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蓟城的冬日,寒风凛冽。然而比寒风更刺骨的,是城郊越聚越多的流民带来的肃杀之气。

年景不佳,边境不宁,无数失去田产家园的百姓拖家带口,如同绝望的潮水般涌向都城,乞求一线生机。

世子萧宸受命处理此事。在赵氏及其父兄颍川赵氏一派的坚持下,他采纳了其“稳固京畿,驱离隐患”的旧策,试图派出官兵,强行将这些“不安定因素”驱赶出蓟城周边区域。

命令下达之日,便是冲突爆发之时。绝望的流民面对冰冷的刀枪和粗暴的驱赶,长久压抑的愤怒与恐惧如同火山般喷发。他们用木棍、石块,甚至徒手与官兵对抗,城郊一时混乱不堪,呼喊声、哭嚎声、兵刃碰撞声交织,险些酿成大规模的暴动。

消息传回,蓟城震动。

次日朝会,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靖侯萧宏面沉如水,端坐主位,目光如冰冷的刀锋,直刺向立于下首、脸色苍白的萧宸。

“萧宸!”萧宏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这就是你办的差事?

流民未平,反添暴乱!你身为世子,行事如此鲁莽躁进,不顾民生,险些酿成大祸!你让满朝文武,让这蓟城百姓,如何看你?如何看本侯?!”

每一句质问,都像一记重锤,敲在萧宸心头,也敲在赵氏一系官员的脸上。

萧宸冷汗涔涔,躬身几乎不敢抬头:“儿臣……儿臣知错,儿臣只是想尽快平息事端,维护都城安稳……”

“安稳?”萧宏冷哼一声,“你这叫激化矛盾!”

这时,柳氏一党的官员看准时机,立刻出列发难。

“主公息怒。”一位御史大夫躬身道,“世子殿下或也是求治心切,只是此法……确有不妥。流民虽贱,亦是北靖子民,一味强压,恐失民心,亦有损主公仁德之名啊。”

另一武将模样的官员,显然是萧衍一派,更是直接:“主公!末将看,此事已非寻常民政,近乎叛乱!世子殿下手段过于温和,当以雷霆之势镇压!末将愿随三公子一同,率兵前往弹压,必能迅速平定乱局,以儆效尤!”

萧衍闻言,立刻大步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父亲!儿臣愿往!给儿臣一千精兵,定将那些闹事的乱民头子尽数擒杀,驱散流民,还蓟城一个清净!”

赵氏一系的官员脸色煞白,纷纷出列辩解,言说世子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出了偏差,恳请萧宏再给世子机会。朝堂之上,瞬间变成了两派攻讦的战场,吵吵嚷嚷,乌烟瘴气。

萧宏看着这混乱的场面,脸色愈发阴沉,最终猛地一拍案几:“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此事容后再议!退朝!”萧宏拂袖而去,留下满殿心思各异的臣子和面色惨白的萧宸。

下朝后,萧宸失魂落魄地回到世子府,赵氏早已闻讯赶来,又是心疼又是焦急。

“宸儿,这可如何是好?你父侯动了大怒,柳氏那边又步步紧逼……”赵氏握着儿子的手,忧心忡忡。

萧宸烦躁地揉着额角:“母亲,孩儿依计行事,谁知那些流民竟如此冥顽不灵……”

“如今不是抱怨的时候,得快想个法子平息父侯的怒火,堵住柳氏的嘴!”萧宸的幕僚,也是赵氏远亲的赵先生急切道。

与此同时,霁月轩内,却是一片异样的平静。

萧昱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枯寂的庭院,听着墨书低声禀报。

“公子,查清楚了。此次聚集的流民,多为并州、幽州边境逃难而来的农户,亦有部分是被迫离开土地的佃户。

他们并非想作乱,只是求一口饭吃,一个能活下去的地方。强行驱赶,无异于逼他们走上绝路。”

