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在大唐苟活 > 第60章 阎立德也上奏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心情激荡,仿佛已经看到内帑充实、百姓称颂的美好未来。作为皇帝,他不好直接参与臣子间的生意,也就是此时,伟大的李二尚顾忌脸面,要是晚几年,他会毫不客气地说“额滴都是额滴”

此时的李二,他也是穷拍了,尉迟恭送来的大礼,他也没有故作推辞,想着等以后再另行赏赐便是。

当晚,李世民难得地没有熬夜批阅奏章,而是在两仪殿后的寝宫,与长孙皇后对饮了几杯。他兴致很高,将尉迟恭所言之事,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意义,细细说与皇后听。

长孙皇后聪慧,自然明白丈夫的喜悦,温言附和,也为他高兴。帝后二人相谈甚欢,酒意微醺,气氛融洽,不知不觉,便相携走向了寝殿深处……

得了皇帝准信的尉迟恭,心中大石落地,干劲十足。回到府中,立刻召集管家和几位核心掌柜,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首要任务,便是动用一切资源,以最快速度,将长安城周边已知的、易于开采的石炭矿脉,尽可能多地掌控在手中!这是未来生意的命脉,必须牢牢抓住!

整个尉迟家的商业机器,开始围绕着这桩前所未有的“温暖生意”,高效地运转起来。

……

这厢边,文安依旧在整理甲库。他刚刚将最后一卷归类好的簿册,放上编号为“丙柒”的书架。站定,环顾四周。

曾经灰尘仆仆、杂乱无章的库房,如今已是焕然一新。书架整齐排列,簿册分类清晰,标识明确。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窗户纸都换了新的,透进明亮的光线。空气中那股陈年腐朽的气味,也被淡淡的墨香和木头气息取代。

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盈在文安心间。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完全依靠自己能力,从头到尾独立完成的第一项“工程”。虽然微不足道,但于他而言,意义非凡。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想着去向阎立德汇报此事。

来到阎立德的廨房外,通禀后进入。阎立德依旧在伏案画图,听到文安说甲库整理完毕,他握着炭笔的手顿了一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哦?这么快就整理好了?”

阎立德有些不信。那甲库的混乱程度他是知道的,以往也不是没人整理过,都是耗时良久,最后也不了了之。文安这才去了不到两个月,就敢说整理完毕?莫不是敷衍了事?

“是,少监。下官已初步整理完毕,各类簿册均已分类归档,并做了编号索引。”文安低着头,恭敬地回答。

阎立德放下炭笔,站起身:“走,带本官去看看。”

他倒要瞧瞧,这个被陛下另眼相看、诗才惊世、却又性子怯懦的少年,到底把甲库弄成了什么样子。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甲库。当阎立德踏入库房大门时,饶是他见多识广,心性沉稳,也不由得愣住了。

眼前这明亮、整洁、井然有序的景象,与他记忆中那个杂乱昏暗的库房,简直判若两地!

他的目光扫过那一排排贴着标识的书架,看着那分门别类、码放整齐的卷宗簿册,又走到索引案前,翻开那本字迹依旧算不上好看、但条目清晰的索引簿看了看。

阎立德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在库房内踱步,随手从几个不同类别的书架上抽出几卷簿册查看。

时间、类别,都与索引和标识对得上。他甚至故意找了个比较冷门的往年宫灯制作记录,按照索引,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对应的卷宗。

效率之高,查找之便,与以往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阎立德转过身,看着垂手侍立在一旁、依旧低着头、仿佛做了错事一般的文安,眼神复杂。

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这整理档案的法子,闻所未闻,却实效卓着。要是在朝中推广此方法,办事效率会提高一大截。

看来,此子之能,远不止于诗词和那些奇技淫巧。其心思之缜密,做事之条理,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过许多积年老吏。

“做得……不错。”阎立德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淡,但那份细微的讶异和认可,还是被文安捕捉到了。

“此乃下官分内之事。”文安低声应道,心里悄悄松了口气。看来,这关是过了。

“嗯。”阎立德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背着手,又看了这焕然一新的甲库几眼,这才转身离开。

走出甲库,回到自己的廨房,阎立德坐在案几后,沉吟了许久。

这个文安,就像一块裹着泥土的璞玉,初看不起眼,甚至有些碍眼,但稍微擦拭,便会露出令人惊讶的内里。陛下将其放在将作监,或许……并非随意安置。

他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麻纸上,缓缓写下了“甲库新编录事宜”几个字,准备将此事记录在案。同时,心里也开始盘算,是不是该给这位看似怯懦、实则内秀的监丞,安排些更……实质性的工作了。

而甲库内的文安,在阎立德离开后,才真正放松下来。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将作监庭院里光秃的树枝,心中升起别样情绪。

窗外,将作监庭院里那几棵老槐树的叶子早已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黑色枝丫,如同铁画银钩,直愣愣地刺向灰白色的天空。寒风掠过,带起一阵呜咽般的哨音。

文安站在甲库的窗前,看着这幅萧瑟景象,心里那点因为整理完库房而生出的微末成就感,早已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他不断地在心里提醒自己:谨慎,小心。这里是唐朝,是贞观年间。

眼前这看似平静的衙门,这繁华的长安城,底下不知藏着多少暗流汹涌。自己这点来自后世的见识,在这些真正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能搅动时代风云的君臣面前,简直如同孩童的把戏。

有句话怎么说的:古人是少识多智,今人是多识少智。不一定准确,但古人的智文安是不会轻视的。

千万别得意忘形,千万别耍小聪明。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攥了攥冰凉的指尖,把那股因受了一句夸奖而隐隐要飘起来的感觉,死死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