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琪那句冰锥般的警告,如同淬毒的银针,深深扎入慈宁宫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养虎为患,追悔莫及”——八个字,字字千钧,不仅砸在太后心上,更将唐薇刚刚获得的一丝喘息空间彻底压碎。

殿内空气凝滞,檀香气味仿佛都变得沉重压抑。太后不再看她,只缓缓捻动着佛珠,目光投向窗外,深沉难测。晴儿和绘春垂手侍立,大气不敢出。

良久,太后才淡淡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既然身子不适,就回去好生歇着吧。无事,不必出来走动了。”

“不必出来走动”。这比之前的“静养”范围更小,几乎是明确的禁足令。

唐薇心脏紧缩,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只怯怯地、依顺地躬身:“是……谢老佛爷体恤……”声音微弱,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与失落。

在绘春的搀扶下,她脚步虚浮地退出正殿,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冰刃上。她能感觉到身后那道深沉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枷锁,一直跟随她直到暖阁门口。

暖阁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视线,却隔绝不了那无处不在的压力。

她靠在门板上,缓缓滑坐下去,冷汗这才后知后觉地浸透内衫。永琪的警告太狠太准,直接触动了太后最敏感的神经——权力和安全。太后可以庇护一个“可怜人”,但绝不会容忍一个“隐患”。

她之前的表演,在永琪这句话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环境风险评估大幅提升。太后信任度下降至‘高度怀疑’级别。宿主活动范围受限。】

【警告:生存难度增加。需尽快采取行动重塑形象,降低威胁评估。】

【功德计算:-5。(因处境恶化,潜在风险增加)】

【当前功德估算:-.5。】

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印证了她的判断。功德竟然被扣除了!因为处境恶化!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必须做点什么,扭转太后心中的印象!

直接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继续装可怜?太后已心生警惕,效果有限。

她需要一种更迂回、更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无害”甚至“有用”。

目光缓缓扫过这间精致的牢笼,最后落在一旁小几上放着的一本蓝皮佛经上。那是昨日宫女收拾屋子时放下的,或许是慈宁宫的惯例摆设。

佛经……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骤然划过脑海。

太后信佛,每日诵经不辍。晴儿也常伴左右,精通佛理。若她也能表现出对佛法的亲近甚至钻研……是否能迎合太后的喜好,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沉静”、“向佛”、“无心争斗”的形象?

这或许是一条路!

但风险同样存在。她对佛经的了解仅限于皮毛,若被问及深意,极易露馅。必须把握分寸,只表现“诚心”和“初步接触”,而非“精通”。

心思既定,她立刻行动起来。她走到小几边,拿起那本佛经。是一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篇幅短小,相对易懂。

她盘膝坐在窗下的蒲团上(这蒲团也是屋内原有),将经书摊在膝上,深吸一口气,开始逐字逐句地低声诵读。声音不大,却确保门外若有人经过,能隐约听到。

她读得很慢,遇到不认识的字便跳过或含糊带过,重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营造一种“虔诚”的氛围。诵读时,她努力让神情显得专注而平和,仿佛真的沉浸其中,试图从中寻求慰藉和解脱。

一连两日,她足不出户,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和换药,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蒲团上诵读那本心经。有时低声喃喃,有时只是静默翻阅,眼神放空,仿佛在沉思默想。

绘春来送饭送药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她并未多言,但眼神中的审视似乎淡了一丝。

第三日午后,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来的不是绘春,而是晴儿。

晴儿手中端着一个小炖盅,笑容温婉:“妹妹这几日倒是清静。老佛爷赏了些血燕,让我给妹妹送来,补补身子。”她目光落在唐薇膝上的佛经和那明显被翻动过的痕迹上,微微一顿,“妹妹近日在读经?”

唐薇放下经书,起身接过炖盅,露出一个略带羞涩和疲惫的笑容:“整日无事,心里又总是惶惶不安,便想着读读经书,或许能静静心……只是许多地方看不懂,让姐姐见笑了。”

她主动示弱,表明自己只是初学者。

晴儿眼中掠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佛法博大精深,能静心便是好的。妹妹若有不懂之处,或许……我可以略解说一二?”她这话带着试探。

唐薇心中一动,这正是她需要的!但她不能表现得太急切。

她低下头,绞着手指,小声道:“这……怎好劳烦姐姐……我资质愚钝,只怕辜负了姐姐好意……”

“无妨的。”晴儿笑容更深,在她身旁的绣墩上坐下,“就当是陪我说说话,解解闷。老佛爷常说我于佛理上还算解得几分。”

