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 > 第69章 平静的日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书的宣传浪潮,如同一声悠长而热烈的锣鼓,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张陆桉的,是一片骤然降临的宁静。出版社的催稿电话、密集的媒体访谈、签售会上的喧嚣与闪光灯……所有这些曾填满他日程表的项目,都已悄然退场。他仿佛一个刚刚结束长途跋涉的旅人,终于卸下了沉重的行囊,得以站在熟悉的家门口,深深地、舒缓地呼吸。

生活,回归到一种近乎透明的简单节奏。

上午,他总是准时出现在大学的讲台上。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讲台边缘投下斑驳的光影。粉笔灰在光柱中轻轻飞舞,他沉稳的声音回荡在空间里,讲解着那些他烂熟于心的理论与案例。置身于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之间,感受着知识在无声地传递与碰撞,他感到一种久违的、纯粹的充实。这里没有市场的算计,没有浮名的干扰,只有思想的清泉潺潺流淌。偶尔有学生在下课后拿着他那本新书来请他签名,他会温和地笑笑,签上名字,再简单交谈几句,那感觉不像是对一个“作家”的追捧,更像是师长与晚辈之间一次平常的交流。这种氛围,让他安心。

下午的时光,则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期待。当时钟指向四点,他会合上备课本,收拾好公文包,步履轻快地走向停车场。那辆黑色的吉普车,如同一个沉默而可靠的伙伴,早已在那里等候。驾驶着它穿行在午后渐趋繁忙的城市街道,目的地明确而唯一——黄亦玫的公司。

他通常会把车停在老地方,那个距离大厦门口不远不近的临时停车位。既不显得过于张扬,又能确保她一出大门,视线便能轻易捕捉到。他有时会靠在车身上,看着大厦里形形色色的人进进出出;有时则坐在驾驶室里,放一首舒缓的轻音乐,翻阅手机里关于草原风光的图片,心却早已飞向了那片即将踏足的广阔天地。

当黄亦玫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旋转门口时,他一天的等待便有了最圆满的落点。她常常带着一丝忙碌后的倦意,高跟鞋敲击着地面,发出清脆而略显急促的声响。但在看到他和那辆吉普车的一刹那,她脸上的表情总会瞬间生动起来。那是一种混合着惊喜、安心与归属感的微妙变化,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漾开圈圈温柔的涟漪。

“等很久了吗?”她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带来一阵淡淡的、属于办公室的馨香,混合着窗外城市的尘嚣。

“刚到。”他总是这样回答,尽管他可能已经看了好几次时间。

接下来的节目,通常是寻找一家合意的餐馆。他们像一对探索城市的味蕾冒险家,有时会光顾某家藏在巷弄深处的、口碑颇佳的老店,有时则会尝试新开的、装修别致的网红餐厅。美食成了他们之间最好的粘合剂与话题引子。在氤氲的食物香气中,他们交换着一天的见闻。

黄亦玫会说起公司里新项目的棘手,同事间无伤大雅的趣事,或者某位客户难以理喻的要求,语气里带着抱怨,却也透着分享的亲密。张陆桉则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点评,或提供一点来自他不同领域的视角和建议。他也会说起课堂上有趣的学生,学术界的一些动态,或者,最多的是,他最新完善的旅行计划。

“我查到一条小众路线,据说能看到成片的野生黄羊。”

“露营地的选择很重要,既要避风,又要靠近水源,还得考虑信号问题。”

“车顶帐篷昨天到货了,安装起来比想象中要顺手。”

这些琐碎的、关于远方的筹备细节,经由他平实而带着隐隐兴奋的语调说出来,仿佛也带上了草原上风的气息和青草的味道。黄亦玫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她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晚上的安全怎么保障?”“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怎么办?”,但更多的时候,她是用全然支持的目光,鼓励着他这份难得的、逃离樊笼的向往。

“真好,”她会轻声感叹,眼神里带着一丝羡慕,“光是听你说,就觉得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了。”