萧昱转过身,眼神深邃:“可知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是土地和活计。”墨书肯定道,“他们中有不少壮劳力,宁愿出力换饭吃,也不愿白白乞讨。”

萧昱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赵氏家族出身优渥,又怎能体察民生之艰。

他深知,此刻若由他直接出面献策,无论成败,都将成为众矢之的。唯有借力打力,方能破局。

翌日,萧昱如常去世子府与萧宸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公文。见萧宸依旧愁眉不展,幕僚们也束手无策,

萧昱状似无意地翻阅着手中的书卷,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喃喃自语道:“……《北疆志》上似乎提过,前朝应对类似流民之患,似有‘以工代赈’之法,倒也巧妙……”

他声音不大,却足以让焦头烂额的萧宸和一旁的赵先生听见。

“以工代赈?”赵先生眼睛一亮,立刻抓住这个词,“四公子,此言何解?”

萧昱仿佛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忙谦逊道:“哦,只是偶然看到。大意是,官府不必白白发放钱粮,可组织流民兴修水利、筑路架桥,或……引导他们前往地广人稀的边境荒地,官府提供种子农具,准其垦殖,所得按比例上交。

如此,流民得以安身立命,官府亦能充实边陲,增加赋税,可谓一举多得。不过,此乃前朝旧事,是否适用于当下,还需大哥和各位先生斟酌。”他将想法和盘托出,却将决策权完全推给了萧宸。

萧宸闻言,迷茫的眼神中终于透出一丝光亮。赵先生更是抚掌:“妙啊!此策既能安抚流民,避免暴力冲突,又能化害为利,充实边境!世子,此策若成,不仅可解眼下危局,更是您的一桩实绩啊!”

萧宸顿时振奋起来,连忙拉着幕僚们依据萧昱提供的思路,连夜商讨细节,加以修改完善,第二日便以他自己的名义,将一份详尽的“以工代赈,引流民实边”的策论呈报给了萧宏。

萧宏仔细阅览着这份条理清晰、切中要害的策论,脸上的冰霜渐渐消融。他抬眸,深深望了垂手立于下方的萧宸一眼,那目光复杂,带着审视,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他并未点破这策略背后可能另有其人,只是缓缓点头,朱笔批下一个“准”字。

政令推行,流民得知有活路,有地种,骚动迅速平息。一场可能动摇国本的危机,竟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了。

事后,萧宸特意找来萧昱,拍着他的肩膀,语气充满了感激:“四弟,此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提醒,兄长此番怕是要栽个大跟头。”

萧昱连忙躬身,态度恭谨如常:“大哥言重了。小弟不过是偶然提及,全仗大哥与诸位先生运筹帷幄,方能成事。能为大哥分忧,是小弟的本分。”

萧宸见他如此谦逊,不居功自傲,心中更是满意,只觉得这个四弟不仅忠心,而且确有才智,只是性子过于低调了。

然而,回到栖凤阁,白瑶光听萧宸带着赞许语气说起“四弟似乎颇通政务,此次多亏他提醒”时,却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夫君何必长他人志气?那萧昱不过是在你面前卖弄些从书本上看来的陈词滥调,拾人牙慧罢了。

真正能将此策完善并推行下去的,还不是夫君你和外祖家的能臣干吏?他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碰巧说了句有用的而已。”

萧宸微微蹙眉,觉得白瑶光此言有些刻薄,但见她娇嗔的模样,也不想多争辩。

而含芳院内,萧衍则是气得砸碎了一个茶杯。他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揽下差事,树立威信,打压世子,没想到又被萧宸化解,而根源,似乎又指向了那个不声不响的老四!

“萧!昱!”萧衍咬牙切齿,眼中凶光毕露,“又是你!好好好,你既要当萧宸的忠犬,便别怪我不客气!”他将这次未能得手的恼怒,大半记在了萧昱头上。

霁月轩内,萧昱听着墨书汇报着各方的反应,神色平静无波。

他深知,自己又一次在刀尖上行走,既解决了危机,巩固了与世子的关系,也引来了更深的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