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锦鲤厨娘在边关的团宠日常 > 第127章 一碗热粥,插勺不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一碗热粥,插勺不倒

去河北的官道上,三千精兵护送着十几辆大车,一路烟尘。

车上装满了粮食、药材,还有一口口大铁锅。

三天后,队伍到了清河县。

还没进城,车帘一掀,一股霉味和尘土混杂的气味就扑了进来,让林小鱼心里咯噔一下。

眼前的景象,比她想的还要糟。

天色灰黄,地也干裂得不成样子。

路边零零散散坐着些人,瘦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眼神空洞,看到车队过来都懒得抬头。

这才是真正的灾区,比奏折上的字残酷多了。

“夫人,我们就在城外这片空地扎营施粥吧,城里……太乱了。”

当地县令王大人顶着一张蜡黄的脸迎上来,眼神躲闪,讨好的笑容里透着心虚。

车队在城外的一片空地停下。

陆沉的亲兵很熟练,很快清出场地,把十几口大锅一字排开,垒灶生火,动作麻利,没一句废话。

周围的灾民被这动静惊动,远远围了过来,麻木的脸上带着习惯了的怀疑。

他们见过官府赈灾,领到的多是能照见人影的米汤,有时候为了抢一碗粥,还会打起来。

林小鱼下了马车,利落的脱下外衫,只穿着一身方便干活的粗布衣裳,挽起袖子就要上前。

“安乐夫人!”

那王县令看到,连忙上前拦住,一脸为难,“这、这怎么能让您亲自动手?而且……您带来的这些杂粮、豆子,还有……肉骨头?夫人,使不得啊。赈灾得省着点来,一锅熬得太稠,后面的人就没得吃了。依下官看,还是先用官仓的陈米熬些稀粥,让每个人都能喝到才是……”

林小鱼冷冷的瞥了他一眼:“王大人是觉得,我在边关学来的赈灾法子,还不如你这套清汤寡水的说法?”

王县令被她看得一哆嗦,还想再说,却对上了一道冰冷的视线。

陆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林小鱼身边,手按在腰间的刀柄上,声音很沉:“夫人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王大人是想不听圣旨,还是想试试我的刀?”

王县令瞬间汗都下来了,连连摆手:“不敢,不敢,下官只是建议,一切全凭夫人做主!”说完,灰溜溜的退到了一边,眼神却阴沉下来。

林小鱼没再理他,走到大锅前,接过一个巨大的木勺,亲自搅动锅里已经开始冒热气的杂粮。

很快,一股浓得不讲道理的香气从锅里飘了出来。

锅里飘出小米、糙米、豆子和肉骨头混在一起的香味,不管不顾的钻进每个人的鼻子里,唤醒了他们早就麻木的味觉。

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使劲闻了闻,怀里饿得只剩哼哼声的孩子竟然也伸长了脖子,发出微弱的渴望声。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没神采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还在怀疑的灾民们,开始不自觉的往前挪动,喉咙滚动,吞着口水。

林小鱼没用官仓里精贵的白米,锅里熬的是田二井提前运来的杂粮。

关键的是,每口锅里都扔了几根敲碎的猪骨和肉皮,这是她向陆沉特意要的。

在边关时她就知道,灾年里,一点点荤腥,就能勾起人活下去的念头。

粥熬得差不多了,浓稠的插上勺子都不会倒。林小鱼又让人把早就泡发的干菜叶倒进去搅匀,那股香味变得更有层次,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叫。

“开棚,施粥!”林小-鱼扬声道。

士兵们立刻搬来长桌,摆好一排粗瓷大碗。

灾民们骚动起来,下意识就想往前挤。

陆沉站在高处,目光冷冷一扫,那股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杀气,像一盆冰水浇下,瞬间让骚动的人群安静了。

他没说话,但所有人都读懂了那眼神里的警告:谁敢乱,谁就倒霉。

“大家不要急,排好队,人人都有。”

林小鱼的声音清亮温和,“老人和孩子先来。”

