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纽黑兰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包德发正在共鸣茶馆里手忙脚乱地接雨水——屋顶又漏了。丽莎举着一封被雨水打湿的快递跑了进来,差点在湿滑的石板路上摔个跟头。

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转寄来的,寄件方是.…..好莱坞古德曼影业?丽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包德发用袖子擦擦手,拆开烫金信封。里面是一份制作精美的邀请函,纸张厚实得能立起来。他眯着眼念道:

致尊敬的包德发大师:

鉴于您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卓越成就,第97届好莱坞国际电影节特邀您担任文明对话单元评委会主席。同时,古德曼影业诚意邀请您担任史诗巨制《彩虹桥》首席文化顾问.…..

随信附着一张手写便笺,字迹龙飞凤舞:

大师,我读过您所有的故事。是时候让世界看到真正的智慧了。

—哈里森·古德曼

又及:已为您和令媛预订了头等舱机票。

丽莎担忧地皱眉:这个古德曼是出了名的商业片制片人,他去年那部《神秘亚马逊》把土着文化拍成了奇幻冒险,还在雨林场景里加入了会说话的树精…...

包德发却盯着宣传册上《彩虹桥》的剧情简介出神。片中要探讨的文明对话主题,竟与他这些年的修行不谋而合。宣传册最后一页,用烫金字体印着预算:1.8亿美元。

或许..….他轻抚着来自毛利长老的绿石吊坠,好莱坞才是最难修行的道场。

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私人航站楼里,空调冷得让包德发直打哆嗦。哈里森·古德曼带着八个助理亲自迎接,这位满头银发的制片人身着价值不菲的夏威夷花衬衫,脖子上却挂着一串藏式念珠。

大师!古德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您比我想象中还要...…有特色!这袈裟的颜色太棒了,在镜头前一定会很出彩!

前往比弗利山庄的加长林肯里,古德曼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规划:我们已经搭建了1:1的喜马拉雅寺庙,在非洲草原实景拍摄,还要去南极取景.…..主演正在考虑莱昂纳多或汤姆·克鲁斯…...

包德发望着窗外飞逝的棕榈树,突然打断:古德曼先生,您知道我在南极差点丧命的经历吗?那是在冰缝里卡了六个小时,体温降到危险值…...

制片人愣了一下,随即大笑:当然!这就是第三幕的高潮戏!我们已经设计了最震撼的冰缝救援场景,要用到最新的虚拟制片技术!对了,您觉得让救援直升机在最后一刻出现怎么样?

丽莎在桌下轻轻踢了父亲一脚,但包德发已经陷入沉默。

《彩虹桥》开机仪式在派拉蒙片场举行。红毯两侧挤满记者,闪光灯将夜晚照得亮如白昼。包德发穿着古德曼特意为他定制的崭新绛红色袈裟,感到前所未有的窒息。袈裟的材质过于光滑,让他总觉得会从肩膀上滑落。

微笑,大师!古德曼在耳边低语,《娱乐周刊》的记者在拍照!

矛盾在拍摄首日就爆发了。导演斯蒂芬·怀特要求包德发在镜头前展示。

只需要撒一把辣椒粉,我们再后期加上特效光波,怀特比划着,观众就爱看这个。

包德发摇头:修行不是杂耍。

听着,怀特的耐心耗尽,我尊重你的文化,但你也得尊重电影的艺术!我们不是在拍纪录片!

更让包德发难以接受的是剧本的篡改:他在非洲救助幼狮的经历被改成驯服猛兽,在南极的生死考验变成了与企鹅共舞的喜剧桥段。

当晚,包德发在比弗利山庄酒店的总统套房内打坐,却被隔壁派对的震耳音乐打断。他愤怒地抓起桌上的水晶烟灰缸,差点砸向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娱乐新闻—主持人正在调侃他的奇特造型。

某天深夜,迷失中的包德发偶然走进好莱坞山的一家古董店时光胶囊。九十岁的老店主麦克斯曾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着名演员,如今守着满店的记忆度日。

又一个被星光灼伤的眼睛。麦克斯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来找什么?名气?永恒?

