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锦鲤厨娘在边关的团宠日常 > 第175章 膳学传世,福泽万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5章 膳学传世,福泽万代

长公主的话,让林小鱼那个模糊的想法彻底清晰起来。

夜里,陆沉处理完军务回到房中,灯火下,林小鱼还没睡。她趴在桌上,面前摊着一堆纸,上面画着奇怪的图样,嘴里还小声念叨着什么。

“你在画什么?”陆沉放轻脚步走过去,从背后轻轻圈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

“我在想,怎么才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林小鱼头也没抬,指着纸上一张学堂样子的草图,“不光是边关,是整个苍梧的百姓。”

她转过头,眸子在烛光下亮亮的:“陆沉,我想办一所学堂,专门教人做饭。不收钱,也不管是谁,只要想学,都能来。”

陆沉的呼吸停顿了一下。

林小鱼越说越来劲:“你想啊,学堂出来的学生,可以先送去军营改善伙食,让士兵们吃饱饭,打仗更有力气。伤兵也能吃的好点,恢复的更快。之后再派人去各地,教老百姓种土豆红薯,把不好吃的东西做的好吃,再教他们怎么存粮食过冬……”

这个大胆又实在的想法,就这么从她嘴里说了出来。

陆沉沉默了很久。他想到的,是这个计划背后的巨大好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能让几十万大军吃饱的后勤,比一支精兵还重要。把这个本事教给老百姓,更是能从根本上稳定天下。

他收紧手臂,把林小鱼抱的更紧,声音低沉有力:“好。你想做,我陪你。”

第二天,陆沉陪着林小鱼,把那份详细的计划书送到了御书房。

新皇萧景睿看着计划书,久久没有说话,眼中满是赞赏。可朝堂上,几个老臣已经忍不住了。

“荒唐!简直是荒唐!”一个礼部老尚书气的胡子都抖了,“厨子是下九流的行当,怎么能开学堂,跟圣人学问放一块儿?国公夫人这么干,把我们朝廷的脸面往哪放?这传出去,不是让天下读书人笑话吗!”

“是啊陛下,这太伤国体了,不行!”

反对的声音一个接一个。

“有什么不行的?”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太子站了出来,他平时很温和,这会儿却很坚定,“我倒觉得,国公夫人这是大好事。圣人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都饿着肚子,还谈什么礼义廉耻?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来的国之根本?”

“太子殿下说得对。”田景轩也一瘸一拐的站了出来,他腿脚不好,声音倒是很响,笑嘻嘻的补充道,“各位大人府上的山珍海味,不也是厨子做的?怎么,吃的时候一个劲夸,现在倒嫌弃人家的出身了?真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他这话虽然粗,却让几个老臣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

就在两边吵得厉害的时候,龙椅上的皇帝终于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很有分量。

“都给朕闭嘴。”

皇帝拿起那份计划书,目光越过众人,落在林小鱼身上:“朕准了。不但准了,朕还要亲自给这学堂赐名——天下膳学堂!”

皇帝发了话,再没人敢反对。

为了彻底堵住那些人的嘴,也为了让学堂有真本事,林小鱼亲自出马,开始组建她的导师团队。

她第一个找的,就是京城第一酒楼“一品锅”的大厨,刘一刀。

刘一刀脾气爆,手艺好,是京城厨子里的头一号人物。听说林小鱼请他去做什么学堂的教习,他把那把跟了他三十年的菜刀“哐”一声剁在案板上,刀身嗡嗡响,他连连摇头。

“不去!一个边关来的黄毛丫头,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配老夫去教?老夫的徒弟,哪个不是求着来的!”

林小鱼不生气,微笑着从食盒里端出一碗清汤。

“刘师傅尝尝我这道开水白菜。”

刘一刀斜着眼,本不想理,可那汤清的跟水一样,偏偏一股说不出的鲜香钻进他鼻子里,勾起了他的馋虫。他到底没忍住,拿起勺子尝了一口。

只一口,他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

这汤看着清汤寡水,味道却醇厚无比,无数鲜味在嘴里炸开,最后又变成一种纯粹的鲜美。这是他一辈子追求的厨艺境界。

“这……这汤头……是怎么吊出来的?”他声音都有点抖,看向林小-小鱼的眼神彻底变了。

林小鱼微微一笑:“刘师傅要是肯来膳学堂,咱们可以天天切磋,一起研究。”

刘一刀那张老脸瞬间涨得通红,他看看那碗汤,又看看自己的菜刀,憋了半天,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我去!”

