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口女案告破后的第十五天,北郊彻底沉浸在初夏的宁静里。清晨的阳光透过警局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韩鹏正趴在桌上核对巡逻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合着窗外的鸟鸣,构成了一幅安逸的日常画卷。
张卫国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林枫正对着一份案件总结报告皱眉,笑着打趣:“怎么,案子都破了,还在琢磨什么?”
“再梳理一遍细节,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林枫抬起头,揉了揉眉心,“毕竟是凶案,怕有隐藏的线索没发现。”
“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 张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倒是李天,最近魂不守舍的,天天抱着个手机,不知道在看什么。”
两人顺着张卫国的目光看去,只见李天坐在角落,手指飞快地滑动着手机屏幕,时不时发出一声低呼,表情专注得不得了。
韩鹏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后背:“天哥,看什么呢这么入迷?不会是在看美女直播吧?”李天吓了一跳,连忙把手机屏幕转向他们,压低声音:“别瞎说!你们看这个,最近网上都在聊咱们北郊的‘观澜花园’,说里面的公厕装的不是普通镜子,是铜镜!”
“铜镜?” 林枫凑过去,屏幕上是一个本地论坛的热帖,标题赫然写着《震惊!北郊老花园公厕暗藏玄机,铜镜辟邪还是另有隐情?》。帖子里配了几张照片,公厕洗手池上方挂着的果然是古朴的圆形铜镜,镜面打磨得光亮,边缘还刻着简单的云纹。
“这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个镜子吗?” 韩鹏撇撇嘴。
“你不懂,” 李天来了兴致,点开评论区,“你看网友都在说,铜镜在古代是道士的法器,能驱邪避煞。观澜花园开发快十年了,当年开发商特意装铜镜,就是因为那里以前是块‘阴地’,用铜镜镇宅呢!”
帖子下面的评论已经刷了几百条,有人说自己住观澜花园,晚上走在小区里确实感觉阴森森的,但从来没出过事;有人说铜镜是风水布局的一部分,花园的整体设计都是按风水来的;还有人分享了其他小区的类似案例,说不少老开发商都会信这一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观澜花园我知道,” 张卫国走过来说,“在北郊老城区,开发的时候确实闹过一些传闻,说工地挖到过古墓,后来开发商请了风水师来看,才继续施工的。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被网友翻出来讨论。”
“我再查查,” 李天来了劲头,打开搜索引擎,输入 “铜镜 风水 辟邪”,出来一大堆资料,“你们看,古代铜镜确实有辟邪的说法,《抱朴子》里就记载‘以镜照邪,邪不敢近’,还有些地方的习俗,会把铜镜挂在门上、窗户上,用来阻挡煞气。”
林枫看着屏幕上的铜镜照片,若有所思:“观澜花园的开发商当年这么注重风水,说不定小区里还有其他风水布局的痕迹。不过这些都是民间传闻,当个热闹看看就行,没必要当真。”
“话是这么说,但网友聊得太玄乎了,” 李天笑着说,“还有人说,那面铜镜晚上会发光,能照出不干净的东西,说得跟恐怖片似的。”
韩鹏嗤笑一声:“纯属造谣,铜镜就是铜镜,哪有那么神奇?估计是有人故意博眼球。”
当天下午,林枫和韩鹏巡逻路过观澜花园,特意进去看了看。花园里绿树成荫,小路蜿蜒,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在散步,看起来和普通小区没什么两样。公厕位于花园西北角,位置比较偏僻,门口爬满了藤蔓。走进公厕,洗手池上方的铜镜果然和网上照片一样,古朴厚重,镜面映出人影,带着一丝淡淡的铜锈味。
“这镜子确实有些年头了,” 韩鹏伸手摸了摸镜面,冰凉粗糙,“边缘还有磨损,看来真的挂了快十年了。”
林枫环顾四周,公厕的位置确实比较隐蔽,周围没有监控,光线也有些昏暗。“难怪网友会觉得阴森,” 他说,“不过也就是位置偏了点,没什么特别的。”
走出公厕,遇到一位遛狗的老人,林枫上前搭话:“大爷,您在这小区住多久了?”
“快十年了,从小区建成就搬来了,” 老人笑着说,“这小区挺好的,环境好,邻里也和睦,就是西北角那块有点偏,晚上很少有人去。”
“您知道公厕里的铜镜吗?我看网上说能辟邪。”
老人摆摆手:“嗨,那都是开发商搞的噱头!当年小区开发的时候,旁边是块乱葬岗,大家都不愿意买,开发商就请了风水师,装了这面铜镜,还把花园的小路修成了‘八卦形’,说是能镇住煞气。其实啊,就是骗骗那些信风水的人,这么多年了,小区也没出过什么怪事。”
林枫点点头,和老人道别后,对韩鹏说:“看来就是开发商的营销手段,网友过度解读了。”
韩鹏耸耸肩:“可不是嘛,现在网上什么都能炒起来,一点小事就能传得神乎其神。”
回到警局,李天还在研究铜镜的话题,看到他们回来,连忙问:“怎么样,林哥,你们去看了吗?铜镜是不是真的很玄乎?”
“就是一面普通的老铜镜,没什么特别的,” 林枫说,“小区老人说了,是开发商当年的营销手段,没必要当真。”
李天有些失望,但还是不死心:“可网友还有其他说法呢,说观澜花园的风水布局特别好,住在这里的人都顺风顺水,是不是真的啊?”
张卫国笑着说:“风水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咱们当警察的,只信证据和事实,别跟着网友瞎起哄。”
李天点点头,虽然不再追问,但还是忍不住刷新着论坛,看着网友们热烈的讨论,心里隐隐觉得,这看似普通的铜镜和风水传闻,背后似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