包德发凝视着墙上玛丽莲·梦露的旧照:我在找真实的表达。

麦克斯带他来到地下室,这里收藏着过气明星的遗物:卓别林的手杖、赫本的戏服、猫王的吉他..….

看这些星星,麦克斯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他们曾经比太阳还耀眼,现在呢?只剩下这些落满灰尘的物件。你想要传递的智慧,能比这些影像更持久吗?

包德发触摸着卓别林手杖上的磨损痕迹,突然泪流满面。

《彩虹桥》拍摄陷入僵局。主演无法理解角色动机,导演与编剧矛盾激化。古德曼急得在片场大发雷霆。

也许,包德发提议,我们该换个方式。

他带着整个剧组来到圣莫尼卡海滩。清晨的曙光中,他让演员们闭上眼睛感受海浪。

不要表演修行,他轻声说,成为海浪,成为风,成为光。

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当演员们真正静下心来,他们的表演突然变得生动真实。更神奇的是,晨练的路人被这一幕感染,自发加入静坐。无人机拍下的画面在网络上引爆热议。

《好莱坞报道》以头版刊发《海滩上的觉醒:一个修行者如何改变好莱坞》。一夜之间,包德发成了现象级人物。

古德曼欣喜若狂:大师!我们要改变电影史了!刚刚Netflix来电话,想要买下流媒体版权!

但包德发保持着清醒。他在威尼斯海滩租下一个小仓库,开办免费的心灵工作坊。最初只有几个失业演员,渐渐地,当红明星也开始悄悄来访。

在这里,包德发对学员们说,我们不做秀,只做自己。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苛刻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在专栏中写道:在这个造梦工厂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真实。

电影拍摄接近尾声时,危机降临。投资方要求加入大量商业元素:要让主角获得超能力,要加入爱情线,要设计大型动作场面。

古德曼在包德发的仓库里痛哭流涕:大师,我撑不住了。如果不同意修改,他们就要撤资。

包德发沉默良久,突然站起身:那就让他们撤资。

在所有人的惊愕中,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这部电影。

包德发变卖了纽黑兰的茶馆,捐出全部积蓄。更令人惊讶的是,曾经参加他工作坊的影视工作者纷纷无偿加入:奥斯卡获奖摄影师、艾美奖得主剪辑师、甚至还有几位一线明星。

他们在好莱坞标志下的露天剧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真实电影节。没有红毯,没有闪光灯,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当一位毛利战士与西藏僧人相拥共舞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这个画面通过直播传遍世界,古德曼在监视器前泣不成声。

《彩虹桥》最终以纪录片形式问世。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炫目特效,却在戛纳电影节引发轰动。

首映式上,包德发站在曾经让他迷失的红毯上,平静地说:好莱坞可以造梦,但真正的梦想,来自每个平凡的灵魂。

散场后,古德曼悄悄告诉他:大师,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包德发回到威尼斯海滩的仓库,继续他的工作坊。不同的是,现在这里成了好莱坞的一个传奇角落。

某天黄昏,包德发在沙滩上打坐时,丽莎带着他留在世界各地的圣物出现了。

她微笑着说,我想你还需要这些。

包德发看着那些圣物,第一次感到如此轻松。他知道,真正的修行不在任何地方,又无处不在。

远处,好莱坞山上的标志在夕阳中闪耀。海浪声中,他仿佛听见了所有文明的回响。

包德发在威尼斯海滩的小仓库意外走红后,收到了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份特殊邀请。人类学系主任玛格丽特·韦伯斯特博士亲自致电:

包先生,我们正在筹备一个跨文化研究项目都市修行者,希望您能来担任特聘研究员。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背景,正是研究现代修行的绝佳实验室。

丽莎一边帮父亲整理仓库,一边担忧地说:爸,芝加哥和好莱坞可不一样。那里有全美最复杂的种族构成,还有严峻的都市问题...…

包德发却盯着邀请函上的课程大纲出神:都市修行...这不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吗?在摩天大楼间,在贫民窟里,在钢铁丛林中,修行又该是什么样子?

