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夜血战,皇城易主,祸首成擒。当黎明的曙光刺破硝烟,洒满这座千年帝都时,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血腥,更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茫然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靖北王萧策迅速接管了城防和宫禁。雷豹、赵元朗等将领分头行动,肃清苏李余党,安抚百姓,整顿秩序。皇宫内外,一片狼藉,宫人太监战战兢兢,勋贵百官人心惶惶,不知这位手握重兵、以“清君侧”之名杀入京城的靖北王,将如何处置他们,又将如何对待这座江山。
乾清宫,昔日帝王居所,如今成了临时帅府。萧策并未僭越坐上龙椅,只是搬了把椅子坐在殿中。他肩头旧伤因连夜激战而崩裂,脸色苍白,但眼神锐利,不怒自威。明薇肩头的箭伤也重新包扎过,坐在他下首稍侧的位置,脸色依旧没什么血色,眼神平静得近乎空洞。萧煜则站在父亲身侧,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殿内,跪满了幸存的文武百官。他们匍匐在地,瑟瑟发抖,连大气都不敢喘。
“诸位大人请起。”萧策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带着一丝疲惫,却不容置疑,“本王起兵,非为私利,实因国贼苏文、李氏祸乱朝纲,弑君杀后,屠戮忠良,天怒人怨!今首恶已擒,余党待清。本王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黎民,迎立新君,匡扶社稷!”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尔等之中,或有附逆者,或有观望者,或有被迫者。本王并非不教而诛之辈。凡能迷途知返,戴罪立功,协助稳定局势者,既往不咎!然,若有冥顽不灵,暗中作梗者……休怪本王军法无情!”
一番恩威并施的话语,让百官稍稍安心,纷纷叩首表态:“王爷明鉴!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很好。”萧策点头,“雷豹!”
“末将在!”
“着你率部,彻查苏李党羽,按律论处!但切记,不得牵连无辜,不得扰民!”
“末将遵命!”
“赵元朗!”
“末将在!”
“着你总督京畿防务,安抚百姓,平抑物价,恢复秩序!”
“末将遵命!”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混乱的京城开始缓缓走上正轨。
接下来的数日,是血腥的清算与艰难的重建。
苏文、李太后及其核心党羽数十人,被关入天牢,严加看管,等待公开审判。他们的罪行被详细罗列,公告天下,铁证如山,引得万民唾骂。
依附苏李的官员,或被罢黜,或下狱问罪。但也有不少官员,因及时反正或确有苦衷,得到了宽恕,留任原职,戴罪立功。
皇宫内外被彻底清洗,苏李安排的耳目被连根拔起,换上了可靠的人手。
遇害的小皇帝被追谥为“哀宗”,以帝王之礼暂厝于奉先殿。其生母李太后(已废为庶人)的罪行被公之于众,令人发指。
萧策并未急于登基,而是以“摄政王”身份,总揽朝政。他下令为含冤而死的明砚之、周皇后等忠臣烈女平反昭雪,追封厚葬,厚待其家属。明家被夷平的祖坟得以重修,明薇在父亲的衣冠冢前痛哭失声,却也终于得到了些许安慰。
动荡的局势渐渐平息。各地收到京城消息,负隅顽抗的苏李余孽纷纷土崩瓦解,归顺朝廷。陇右、巴蜀、江南等地的镇守使纷纷上表效忠,漕运恢复,粮饷开始输入京城。饱经战火的大靖王朝,仿佛一个垂死的病人,终于喘过了一口气,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这期间,明薇一直留在宫中,协助萧策处理一些隐秘事务,比如利用她的感知能力,甄别一些心怀叵测的官员,或者探查一些苏李党羽隐藏的罪证。她变得异常沉默,除了必要的公务,几乎不与人交流。常常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宫墙上,望着南方忘忧谷的方向,一站就是很久。大仇得报,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和迷茫。未来,该何去何从?