于是,一场看似随意的“佛法讲解”便在暖阁内展开。唐薇刻意挑选一些最浅显、关于“放下”、“慈悲”、“静心”的段落请教,表现出一种懵懂的向往和努力的理解。她认真听着,适时提出一些简单却显得“真诚”的问题。

晴儿讲解得深入浅出,声音柔和,目光却始终留意着唐薇的反应。

【解除关键人物:晴儿。进行‘佛法’话题交流,契合当前环境与目标人物喜好。】

【行为判定:尝试建立共同兴趣,塑造沉静向佛形象。】

【功德计算:+2。(基于潜在改善人际关系、降低威胁感知评估)】

【当前功德估算:-.5。】

功德终于又回来了两点!虽然微弱,但方向是对的!

一连几日,晴儿都会在午后过来小坐片刻,有时带些点心,有时只是闲聊,但总会自然而然地转到佛经的话题上。唐薇小心翼翼地应对着,既表现出兴趣,又绝不逾越“初学者”的范畴。

她能感觉到,晴儿的态度似乎又缓和了些许,看她的眼神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真实的探究甚至是一丝好奇。

这日,晴儿讲完一段“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的含义后,轻轻叹了口气,状似无意地轻声道:“若是真能心无挂碍,倒好了。只可惜世间之人,总有放不下的执念,求不得的苦恼,便生出了无数是非纷扰,害人害己。”

她的话意有所指,目光轻轻扫过唐薇。

唐薇心中了然,知道这是在点她。她立刻垂下眼睫,声音低落却清晰:“姐姐说的是。过往种种,皆是知画执迷不悟,心生妄念,才招致大祸,害人害己……如今想来,唯有惭愧后悔。若能从此青灯古佛,赎清罪孽,便是最好的归宿了。”

她再次强调“悔过”和“向佛”,将过去的“恶”归结为“执迷”和“妄念”,而非本性,并表达了“赎罪”和“远离”的意愿。

晴儿静静地看了她片刻,眼神复杂,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柔声道:“能悟到这一层,便是缘法。你好生歇着吧,明日我再来看你。”

送走晴儿,唐薇缓缓呼出一口气。

这场佛堂下的心战,似乎初步见效。

然而,她并未放松警惕。她知道,这点微小的改变,还不足以真正动摇太后根深蒂固的疑虑。

果然,又过了两日平静日子后,太后突然传召。

并非在正殿,而是在她日常礼佛的小佛堂。

佛堂内香气更加浓郁,气氛庄严肃穆。太后跪坐在蒲团上,背对着她,似乎刚诵经完毕。

“来了。”太后没有回头,声音平静无波,“听闻你近日常读经书,还常向晴儿请教?”

唐薇的心提了起来,恭敬回答:“是……奴才愚钝,只是胡乱读读,求个心安。”

太后缓缓转过身,目光沉静地落在她脸上,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灵魂。

“《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太后缓缓道,“你既读经,可能体会此中真意?你可能真正做到……心无挂碍,远离恐怖?”

问题来了!直指核心!

这不是考校佛理,而是在问她——能否放下过去恩怨?能否不再惹是生非?能否让人放心?

唐薇深吸一口气,跪伏下去,额头触及冰冷的地板,声音带着无比的虔诚和一丝颤抖:

“回老佛爷,经文精妙,奴才愚钝,万不敢说体会真意。奴才只是……只是每每读及此句,便想起那日井下的无边黑暗和极致恐怖……方知心生妄念时,便已是身处地狱;而唯有放下执着,顺其自然,或许才能得一刻心安……奴才不敢求无恐怖,只求能日日诵经,涤荡心尘,赎往日罪孽,求老佛爷……给奴才一个安心忏悔的机会。”

她再次将“井下恐怖”与“心生妄念”联系起来,强调恐惧带来的“觉悟”,并将诉求定为“忏悔”和“安心”,彻底放低姿态。

佛堂内寂静无声,只有香烛燃烧的细微噼啪声。

良久,头顶才传来太后听不出情绪的声音:“罢了。你既有此心,便每日抄写《心经》十遍,送至佛堂来。哀家要看看你的诚意。”

“是!谢老佛爷恩典!”唐薇重重磕头。

抄写经书!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允许她继续“表现”的信号!也是一个持续的考验!

退出佛堂时,她的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但心中却燃起一丝希望。

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虽然依旧如履薄冰,但至少,她似乎找到了一条在慈宁宫艰难求存的路。

回到暖阁,看着宫女送来的笔墨纸砚,唐薇知道,新一轮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而脑海中,那负数的功德,似乎也因为这微小却关键的进展,而隐隐闪烁着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