他想起在纽黑兰时,玛拉玛长老说过:真正的考验不在圣地,而在尘世。”

十一月的芝加哥,密歇根湖吹来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包德发裹紧了他的旧袈裟,在芝加哥大学附近的公寓里冻得直哆嗦。

爸,你就不能买件羽绒服吗?丽莎无奈地看着父亲执意要保留的修行装扮。

第一天的研讨会上,包德发就遭遇了挑战。社会学教授理查德·斯通直接质疑:包先生,您的那些修行方法,在贫民区的枪声面前有什么意义?

当晚,包德发独自走在63街附近,亲眼目睹了一场帮派冲突。警笛声中,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修行如此苍白无力。

转机出现在一家名为灵魂厨房的社区食堂。老板娘大妈妈露西是个非裔老太太,在这里为贫困人群提供免费餐食已经二十年。

所以你是个修行者?露西一边搅动着巨大的汤锅一边说,那就别光说不练,来帮忙削土豆。

包德发挽起袈裟袖子,在厨房里一干就是一周。起初,食客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他,直到某个寒冷的夜晚,他默默为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多盛了一勺炖菜。

你知道吗,露西在某天收工时对他说,修行不是打坐,是让饥饿的人吃饱。

包德发开始在灵魂厨房开办非正式的禅修课。起初只有零星几个人,直到某天,一个叫马库斯的年轻人带着他的说唱团队来了。

大师,马库斯挑衅地说,你能让这些活在绝望中的人找到平静吗?

包德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放起了一段非洲鼓点:让我们先用身体感受节奏。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街头青年很快被这种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节奏的修行方式吸引。包德发把禅修与街头舞蹈结合,把呼吸练习与说唱韵律融合。

就在项目渐入佳境时,危机突然降临。开发商要收回灵魂厨房所在的建筑,改建成高档公寓。社区民众组织抗议,但势单力薄。

包德发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联系了在好莱坞认识的媒体朋友,又动员了芝加哥大学的师生。在一个寒冷的周六早晨,数百人在建筑前组成人墙,包德发带领大家进行静默抗议—用冥想的方式表达诉求。

电视台的直升机在上空盘旋,直播画面传遍全国。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下午:开发商的老板在电视上认出了包德发—正是曾经在好莱坞帮助过他女儿戒毒的修行者。

灵魂厨房保住了,包德发却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开始系统性地研究芝加哥不同族裔社区的修行传统:波兰天主教徒的晨祷、墨西哥移民的亡灵节仪式、华裔家庭的祭祖习俗.…..

他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都市修行学成了最热门的课程。课堂上,他让学生们走进不同社区的教堂、寺庙、清真寺,亲身体验各种修行方式。

修行没有高低之分,包德发在期末讲座上说,只有适不适合。在监狱里可能是默祷,在交易所可能是深呼吸,在贫民区可能就是为一碗热汤感恩。

芝加哥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风雪。包德发和学生们在灵魂厨房帮忙分发御寒物资。深夜,他们在返程途中发现一个无家可归者蜷缩在地铁站口,已经冻得失去意识。

包德发毫不犹豫地脱下袈裟裹住老人,和学生们轮流用体温为老人取暖,直到救护车在积雪中艰难驶来。

这一幕被路过的记者拍下,第二天登上了《芝加哥论坛报》头版。标题是:《真正的圣人不在寺庙,在街头》。

项目结束前夕,包德发在芝加哥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都市修行图谱。展品不是文物,而是普通芝加哥市民的修行故事:一个股票交易员的午间冥想角落,一个护士的夜班祈祷文,一个学生的地铁阅读时光...…

展览的压轴作品是包德发自己的袈裟—上面现在沾着厨房的油渍、街头的尘土、医院的消毒水痕迹。

这才是修行者真正的法衣,他在开幕式上说,沾满生活的印记。

离开芝加哥的那个早晨,包德发在奥黑尔机场的候机厅里,看见电视上正在播放灵魂厨房扩建的消息。马库斯和他的说唱团队为扩建工程创作了新歌,歌词里提到了那个穿袈裟的中国老头。

丽莎轻声问:爸,下一站去哪里?

包德发看着窗外起落的飞机,平静地说:我想先回加德满都。是时候把这一路学到的,好好消化了。

飞机掠过芝加哥天际线,包德发轻轻抚摸着袈裟上的污渍,第一次觉得它们比任何圣物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