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躲避追捕,包德发误打误撞闯进了阿依达难民营。高墙上的涂鸦记录着这个营地的历史,狭窄的巷道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

饿极了的包德发接过救济粮时,戏瘾又发作了。他跳上一个破木箱,对分发食物的UN工作人员喊道:“我是联合国难民署的特派观察员!”

这话如同石子投入静水,瞬间激起了千层浪。难民们立刻围上来,用各种语言诉说着苦难。包德发一句也听不懂,却装模作样地点头记录,实际上在本子上画卡通小人。

夜幕降临时,包德发发现自己根本脱不了身。热情的难民给他安排了“最好的住所”-一顶漏风的帐篷,还派了五个孩子“保护”联合国大人。

凌晨时分,包德发企图翻墙逃走,却不慎栽进一个蓄水池。被捞起来时他浑身湿透,却灵机一动:“我在检测水质!”

为证明自己的话,他当场豪饮几大口。结果当天晚上就腹泻不止——那水池其实是营地的污水处理池。

在难民营的十天里,包德发阴差阳错地调解了几起邻里纠纷(主要靠比手画脚),还帮忙修好了水泵(纯粹是瞎蒙)。当他终于溜走时,难民们居然依依不舍地送给他一顶手工绣的帽子。

后来包德发才知道,那顶帽子的图案在当地文化中意思是“麻烦精”。

杰里科的古遗址在烈日下蒸腾着热气,考古队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发掘。包德发溜进去时,恰巧听见两个教授在讨论新发现的陶片。

“这片遗址可能改写耶利哥的历史。”白发苍苍的英国教授激动地说。

包德发的眼睛立刻亮了。他躲到废墟后面,掏出宾馆的便签本,用彩笔画了张潦草的“祖传地契”,还故意做旧揉皱。

“保安!保安!”包德发举着地契冲进发掘现场,“这整片遗址都是我曾曾祖父的果园!要求立即停止挖掘并返还祖产!”

考古队员们面面相觑。包德发越发得意,指着地契上的歪扭字迹:“看!这里明确写着‘包氏橄榄园’!”

正当保安要将他拖走时,一个年轻的考古助理突然惊呼起来。在新出土的希伯来陶片上,清晰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圆圈中间一道竖线,酷似汉字“包”。

现场顿时炸开了锅。教授们围过来激烈讨论,有人甚至猜测古代腓尼基人与中国商朝可能存在的联系。

包德发自己也傻眼了。他当然不知道,那其实是考古队厨子做的标记-表示“包先生订的午餐”。

但为时已晚,当地记者已经拍下照片,《耶路撒冷邮报》次日头条:《中国男子声称拥有杰里科遗址,神秘陶片佐证惊人说法?》

阴差阳错间,包德发居然被请去参加一个非正式和平对话会。会谈在隔离墙两侧同时进行,通过视频连线。

包德发原本只是想蹭吃蹭喝,特别是会议桌上的中东甜点让他垂涎三尺。当双方代表争论不休时,他偷偷将一盘库纳法拉到自己面前大快朵颐。

不料镜头突然对准了他,满嘴糖丝的包德发急中生智,闭眼做冥想状:“我在感受和平的频率...”

就在这时,空袭警报突然响起。包德发吓得钻到桌底,慌乱中抓到手边的文件就折-那正是当天要签署的临时停火协议。

“纸飞机?”以方代表惊讶地看着从桌底飞出的纸飞机划过视频画面。

令人意外的是,巴方代表突然笑了:“我小时候常和犹太邻居的孩子玩这个。”

接下来的半小时,双方代表竟回忆起了童年游戏。临时休战一天的协议意外达成,虽然第二天冲突依旧,但那短暂的和平却被媒体称为“纸飞机奇迹”。

包德发对此毫不知情,他只是在桌底吃完了整盘甜点。

本·古里安机场的海关大厅里,包德发正在做最后表演。他把从难民营带来的橄榄枝编成头冠戴在头上,自称“和平使者”。

海关官员面无表情地打开他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用塑料袋装着的泥土,标签上写着“圣墓泥土”(其实是从法迪老人橄榄园挖的)。

“这是什么?”官员指着最底下的陶罐。

包德发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死海古卷碎片!要不要?给你优惠价!”

x光机显示罐子里全是偷带的鹰嘴豆泥。在证据面前,包德发终于蔫了。

判决书上,他被禁止入境五十年。按手印时,他故意用了沾满豆泥的手指,留下了一个油腻的指纹。

登机前,包德发回头望了一眼这片带给他无数麻烦的土地。突然,他在送行的人群中看到了老法迪和阿依莎。女孩举起手挥了挥,眼中带着几分笑意。

包德发忽然觉得心里某处柔软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原状-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不知何时被塞进了一个橄榄木十字架。

“亏了亏了,”他嘟囔着计算,“这玩意儿要是卖掉能换多少张饼啊...…”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包德发不知道的是,他的dNA样本正在某个实验室里等待检测。一段更加荒诞的地中海之旅,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