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 第70章 名望之累与齐王赠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章 名望之累与齐王赠礼

苏澈“刀切喉咙救稚童”的事迹,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京城激起的涟漪远超他本人预料。不过一两日功夫,“苏神医”之名已传遍大街小巷,其神乎其技的救治过程被添油加醋,描绘得如同话本传奇。

这骤起的声名,带来的不仅是百姓的崇敬与追捧,更有太医院内部愈发复杂的目光,以及来自各方势力或明或暗的窥探。

首先发难的是太医署内部几位资历极深、观念守旧的老太医。他们联名向暂领署务的张院使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文书,指责苏澈“行事乖张,不循古法”,“擅动刀兵于人体,有违医道仁心”,更“罔顾太医署规制,擅纳平民入署,扰乱秩序”,要求对其严加管束,甚至提议剥夺其御医之职,以正视听。

这份文书如同一石入水,在刚刚经历动荡、尚未完全平复的太医署内再次掀起波澜。不少原本就对苏澈快速崛起心存嫉妒或对其“标新立异”不满的官吏,也趁机附和,暗流涌动。

张院使性格温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只得将文书压下,私下找来苏澈,语重心长地劝道:“苏御医,你医术精湛,心系病患,老夫是佩服的。只是……这太医署自有太医署的规矩,有些事,过犹不及啊。如今你名声在外,更需谨言慎行,以免授人以柄。”

苏澈心中了然,知道这是成名必须付出的代价。他恭敬地对张院使道:“院使大人教诲的是。下官救治那孩童,实是情况危急,不得已而为之,绝非有意破坏规矩。日后定当更加注意分寸。”

他态度谦逊,但话语中并无退缩之意。张院使见他如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让他自己把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下值时分,苏澈刚走出太医署大门,便被一群等候多时的百姓围住。有求医问药的,有单纯想来一睹“神医”风采的,还有那日被救孩童的父母带着乡邻,敲锣打鼓地送来一块写着“妙手回春”的匾额。

人群熙攘,将署衙门口堵得水泄不通。苏澈好不容易才在值守兵丁的协助下脱身,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反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深知,过高的名望在这权力场中,有时并非护身符,而是催命符。

就在他准备登上马车返回迎恩驿时,一辆装饰雅致、却不失华贵的马车缓缓停在他面前。车帘掀开,露出齐王萧景禹那张温润带笑的脸。

“苏御医,真是巧啊。”齐王笑道,“本王正要回府,远远便看到此处热闹非凡,原来是苏御医在此。看来苏御医如今是名动京城,深得民心啊。”

苏澈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得不恭敬行礼:“参见齐王殿下。百姓厚爱,下官愧不敢当。”

“苏御医过谦了。”齐王目光扫过周围尚未完全散去、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的百姓,笑容更深,“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苏御医仁心仁术,当得此誉。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御医如今风头正劲,恐怕也会惹来不少是非啊。”

他这话看似关怀,实则点出了苏澈目前的处境。

苏澈垂眸道:“殿下提醒的是,下官定当谨记,小心行事。”

齐王点了点头,忽然从车厢内取出一个狭长的紫檀木盒,递给苏澈:“本王偶得前朝医圣孙思邈手书《千金翼方》残卷一卷,思及苏御医精研医道,或有所助益,特此相赠,还望苏御医莫要推辞。”

孙思邈手书残卷!这可是无价之宝!对于任何医者而言,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齐王此举,拉拢之意已毫不掩饰!而且时机选得极为刁钻,在苏澈声名鹊起又遭受内部压力之时,送上如此厚礼,既是雪中送炭,也是加重筹码。

周围尚未散去的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看向苏澈的目光更加不同。能得到亲王如此看重,这位苏神医的前途,恐怕不可限量!

苏澈看着那紫檀木盒,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这礼物太贵重,也太敏感。若收下,几乎就等于向外界宣告他投入齐王门下;若不收,便是当面拂了齐王的面子,彻底得罪这位势力不小的皇子。

他心思电转,瞬间有了决断。他后退半步,深深一揖,语气诚恳却坚定:“殿下厚爱,下官感激涕零!孙圣手书,乃医家至宝,下官身为医者,岂有不向往之理?然此物太过珍贵,下官年轻德薄,实不敢受此重礼。且下官蒙靖王殿下知遇之恩,委以重任,如今太医署事务繁杂,正值用人之际,下官更需心无旁骛,尽忠职守,方能不负王爷所托。殿下美意,下官心领,但此物,万万不敢接受,还请殿下收回。”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医圣手书的向往和对齐王的感激,又明确点出了自己“靖王系”的立场,并以“尽忠职守”为由婉拒,理由充分,态度谦卑,让人难以指责。

齐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但很快便恢复如常。他并未强求,缓缓收回木盒,叹道:“苏御医高风亮节,忠于职守,本王佩服。既然如此,本王也不便强人所难。只是,本王府门,随时为苏御医敞开。若日后有何难处,或想切磋医理,尽管前来。”

“谢殿下。”苏澈再次躬身。

齐王的马车缓缓驶离。苏澈站在原地,能感觉到周围那些目光变得更加复杂。他今日接连应对了内部指责和齐王的强势拉拢,虽未落下风,却也深感疲惫。这京城,果然是步步惊心,每走一步,都需权衡再三。

他登上马车,靠在车厢壁上,揉了揉眉心。名声、权势、拉拢、打压……这一切都如同无形的蛛网,将他越缠越紧。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道,否则,迟早会被这汹涌的暗流吞噬。

而此刻,在太医署内某间值房的窗户后,一双阴鸷的眼睛,正死死盯着苏澈马车离去的方向,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密信。信上只有寥寥数字:

【名声已起,时机将至,依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