萧煜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事,时常陪在她身边,也不多话,只是默默递上一件披风,或是一杯热茶。两个孩子之间的情谊,在血与火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深厚和复杂,一种超越友谊的依赖和牵挂,在无声中滋长。
半月后,朝局初步稳定。这一日,萧策将明薇和萧煜唤到御书房。
“薇儿,煜儿,”萧策看着眼前这对历经磨难的孩子,眼神温和而复杂,“国贼已诛,大局初定。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宗室之中,唯煜儿乃先帝嫡脉,年虽幼,但聪慧仁厚,历经磨难,堪当大任。朝中众臣,已联名上表,请立煜儿为新君。”
萧煜闻言,浑身一颤,猛地抬头看向父亲,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一丝惶恐。他从未想过,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会落到自己头上。
明薇也微微一怔,随即垂下眼帘。新君……是啊,国不可无君。煜儿是最好的人选。只是……那个位置,是天下至高的权柄,也是天下最沉重的枷锁。
“父王……我……”萧煜声音发颤,“儿臣年幼,恐难当此重任……”
“傻孩子,”萧策摸了摸他的头,眼中既有欣慰也有心疼,“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江山社稷的需要。父王和你薇姐姐,还有满朝忠臣,都会辅佐你。你只需记住,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明辨忠奸,亲贤臣,远小人。这……也是你皇兄和无数忠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萧煜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身旁沉默的明薇,用力抿了抿嘴唇,最终重重点头:“儿臣……明白了!儿臣定不负父王、薇姐姐和天下臣民所望!”
“好!”萧策欣慰地点点头,又看向明薇,“薇儿,你呢?如今大仇已报,你有何打算?是留在宫中,还是……?”
明薇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平静:“萧叔叔,薇儿想……回忘忧谷一趟。”
萧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一丝不舍,叹道:“也好。青木先生于你有大恩,你也该回去看看,静养些时日。京城之事,有我和煜儿,你无需担心。待煜儿登基大典后,你再回来不迟。这皇宫……永远是你的家。”
“谢萧叔叔。”明薇微微欠身。她确实需要离开这片浸满鲜血和回忆的土地,回到那个与世隔绝的山谷,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去思考未来的路。
三日后,新君登基大典隆重举行。年仅十一岁的萧煜,在百官的朝拜和万民的瞩目下,继承大统,改元“景和”,寓意否极泰来,景星庆云,天下和平。萧策受封为摄政王,总揽朝政,辅佐幼主。
典礼庄严肃穆,万邦来朝。明薇站在百官队列的角落,看着那个身着龙袍、稚气未脱却已显露出沉稳气度的少年,一步步走向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那个曾经依赖她、需要她保护的男孩,从此将肩负起一个帝国的命运。而他们之间,或许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般单纯了。
大典结束后,明薇向萧策和已成为景和帝的萧煜辞行。
“薇姐姐,你一定要早点回来。”萧煜拉着她的手,眼圈微红,语气中充满了不舍。
“陛下放心,薇儿会回来的。”明薇微笑着,替他整理了一下略显宽大的龙袍,“好好做皇帝,萧叔叔和天下人,都会帮你的。”
萧煜用力点头。
萧策看着明薇,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一声轻叹和一句叮嘱:“路上小心。忘忧谷……代我向青木先生问好。”
“薇儿记下了。”
翌日清晨,一辆朴素的马车驶出京城玄武门。明薇换上了一身简单的布衣,如同一个寻常的游方女子,踏上了返回北境忘忧谷的路。
马车辚辚,驶过刚刚恢复生机的田野,驶向远方苍茫的群山。身后,是刚刚经历血与火洗礼、正在废墟上重建的帝都和新生的王朝。身前,是迷雾重重的未来和心灵的归途。
尘埃,似乎已经落定。但少女的人生,却仿佛刚刚揭开新的篇章。山高水长,前路漫漫,何处是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