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在大唐苟活 > 第66章 完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宫各殿的火炕营造工程,以一种超出文安预料的速度推进着。或许是因皇家的差遣无人敢怠慢,又或许是尉迟家提前打点、培训的工匠队伍确实得力,不过半个多月光景,偌大宫苑里,除了东宫,其余需要改造的殿宇居所都已陆续完工。

每日,文安依旧在天亮后由那名沉默的宦官接引入宫,在固定路线的指引下,前往当日施工的宫殿。

他谨记着“少看、少说、多做”的原则,像个无声的影子,穿梭在那些他连名字都叫不出的亭台楼阁间。

大部分时间都很顺利。宫里的妃嫔、女官,乃至一些年幼的皇子公主,虽对这位年纪极轻、据说身怀“奇术”的县男充满好奇,但宫规森严,顶多也只是在远处或帘后窥探几眼,并未有人上前打扰。

文安乐得如此,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技术指导和验收上,确保每一个火炕的烟道畅通,热量均匀,绝无半点烟气泄漏的风险。

这种规律而机械的生活,反倒让他那颗始终悬着的心,稍稍落定了一些。只要不与人深交,不涉足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宫廷纠葛,只埋头做技术,这皇宫似乎也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然而,这份短暂的宁静,在他踏足东宫的那一刻,被彻底打破了。

此时的太子李承乾,刚被册封不过一个多月,年仅八岁。当文安在内侍引领下,走进东宫一处偏殿,准备勘测场地时,一个穿着杏黄色常服、脑袋上总角还未散去的小男孩,就像个突然从屏风后窜出的炮仗,猛地出现在他面前,差点与他撞个满怀。

“你就是那个会造暖炕的渭南县男?”小男孩仰着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好奇和探究,全然没有半分储君的威仪。

文安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后退半步,心脏也跟着剧烈跳动了一下。他慌忙低下头,就要行礼:“臣文安,参见太……”

“免了免了!”

李承乾小手一挥,很不耐烦这些虚礼,凑得更近,几乎要贴到文安身上,像只小狗似的上下嗅了嗅,“他们都说你本事大,能作诗,还能让屋子冬天像夏天一样暖和!是真的吗?你怎么会的?难不难学?”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疾风骤雨,砸得文安头晕眼花。他僵在原地,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眼前这孩子,活泼得过分,见文安不回答,又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安与同龄人都不想打交道,何况是七八岁的小屁孩,顿时头皮发麻,文安发现这孩子好奇心过分出头了。

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后来因谋逆被废的太子李承乾?文安看着这张尚且稚嫩、眉眼间还带着几分李世民影子的脸,心里感觉怪怪的。

此时的李承乾,分明就是个被圈在宫墙里、对外界一切充满好奇的普通熊孩子,阳光,甚至有点话痨,与史书中记载的那个“好声色、慢游无度”的纨绔子弟,实在难以联系起来。

“回……回太子,”文安艰难地组织着语言,声音细弱,“臣……臣只是略懂些匠作之术,当不得……当不得本事。取暖之法,原理……原理并不复杂……”

他试图用最枯燥、最技术化的语言来解释,希望能浇灭这位小太子的热情。

可李承乾压根不听这些,依旧围着他打转,问题一个接一个,从火炕为什么热,问到石炭为什么有毒,又跳到《出塞》诗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

文安不胜其烦,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用最简短的、不出错的话应付着。他感觉自己像被一只精力旺盛的蜜蜂围住,嗡嗡声不绝于耳,偏偏这蜜蜂身份尊贵,打不得赶不得。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这东宫的活计能快点结束。

好在东宫需要改造的地方不多,工匠也都是熟手,不过三四天工夫,最后一道工序也完成了。

验收完毕,文安如释重负,准备立刻告辞溜走。一回头,却看见李承乾站在殿门口,小脸上满是失落,眼巴巴地看着他,那眼神,像极了被主人独自留在家里的幼犬。

“文县男,你这就要走了吗?以后……还来吗?”

文安心里某根细微的神经被触动了一下。这孩子,或许是太孤独了。身处东宫,周遭不是敬畏的臣属,就是刻板的师傅,难得来个“新鲜”的、似乎懂得很多外面事物的人,自然想要亲近。

有那么一瞬间,文安几乎想开口说点什么,或者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摸摸他的头。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立刻被他强行按了下去。

太子再小,也是太子。

自己一个外臣,尤其还是身份有些敏感的前朝遗孤,与储君走得太近,是取死之道。谁知道这看似纯真的亲近背后,有没有藏着别人的眼睛?史书上李承乾的结局他可清楚得很,跟这位爷扯上关系,绝无好处。

他低下头,避开那双失望的眼睛,用公事公办的语气,恭敬而疏远地说道:“回太子,工程已毕,臣职责已尽。若无陛下或皇后娘娘传召,臣……不便再入东宫。太子殿下保重。”

说完,他不再停留,躬身行了一礼,几乎是逃也似的,跟着引路内侍,快步离开了东宫。身后那道失落的目光,如同实质,刺得他后背微微发凉,但他没有回头。

所有宫苑的火炕营造全部竣工。文安按照流程,向宫苑司和将作监递交了完工文书,并请求面圣复命。

这次觐见顺利得多。还是在两仪殿,李世民似乎心情不错,简单询问了几句工程情况,文安照实回答,言简意赅。

“嗯,朕已听闻,各宫反响颇佳,尤以皇后处,赞你心思缜密,施工稳妥,寒冬可望无忧矣。”

李世民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但话语本身已是肯定,“你于这营造实用之学,确有所长。此次差事,办得不错。”

“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当陛下夸赞。”文安连忙躬身。

“有功则赏。赐绢五十匹,金百两,以示嘉勉。”李世民挥挥手,自有内侍前去准备赏赐,“回去后,安心本职。将作监那边,阎立德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