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告栏前挤满了人,像盛夏暴雨前聚集在池塘边的蛙,聒噪,混乱,带着一种对新环境本能的好奇与不安。新生的,老生的,家长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嗡嗡地响着,试图从那几张密密麻麻贴着的白纸上,找到自己未来三年,或是接下来一年的坐标。

林秋没有往前挤。他站在人群外围,一棵枝叶稀疏的香樟树下,隔着一段距离,目光冷静地投向那几张簇新的分班名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却照不进他眼底的深沉。

他很有耐心。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靠近猎物前,总会先花时间观察环境。他看着那些挤在前面的人,有的因为找到名字而欢呼雀跃,与同伴击掌相庆;有的因为与好友分在不同班级而唉声叹气;还有的家长,比孩子更着急,用手指一行行地划着名单,嘴里念念有词。

这些情绪,喜悦、失望、焦虑,都与他无关。他来这里,只是为了确认一个事实,一个他早已在心底做了最坏打算的事实。中学,不过是换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但剧本,未必会换。

人群稍微稀疏了一些,林秋才迈步走过去。他的脚步很稳,不像其他学生那样急匆匆的。公告栏上贴着初一年级的分班表,按照姓氏拼音排序。他直接略过了那些寻找熟人的喧闹,目光精准地投向“L”开头的区域。

很快,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初一(7)班,林秋。

名字静静地躺在那里,和几十个陌生的名字排列在一起。内心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淡漠。七班,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中间数字,或许意味着平庸,也意味着不那么起眼。这正合他意。

他的视线没有立刻移开,而是像程序扫描一样,下意识地、从上到下,快速浏览起七班的名单。这是一种本能,评估未来可能朝夕相处的“邻居”们。张三,李四,王五……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暂时无法与任何面孔对应。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了。

就像高速行驶的列车猛地撞上了无形的障壁,他的整个思维进程戛然而止。瞳孔在百分之一秒内急剧收缩,视野中心的名字瞬间被放大,变得无比清晰,甚至有些刺眼。

在那个名单上,紧挨着几个“w”开头的名字中间,赫然印着三个字:

王大壮。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周遭所有的声音——笑声、谈话声、蝉鸣声——都像潮水般迅速退去,消失在遥远的真空里。世界只剩下那个名字,像用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他的视网膜上,烫进了他的脑海深处。

一股冰冷的寒意,猝不及防地从尾椎骨沿着脊柱急速攀升,瞬间蔓延到四肢百骸。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收缩,带来一阵尖锐的窒息感。血液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止了流动,冻结在血管里。

王大壮。

这个代表了他小学六年所有灰色记忆、所有屈辱和痛苦的名字。这个让他肋骨隐隐作痛、让他在深夜无数次惊醒的名字。这个被他用隐形墨水,带着刻骨铭心的恨意,写在笔记本扉页的名字。

他以为,毕业即是一种解脱,至少能暂时摆脱这噩梦般的阴影。他以为,北江二中这么大,十几个班级,几百号新生,命运的骰子总该有一次眷顾他,让他能喘一口气。

然而,没有。

阴影如期而至,像一条嗅到气味的毒蛇,阴魂不散地追踪而来,再次盘踞在他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之上。它甚至懒得伪装,直接以最赤裸、最嘲讽的方式,宣告它的存在。

林秋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下颌骨的线条因为用力咬紧而变得格外分明。垂在身侧的手,无意识地握成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的软肉里,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感,才勉强压下了那瞬间几乎要冲破冰封外壳的暴戾情绪。

他强迫自己的视线从那个名字上移开,重新看向整个七班的名单。这一次,他看到的不再是陌生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潜在的威胁单元。王大壮在这里,那么李亮呢?孙亮呢?那些曾经跟在他身后为虎作伥的喽啰,是否也散落在这个名单的某个角落?

一种比面对陌生环境更深的警惕和冰冷,包裹了他。这不是新的开始,这是旧日战场在更大范围内的延伸。他仿佛已经能看到,王大壮那带着戏谑和恶意的笑容,在七班的教室里,再次对准了他。

“喂,林秋?你在七班啊?”一个略带熟悉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几分不确定。

林秋猛地回过神,眼中的冰冷瞬间收敛,恢复成那种惯有的、带着疏离的平静。他转过头,看到一个小学时同年级但不同班的男生,似乎叫赵什么的,正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嗯。”林秋点了点头,算是回应,多余的一个字都没有。

“我在五班,”那男生似乎也没指望林秋多热情,自顾自地说,“唉,没跟熟人分一起。不过七班好像有……”他话没说完,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看了看名单,又看了看林秋面无表情的脸,讪讪地闭上了嘴,眼神里闪过一丝同情和看好戏的复杂光芒。

林秋没有理会对方未尽的话语和那令人不适的目光。他最后看了一眼公告栏上“初一(7)班”那几个字,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依旧喧闹的人群。

阳光依旧炽烈,但他感觉不到丝毫暖意。通往教学楼的路,似乎比来时更加漫长,也更加沉重。

他知道,踏进初一(7)班教室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小学那场未曾结束的战争,将在这里,以新的形式,再次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