队伍慢慢排了起来。

第一个走到锅前的是那个抱孩子的女人,她看着锅里浓稠喷香、冒着热气的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林小鱼亲手给她盛了满满一大碗,还特意多舀了些软烂的菜叶和肉糜。“快去吃吧,小心烫。”

女人接过碗,滚烫的粥碗像是很重。

她没急着自己吃,而是用嘴唇试了试温度,吹了又吹,才小心的舀了一勺,喂给怀里已经瘦得脱相的孩子。

那孩子尝到久违的食物,干裂的嘴唇蠕动着,立刻爆发出惊人的力气,大口吞咽起来,含糊不清的喊了声“娘……饿……”

女人的眼泪“唰”的就下来了,在脸上冲出两道泥痕。

她抱着孩子,对着林小鱼就要下跪。

“使不得!”林小鱼赶紧扶住她,“快去旁边坐着吃,别凉了,磕头不顶饿。”

这句实在话引得周围人一阵低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的走上前,他看着林小鱼年轻的面容和沾着灰尘的脸颊,忍不住问:“夫人……这粥……真舍得放这么多料?”

林小鱼一边盛粥,一边笑着回答:“老人家,这锅粥,用的是从京城、山东、河北各地凑来的粮食,不止有官粮,还有很多善心人捐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百家粥。”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一张张被饥饿折磨的脸,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咱们就能活下去。这粥是大家伙儿凑的,就是希望咱们所有人能互相扶持,一起把这个难关渡过去。今天你喝我一口粥,明天我借你一把力,天大的坎儿,也能迈过去!”

一番话说完,排队的灾民们都安静了。

百家粥这个名字,像一股暖流,一下子就流进了他们干涸的心里。

他们不再是孤零零等死的灾民,而是成了互相扶持的一家人。

人群中,一个瘦高的汉子领了粥,没立刻吃,而是对着林小鱼深深鞠了一躬,眼眶通红:“夫人,您是大好人!我们……我们之前还听信那些鬼话,骂您是妖孽……”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林小鱼打断他,把一碗粥递给旁边一个眼巴巴看着的小姑娘,“填饱肚子最要紧。吃饱了,才有力气活下去,才有力气分得清谁是人谁是鬼。”

汉子红了眼圈,不再多说,端着碗走到一边,滚烫的泪水掉进粥里,他却毫不在意,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一时间,空地上只剩下呼噜呼噜喝粥的声音。

那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生命力,将这片土地上的死气一点点驱散。

翠儿在旁边帮忙发碗,看着自家夫人额上挂着汗珠,脸上沾了点灰,在热气腾腾的粥锅后忙碌着,身影单薄却坚定。

她忽然觉得,京城里那些骂夫人是妖孽的人,真是瞎了眼。

陆沉一直站在不远处,他看着林小鱼把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几句话就化解了县令的刁难,用一锅粥就安抚了人心。

他想起了京城里那些恶毒的童谣,嘴角扯出一个冰冷的弧度。

京城的人说她带来灾祸,可她却在这里,亲手把活下去的希望一勺一勺舀给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

陆沉看着这一幕,只觉得那些传谣言的人都该死。

一个亲兵悄悄的凑到陆沉身边,压低声音,满眼都是崇拜:“将军,夫人可真厉害!这粥闻着太香了,比咱们伙房做的都香!弟兄们都说,跟着夫人赈灾,心里敞亮!”

陆沉瞥了亲兵一眼,没说话,但紧绷的下巴松了些。

他的目光落在林小鱼忙碌的身影上,再也移不开。

夕阳落下,暖光照着这片土地。

林小鱼的手臂已经酸的快抬不起来,但看着那些捧着粥碗、脸上有了血色的人,她又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林小鱼知道,施粥只是第一步。

不远处,退到一边的王县令看着眼前的景象,脸色十分难看。

他对着身后的师爷使了个眼色,嘴唇动了动,无声的说了几个字:“粮食……不能动。”

师爷会意的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悄悄退了下去。一场关于粮食的争斗,就要在暗地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