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 第113章 战后余波与暗潮汹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战后余波与暗潮汹涌

雁门关大捷与生擒北狄大单于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北境,也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报京城。北境军民士气大振,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萧煜“战神”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然而,胜利的喜悦之下,是更加繁重和紧迫的现实。

关内,伤兵营依旧是人满为患。苏澈几乎是不眠不休,带领着医疗队处理后续的感染、发烧以及重伤员的看护

。他利用有限的药材,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调配出效果更好的消炎汤剂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同时,他争分夺秒地开始实践他的《战地急救手册》构想。

他找来军中会画简易地形图的文书,口述内容,让他们绘制出简单易懂的人体部位图、止血点示意图、骨折固定方法分解图等。

他摒弃了晦涩的医学术语,全部采用士兵能听懂的大白话,编写操作口诀。例如:“伤口见红莫要慌,干净布料使劲压”;“断手断脚莫乱扯,木板固定再搬运”等等。

首批简易的、只有十几页图文的手册雏形被迅速复制,分发到各营低级军官和选拔出的新一批医疗兵手中,要求他们务必熟记。

苏澈甚至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组织了几场大规模的现场教学,亲自示范,让士兵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包扎和固定。这种直观、实用的方式,很快在军中推广开来,效果显着。

萧煜对此全力支持,下令各营必须配合苏澈的培训,并将掌握基础急救知识列为考核项目之一。他清楚地看到,这看似微小的改变,正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整支军队的生存能力和士气。

前线在紧张地舔舐伤口、巩固防务、培训新生力量,而后方的京城,却因这份捷报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金銮殿上,皇帝萧景琰看着捷报,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更加深沉。萧煜的胜利,印证了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也让他本就煊赫的军功簿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固然是国之幸事,但对他这个皇帝而言,却如同枕畔卧着一头随时可能醒来的雄狮,令他寝食难安。尤其是,太子被废(虽未明旨,但幽闭东宫与废黜无异)后,储位空悬,萧煜的声势已然凌驾于所有皇子之上。

“陛下,靖王殿下立此不世奇功,扬我国威,当重重封赏!”有将领激动地出列奏请。

“是啊,陛下!生擒狄酋,乃数十年来未有之大胜!当晋爵加封,以彰其功!”

主战派和许多中立官员纷纷附和。

然而,另一种声音也随之响起。

“陛下,臣以为,赏功固然重要,但亦需考虑平衡。靖王殿下如今总揽北境军政,权柄已然极重,若再行封赏,恐非国家之福啊。”一位御史大夫小心翼翼地开口,说出了皇帝和部分朝臣心中的隐忧。

“此言差矣!有功不赏,岂不令边关将士寒心?”

“非是不赏,而是需斟酌方式……”

朝堂之上,再次为如何封赏萧煜争论起来。这一次,齐王萧熠没有再沉默。

他出列躬身,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父皇,儿臣以为,三弟立此大功,于国于民,皆是莫大幸事,必须重赏,方能彰显朝廷恩威,激励天下将士。”

他先定了基调,支持封赏,随即话锋一转:“然,正如诸位大人所言,三弟已位极人臣,手握重兵,寻常爵禄金银,恐难匹配其功,亦恐引来非议。

儿臣斗胆建议,不若赐其丹书铁券,享双亲王俸,并厚赏其麾下有功将士。如此,既显皇恩浩荡,酬其大功,又可安朝野之心,彰显父皇对功臣的保全爱护之意,岂不两全其美?”

丹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是极高的荣誉;双亲王俸,是物质上的极致赏赐;厚赏将士,则是收买军心,同时将赏赐分散,避免过度集中于萧煜一人身上。

齐王的建议,看似面面俱到,既给了萧煜天大的面子,又实质性地限制了其权力和地位的进一步膨胀,完全迎合了皇帝此刻猜忌、制衡的心理。

皇帝闻言,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缓缓点头:“齐王所言,老成谋国,甚合朕意。便依此议,拟旨吧。”

圣旨很快拟定,除了齐王建议的荣誉和厚赏,还额外赏赐了靖王府大批珍宝绸缎,并犒赏三军。旨意中充满了褒奖之词,但对萧煜的职务和兵权,未有丝毫变动,更未提及任何让其回京受赏的言语,其深意,不言自明。

退朝后,齐王萧熠走在宫道上,唇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成功地利用这次机会,既在皇帝面前展现了自己的“忠心和识大体”,又巧妙地限制了萧煜,还赢得了部分军中好感(通过建议厚赏将士)。一石三鸟。

他的心腹谋士低声道:“王爷,靖王经此一役,在军中的声望恐怕已无人能及,即便暂时受限,其根基亦难动摇啊。”

齐王淡淡道:“无妨。功高震主,本就是取死之道。他现在站的越高,父皇心中的刺就扎得越深。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硬碰硬,而是继续浇灌父皇心中那棵猜忌的树,同时……积蓄我们自己的力量。北狄那边,一个大单于被擒,草原必然陷入内乱,但乱世出枭雄,或许……我们也可以提前下注,找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他的目光投向北方,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前方的战场硝烟未散,后方的权力博弈却已进入新的阶段。萧煜在边境浴血奋战,而他背后的暗箭,却从未停止。

***

雁门关,帅府。

萧煜接到了来自京城的封赏圣旨。他面无表情地听完,叩谢皇恩,让秦风接过圣旨和赏赐清单。

“王爷,陛下这……”秦风眉头紧锁,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机。

萧煜抬手止住了他的话,语气平淡:“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将士们得到厚赏,是好事。”他走到沙盘前,目光落在北狄广袤的草原上,“阿史那·咄吉被擒,北狄各部绝不会甘心,新的争夺即将开始。传令下去,加强巡逻,密切监视草原动向,尤其是那几个实力最强的部落首领。另外,催促后方,加快粮草和冬衣的运送,北地的冬天,快来了。”

他仿佛丝毫没有受到京城风波的影响,心思全都放在了眼前的战局和将士们身上。唯有在无人之时,他看向京城方向的眼神,才会掠过一丝冰冷的嘲讽。

苏澈拿着刚刚赶制出的第一批《战地急救手册》样本来找萧煜,正好看到他将圣旨随手放在一旁,专注地看着沙盘。

“京城来的消息?”苏澈问道。

萧煜“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但苏澈从他细微的表情和那被冷落的圣旨上,已然明白了七八分。他心中微沉,却也没有多问,只是将手册递过去:“这是初稿,你看看是否可行?我想尽快推广到全军。”

萧煜接过手册,翻看着上面稚嫩却清晰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眼中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暖意:“很好。你做的,比任何封赏都更有意义。”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外界的风风雨雨,似乎都无法影响他们在这北境雄关之内,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并肩奋斗的决心。然而,他们都清楚,来自背后的暗潮,终有一天会涌到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