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大秦:来了个真神仙 > 第15章 我还有机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嬴政没看他,转而看向冯去疾:“冯卿,你为内阁首辅。”

冯去疾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首辅?陛下竟然让他当首辅?本以为这次把自己拉下丞相之位陛下就要抛弃他这个老头子了。

陛下让他当首辅,是因为他稳重,不会专权?还是因为李斯太钻营,陛下信不过?内阁首辅,看着权大,可有次辅分权监察,其实处处受掣肘。若是答应,以后就得夹在陛下、李斯和蒙毅之间,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若是不答应,陛下肯定会起疑,说不定还会以为他有二心。

而且,取消丞相是陛下定的事,支持的事,他若是反对,下场不会好。

冯去疾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里带着无奈,也带着决断。他跪伏在地,声音沉稳:“臣,冯去疾,谢陛下隆恩!臣必恪尽职守,辅佐陛下,管好内阁,绝不让陛下失望!”

嬴政看着他,嘴角露出点笑意——冯去疾果然稳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蒙卿,你与李卿一起认次辅!”

蒙毅自无不可,他本来就是铁杆的皇党:“臣遵旨!”

嬴政看着三人,心里盘算着——冯去疾当首辅,稳重有余,野心不足,不会专权;李斯当次辅,有野心,刚好能和冯去疾制衡;蒙毅算是自己人,盯着他们俩。这样一来,内阁的权柄就牢牢握在朕手里,谁也别想翻出花来。

李斯还在心里算着——等过段时间,我多立几个功,让陛下看到我的本事,再找机会挑点冯去疾的错处,首辅的位置肯定是我的。到时候,就算不是丞相,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哪里知道,嬴政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内阁首辅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在嬴政的设想里,内阁就是个干活的地方,首辅和次辅,不过是朕手里的两把刀,一把稳,一把利,谁也别想拿到完整的刀刃。

冯去疾站起身,看着李斯,心里想着——以后和李斯共事,得小心点。他野心太大,肯定会争权,我得守住底线,不能让他把内阁搅乱了。

蒙毅则在一旁想着——明日早朝宣布此事,肯定会有大臣反对。到时候,我得帮陛下稳住局面,让内阁制度顺利推行。

“好了。”嬴政站起身,龙袍扫过地面,发出轻微的声响,“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早朝,朕正式宣布取消丞相,设立内阁。你们三个,今晚先拟个章程,把内阁的具体职能、议事流程写清楚,明早给朕看。”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再次跪下行礼。

等他们退出殿外,赵高才敢进来,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要不要传膳?”

“滚出去!”

“好嘞!”

殿里只剩下嬴政一人,他看着木牍上“首辅次辅并立”的字样,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李斯坐着马车出咸阳宫时,夜露已经打湿了车帘。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咕噜咕噜”的声响在夜里格外清楚,像极了他此刻的心跳——一会儿沉,一会儿乱,到最后竟蹦出点藏不住的热乎气儿。

“慢点!”他掀开车帘,对着车夫低喝一声。夜风灌进来,吹得他袍角翻飞,也吹散了方才在殿里被陛下盯着时的那股寒意。

车夫赶紧勒住缰绳,马车慢得像爬。李斯靠在车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方才陛下说“李卿认次辅”时,他那一下眼角抽搐,没逃过陛下的眼吧?应该没有,陛下当时盯着冯去疾呢……

不对,陛下心思深,说不定早就看透了他的那点念想。可那又如何?次辅怎么了?只要进了内阁,就有和冯去疾掰手腕的机会!

冯去疾那老小子,一辈子就守着“稳重”两个字,当年修郑国渠,他怕劳民伤财,劝陛下缓一缓;后来统一度量衡,他又说要慢慢来,别惊着百姓。哪次不是自己冲在前头,把事情办成了?论办差的本事,十个冯去疾也比不上他一个!

马车刚停在李府门口,管家就提着灯笼跑了过来,弓着腰:“相爷,您可回来了!夫人让厨房温着汤呢,要不要现在端上来?”

“汤先放着。”李斯迈下车,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把书房的灯点上,再让下人都退远些,别来烦我。”

“哎!”管家应得干脆,心里却犯嘀咕——相爷今晚回来,瞧着比去宫里时还精神,莫不是陛下又赏了什么好东西?

李斯没管管家的心思,径直往书房走。

与此同时,冯去疾回到自己的府邸则是倒头就睡,年纪大了大半夜被喊起来进宫困得要死,天塌下来也得等他睡醒了再说。

李斯推开房门,青铜灯被点亮的瞬间,他就坐在了案前,手指在空案上敲来敲去,脑子里像有一本账册,正一页页翻着文武百官的名字。

得先算清楚,明日早朝宣布取消丞相、设内阁,谁会赞成谁又会跳出来反对呢?

首先是自己的人——当年他从楚国来秦国,带了几个同乡,后来又收了几个门生,如今在朝中也有不少职位。比如掌管太仓的郑大人,去年想改造关中的粮道,奏疏递上去,被冯去疾以“耗费过多”打了回来,郑大人为此憋了好几个月的气,要是找他说几句,他肯定愿意站在自己这边。

还有王绾,现在虽然不再担任丞相,私底下他们还是关系不错的。到时候让王绾那边多留意冯去疾的动静,有什么风吹草动先告诉自己,也能占个先机。

再就是那些中立派的老臣,比如掌管宗正寺的嬴大人,那人最看重“实绩”,谁能给大秦办事,他就偏向谁。自己当年牵头修驰道、统一文字,这些实绩摆着,嬴大人心里肯定有数。只要明日早朝时,自己多提几句“内阁当以办实事为先”,嬴大人说不定就会帮自己说话。

至于反对的人……肯定有那些守旧的老臣,比如当年跟着吕不韦的几个,还有冯去疾的同乡。不过没关系,他们反对也没用,陛下定的事,他们翻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