搞定了刘一刀,林小鱼又通过田景轩的关系,请来了退休在家的前御膳房总管李公公。最后,她亲自上门,将一份客座教习的聘书,恭恭敬敬的递到了福慧长公主面前。

当天下膳学堂的导师名单公布时,整个京城都安静了。山长林小鱼,教习是京城第一名厨刘一刀和前御膳房总管李公公,甚至还有福慧长公主做客座教习。

一个民间大厨,一个御膳总管,再加上一个长公主。这组合谁都没想到,但也强大到没人敢再多说一个字。

那些之前喊着“有伤国体”的言官,一个个都闭上了嘴。

膳学堂正式开学那天,招来的第一批学生,大多是些穿得破破烂烂的穷苦少年,还有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眼神没什么光彩的伤兵。他们站在崭新的学堂前,眼神里满是迷茫和不安。

开学第一课,林小鱼直接带着所有人扛着锄头,走到了学堂后山新开垦的田地里。

她卷起袖子,亲自示范怎么把土豆种进土里。

“你们要记住,”林小鱼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或沧桑的脸,认真的说,“一个好厨师的根,不在灶台,在咱们脚下的土地。只有爱惜粮食,才能做出真正温暖人心的食物。你们以后的任务,不只是做山珍海味,更是要让更多的人,不再挨饿。”

她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声音里多了一丝温柔,“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一个吃得饱饭的世界里长大。”

转眼一年过去。

膳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带着他们的手艺,奔赴苍梧王朝各地。

在边关,吃上了膳学堂学生做的红烧肉,士兵们打仗都更有劲了。

在南方水灾区,学生们支起大锅,教灾民用发芽的土豆做饼子,让很多人活了下来。

林小鱼的名声越来越大,说书人讲着她的故事,老百姓都说她好。她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

事业越来越好,林小鱼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

陆沉推掉了很多应酬和军务,每天最要紧的事,就是陪着林小鱼在花园里散步,看着她吃饭。他甚至还自己跑到厨房,学着做些孕妇爱吃的酸甜口味的小吃。他亲自下厨,虽然被油烟呛到咳嗽,手上也烫了泡,但还是很高兴,看着林小鱼的时候眼神很温柔。

临盆前一个月,国公府收到了一封从北狄寄来的信。

信是乌恩其亲手写的,汉字写得歪七扭八,但意思很清楚。他谢谢林小鱼给了他和部落一条新的活路,信里还附了一份贺礼,祝贺她快要生孩子了。

当那份贺礼被打开时,屋子里的人都安静下来,看着那礼物说不出话。

贺礼是上百张雪白的狼皮,每一张都找不出一根杂毛,摸上去又软又滑。这在草原上是十分珍贵的宝物,现在却被送来,给他们未出生的孩子做襁褓和冬天的衣服。

过去的敌人,现在已经真心佩服他们了。

终于,在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镇国公府的内院里,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从产房里传了出来。

守在产房外的陆沉身体一僵,立刻推开门冲了进去。

“生了!生了!是个小公子!母子平安!”稳婆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满脸是笑的跑出来报喜。

陆沉的目光直接落在了床上。林小鱼脸色苍白,头发被汗湿了,正笑着看他。他快步走到床边,又在离床几步远的地方停住,好像怕自己会惊扰到她。

他看看床上虚弱的妻子,又看看稳婆怀里那个皱皱的、红红的小婴儿,一时间手都不知道该往哪放。

这个带兵打仗的男人,看着眼前的妻子和孩子,心里又慌又喜。

“抱…抱抱他吧。”林小鱼轻声说。

陆沉伸出手,他那双握刀很稳的手,现在却抖了起来,试了好几次,都不敢去接那个软软的小婴儿,生怕自己手重伤到他。

最后,他只是用指节,小心翼翼的碰了碰婴儿温热的小脸,然后弯下腰,在林小鱼汗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

“小鱼,辛苦你了。”他的眼眶红红的。

孩子满月那天,国公府请了很多客人,夫妻俩给孩子取名叫“念安”,陆念安,意思是心里念着天下,年年都平平安安。

宴席上,皇帝竟然亲自来了,还带来了一份谁都想不到的赏赐,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

“我今天下旨,封陆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管理全国的军队。”皇帝抱着小小的陆念安,孩子在他怀里也不哭闹,他笑着对陆沉和林小鱼说,“我的江山,武有陆帅,文有膳学堂,真是太好了。我希望你们一家,就留在京城,留在我身边,帮我一起开创一个真正太平的时代。”

这话一说出来,满屋子的客人都跪下高呼万岁。

很高的荣耀和富贵,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要被留在京城。

是接受这份荣耀,留在繁华但处处是麻烦的京城,当一个权力很大的臣子?还是拒绝它,回到原来有风沙和做饭的烟火气,但也自由自在的边关?

一个重要的决定,落在了林小鱼和陆沉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