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巷尾的少年血染苍穹 > 第106章 无形的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棚事件后,林秋重返校园的第三天,一种微妙而确切的变化,如同水中扩散的墨迹,悄然笼罩了他的日常。不再是初回教室时那种骤然降临的死寂和惊惧,而是一种更持久、更深入骨髓的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主要体现在物理空间上。

课间,当林秋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去教室后排的饮水机接水时,原本挤在过道里说笑的几个男生,会像被无形的波浪推开,迅速而默契地向两侧让开,留出一条比平时宽得多的通道。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可能会“不小心”撞到他,或者用挑衅的眼神瞥他,而是目光低垂,或刻意转向别处,身体语言写满了“请勿靠近”。

有一次,林秋走到饮水机旁,一个女生正背对着他接水。她旁边的朋友看到她身后走近的林秋,脸色微变,轻轻拉了她的衣角,用眼神示意。那女生回头一看,手一抖,水杯差点没拿稳,慌忙侧身让开,低声道:“你……你先接。” 语气里的紧张,清晰可辨。

去厕所的路上,迎面走来的同班同学,会在几米外就下意识地调整路线,绕开他行走的轨迹,仿佛他周身散发着某种危险的磁场。食堂里,他常坐的那个角落位置,如今真正成了无人区。即便食堂人满为患,他旁边的座位也总是空着,像一圈真空地带,将他与周围的喧嚣彻底隔开。

这种物理上的避让,伴随着眼神的交流。以前,同学们看他的目光,或是轻蔑,或是漠然,或是带着看热闹的戏谑。现在,那些目光里,畏惧成了主色调。不再是面对突发暴力时的惊恐,而是一种长期的、沉淀下来的忌惮。像人们在野外遇到一头已知其危险、但暂时安静的野兽,不会主动挑衅,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时刻警惕。

林秋能清晰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当他走过时,那些刻意压低的交谈声,那些快速移开的目光,那些不自觉后退半步的动作,都像无数细小的针尖,无声地刺探着他的感知。

起初,他感到一种陌生而冰冷的不适。被当作瘟疫一样躲避,被用看怪物的眼神打量,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它比直接的欺凌更微妙,也更令人窒息。欺凌至少还有明确的敌意和对抗,而这种距离感,是一种彻底的放逐,一种将他排除在正常集体之外的、无声的宣判。

但很快,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开始在这片不适的冻土下发芽——一种对“力量”的初步、扭曲的认知。

他意识到,这种距离感和畏惧,正是他那场疯狂反抗的直接结果。是因为他展示了足以令人头破血流的狠厉,是因为他不计后果的疯狂震慑住了他们。这与他小学时无论怎样隐忍、怎样退缩都换不来的“平静”,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暴力,换来了安全区。

这个认知,带着血腥味,却有着不容置疑的有效性。他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神经,防备突如其来的推搡和辱骂。他可以安静地坐在角落,而不用担心有人会来抢他的东西,或者故意找茬。这种“无人打扰”的状态,虽然冰冷,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用血换来的“安宁”。

他第一次真切地体验到,力量所带来的“特权”——一种让人不敢轻易侵犯的缓冲地带。

然而,这种“特权”是孤独的,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冰封王座。他获得了物理上的安全,付出的代价是彻底的社会性死亡。没有人再会对他微笑,没有人会与他正常交谈,他成了班级生态圈里一个被隔离的、危险的异类。

课间,他依旧独自坐在窗边。窗外阳光明媚,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分享零食,讨论游戏,笑声不断。那是一个他看得见却再也无法融入的世界。一道无形的、由恐惧和鲜血筑成的墙,将他牢牢地困在了自己的角落里。

他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冰冷的玻璃。玻璃映出他模糊的倒影,脸上伤痕未消,眼神沉寂如死水。

这就是……力量的感觉吗?

冰冷,孤寂,带着抹不去的血腥气。

但至少,他站着的这片方寸之地,暂时,无人再来侵犯。

林秋收回手,缓缓握成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肋骨的旧伤在固定带下隐隐作痛,提醒着他为此付出的代价。

这条路,似乎只能继续走下去了。哪怕前方是更深的孤独,和更浓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