晚餐后的时光,同样值得珍惜。如果天气晴好,他们会沿着河滨公园散步。晚风拂面,吹动她的发丝和他的衣角。两岸的霓虹倒映在暗沉的水面上,碎成一片流动的光海。他们的话题会从具体的事务,慢慢飘向更遥远、更抽象的地方,关于未来的模糊构想,关于生活意义的偶尔探讨,或者,什么都不说,只是并肩走着,感受着彼此的存在所带来的那份宁静与笃定。

若是累了,便找一家安静的清吧或咖啡馆,点两杯喝的,窝在柔软的沙发里,看窗外车流如织,室内灯光昏黄,流淌着低回的爵士乐。在这种氛围里,连沉默都变得舒适而饱满。

将黄亦玫送回楼下,互道晚安,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后,张陆桉的一天并未结束。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回到自己安静的书房,拧开那盏陪伴他多年的台灯,温暖的光晕立刻洒满了书桌。桌上,摊开着详细的地图册,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浏览器标签页——越野论坛、气象资料、装备评测、游记攻略。旁边还放着新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中国自驾游圣经》和《草原植物与野外生存指南》。

他沉浸在这个由路线、坐标、装备参数和风光图片构成的“第二世界”里。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模拟着车轮即将碾过的轨迹。他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记出计划中的营地、可能的补给点、以及不容错过的观景位置。他研究着不同地区的日落时间、星空观测条件,甚至细致到沿途有哪些特色小吃可以品尝。

这份“旅游攻略”,早已超越了一份简单的行程计划。它更像是一件正在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个承载着梦想与期待的精神容器。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让他离那片魂牵梦萦的自由天空更近一步。他常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脖颈酸麻,才恍然惊觉夜色已深。抬头望向窗外,城市的灯火已稀疏了不少,只有远处高楼上零星的亮点,像永不疲倦的眼睛。而他心中,却因为这份对远方的筹划,而充满了沉静而蓬勃的力量。

在这段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另一个好消息,如同投入水中的一颗甜蜜方糖,静静地融化、扩散,带来丝丝暖意。黄亦玫的哥哥黄振华,与白晓荷的感情,正以迅猛的速度持续升温。

这个消息,大多是通过黄亦玫之口,在晚餐桌上分享给张陆桉的。

“我哥最近有点反常,”黄亦玫有一次带着狡黠的笑容说,“居然问我女孩子一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这简直是他人生破天荒的头一遭。”

还有一次,她笑着说:“晓荷姐昨天拉着他去逛了半天街,据说是要改造他的‘直男审美’。我哥居然乖乖跟着去了,还在家庭群里发了两张自拍,虽然表情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但你能感觉到,他整个人是放松的,甚至是……嗯,乐在其中的。”

张陆桉听着,也为黄振华感到高兴。他见过白晓荷几次,那是一个开朗、真诚、带着艺术气息的女孩,像一束明亮的阳光,恰好能照进黄振华那条理分明却略显沉闷的世界里。他们的结合,是一种极好的互补。

“你爸妈应该很高兴吧?”张陆桉问。

“何止是高兴?”黄亦玫笑道,“简直是把晓荷姐当成了救世主。我妈现在打电话,三句不离晓荷,把我这个亲女儿都快比下去了。家里很久没有这么喜气洋洋的气氛了。”

这种来自亲密之人的幸福,仿佛也具有某种感染力,让张陆桉和黄亦玫之间的关系,也沐浴在一种更为柔和、温暖的光线之下。看到身边人找到归宿,似乎也让他们对彼此之间的联结,更多了一份珍视与信心。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深的暖意,如静水深流,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涌动着情感的暗潮与对未来的期许。张陆桉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也清晰地感知到,这宁静并非停滞,而是一种蓄力,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那场奔向草原与自由的盛大出发,所做的最好的铺垫。

他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天地相接的模糊界线,仿佛已经能听到风掠过草尖的呼啸,看到银河横贯天穹的壮丽。他轻轻摩挲着吉普车的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下,是即将燃烧起来的、滚烫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