,门口的铁门锈迹斑斑,看起来早已废弃。但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有灯光闪烁,还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

“里面确实有人,” 林枫用望远镜观察着,“陈警官,麻烦你安排警力,包围老瓷厂的各个出口,我们从正门进去,实施抓捕。”

警力布置完毕后,林枫一脚踹开铁门,带领队员冲了进去。厂房里灯火通明,几十台机器正在运转,工人们正在生产高仿瓷器,地上堆满了已经制作好的高仿文物,种类繁多,包括明清瓷器、玉器、青铜器等。

“警察!不许动!” 林枫大喊一声。工人们吓得纷纷逃跑,有的试图销毁证据,却被队员们一一制服。在厂房的中央,有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男人,正在操作一台精密的机器,看到警察冲进来,脸色大变,想要从后门逃跑,却被韩鹏抓住:“别动!你是谁?”“我…… 我只是个工人,不是老板……” 男人颤抖着说。

林枫仔细搜查厂房,在一个办公室里发现了大量的销售记录和客户名单,还有一些关于文物造假技术的研发资料。经过初步清点,厂房里共有高仿文物五百多件,造假机器三十多台,抓获工人和管理人员二十多人。

“林哥,这里有一个保险柜,” 王建军喊道。林枫走过去,打开保险柜,里面装满了现金和几本账本,账本上记录着 “蜂巢” 团伙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根据账本记录,‘蜂巢’团伙的头目代号‘蜂王’,真实姓名不详,负责技术研发和整体管理;还有两个核心成员,代号‘工蜂’和‘采蜂’,分别负责生产和销售,” 林枫说,“我们抓获的这些人,都是底层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没有核心成员。”

陈警官这时走进来:“我们审问了几个工人,他们说‘蜂王’很少来老瓷厂,每次来都是戴着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脸,而且每次来都会更换交通工具,从不多停留。‘工蜂’和‘采蜂’也只是通过电话联系他们,从不出面。”

林枫知道,虽然摧毁了 “蜂巢” 团伙的一个造假窝点,但核心成员还没有被抓获,案件还没有结束。

“陈警官,麻烦你继续审讯抓获的人员,寻找核心成员的线索;我们则根据销售记录和客户名单,追查‘采蜂’的下落,” 林枫说,“只要抓住‘采蜂’,就能顺藤摸瓜找到‘蜂王’和‘工蜂’。”

当天下午,林枫和韩鹏根据销售记录,找到了 “采蜂” 在温州的一个落脚点 —— 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公寓。当他们冲进公寓时,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桌上还放着一杯刚泡好的茶,说明 “采蜂” 刚离开不久。

“看来‘蜂巢’团伙的核心成员很警惕,我们摧毁老瓷厂后,他们就收到了消息,逃跑了,” 韩鹏遗憾地说。林枫看着桌上的茶杯,心里清楚 —— 这场与 “蜂巢” 团伙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