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 第69章 署务革新与名动京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署务革新与名动京城

接下来的日子,苏澈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太医署的整顿之中。有了萧煜的明确支持和张院使的默许,他虽无左院判之名,却行左院判之实。

他并未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从最基础、也最能体现问题的环节入手——药材采购与核验。

他重新制定了药材入库流程,要求所有入库药材必须由三名以上不同部门的吏目共同核验,并签字画押,明确责任。同时,他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药材知识,编写了一份《常见药材真伪鉴别要点》,图文并茂地标注了诸如血燕、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的鉴别方法,分发至典药局及相关部门,并亲自组织了几次小范围的培训。

起初,一些倚老卖老的吏目和药商还试图蒙混过关,或是阳奉阴违。但当苏澈凭借精准的眼力和扎实的知识,连续几次当众揪出以次充好的药材,并雷厉风行地处罚了涉事吏目、取消了不良药商的供货资格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年轻的苏御医,绝非可以糊弄的对象。

太医署的风气为之一肃。药材质量明显提升,以往那些见不得光的灰色交易和回扣,在苏澈近乎严苛的监管下,几乎绝迹。

与此同时,苏澈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手。他留意到几名出身寒微、但做事勤恳、为人正直的年轻医士和吏目,如那日帮他指认过问题药材的李吏目,以及几名在丙字库事件后并未随波逐流、排挤他的低阶医官。他时常将他们带在身边处理一些紧要事务,给予指点,也暗中观察其品性能力。

对于档案房,苏澈更是投入了大量心血。他不仅督促他们将历年积压的疫病、外伤案卷重新整理归档,还要求他们建立了一套简易的检索目录,便于快速调阅。他时常泡在档案房里,看似是在核查旧档,实则是在更系统地梳理与“鬼枯草”、“烬土”以及边境疫情相关的所有线索。

他的这些举措,触动了太医署内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也引起了一些保守派老医官的不满,认为他“标新立异”、“不尊古法”。但在萧煜的威势和苏澈自身日渐树立的威信下,这些暗地里的非议暂时还掀不起太大风浪。

这日午后,苏澈正在档案房翻阅一卷前朝流传下来的、关于疑难杂症的孤本医书,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类似“枯寂”之毒的记载。一名小吏匆匆来报:

“苏御医,署外来了好些百姓,抬着一个孩子,说是急症,城里几家医馆都束手无策,听闻……听闻您医术高超,特来求救!”

苏澈一愣。他虽在太医署当值,但太医署主要服务于皇室宫廷,极少直接对外接诊平民。这显然是有人慕名而来,而且情况紧急。

他放下医书,快步走向署衙门口。只见门外围了不少人,中间放着一副简陋的担架,上面躺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面色青紫,呼吸极其困难,喉咙里发出可怕的“嗬嗬”声,四肢还在微微抽搐。一对衣衫褴褛的夫妇跪在担架旁,哭得撕心裂肺。

“苏神医!求求您救救我家狗儿吧!他就吃了颗果子,就变成这样了!”那妇人见到苏澈出来,如同见了救星,连连磕头。

苏澈蹲下身,迅速检查。孩子意识模糊,有明显的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迹象,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已接近窒息性休克!必须立刻抢救!

“抬进去!快!”苏澈当机立断,指挥门口值守的兵丁帮忙将孩子抬进太医署前院一间空置的厢房。此举引来署内一些官吏的侧目和私语——按规矩,这是不合制度的。

但苏澈此刻顾不得这些。他让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清理其口鼻分泌物。随即,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消毒后,精准地刺入孩子的人中、内关、定喘等穴位,手法快如闪电。

几针下去,孩子的抽搐略微缓解,但呼吸依旧困难。苏澈知道,必须立刻解除气道梗阻!他想起在现代急救中应对严重喉头水肿的气管切开术,但在这个时代,没有无菌环境,没有合适工具,风险极大!

“取我的药箱来!再拿一盏最烈的酒,快!”苏澈对跟着过来的李吏目喝道。

药箱和烈酒很快送到。苏澈用烈酒快速擦拭了自己的双手和一把锋利的小刀(他随身携带用于处理药材的),又让孩子父亲用酒擦拭孩子的颈部。

周围闻讯赶来的太医署官员们看到苏澈拿起小刀,都惊呆了!

“苏御医!不可!此乃莽夫之行!”一位老医官惊呼。

“是啊!万一……万一有个闪失,如何是好?”

苏澈恍若未闻,他全神贯注,凭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用手指在孩子颈部定位,避开血管,找准环状软骨下方的位置。时间就是生命!

他深吸一口气,手腕稳定如磐石,刀尖迅速划下!一个不到一寸的小切口出现,鲜血渗出。他立刻用刀柄撑开切口,迅速将一根中空的、经过烈酒消毒的细芦管插入气管!

“嗬——”一股气流通过芦管涌出,孩子青紫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缓解,胸口的剧烈起伏也逐渐平复下来!

成功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看着这惊险的一幕。

苏澈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立刻写下药方:“麻黄、杏仁、甘草……急煎!”又吩咐人用温水擦拭孩子身体辅助降温。

汤药灌下后不久,孩子的呼吸变得平稳悠长,脸色也恢复了红润,沉沉睡去。

“活了!活了!狗儿活了!”那对夫妇喜极而泣,对着苏澈不住地磕头,“谢谢苏神医!谢谢苏神医救命之恩!”

苏澈疲惫地摆了摆手,让人将孩子安置好,嘱咐后续注意事项。他这才感觉到后背已被冷汗湿透。方才那一刻,若有丝毫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他这近乎起死回生、且手法惊世骇俗的救治过程,早已通过围观的人群和太医署官吏之口,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了京城!

“靖王府的苏神医,刀切喉咙,救活垂死孩童!”

“神乎其技!真乃华佗再世!”

一时间,苏澈之名,震动京华。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热议这位医术通神、敢行常人所不敢行的年轻御医。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赞誉,也让苏澈彻底暴露在了所有势力的目光之下。太医院内,那些原本只是暗中不满的保守派,此刻更是将其视为异类和威胁。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也在重新评估这个突然崛起的、与靖王关系密切的“神医”的价值与风险。

苏澈站在太医署的院中,看着远处宫墙的飞檐,知道自己再无退路。他必须在这风口浪尖上,更快地成长,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京城中,保护好自己,也帮助萧煜,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而此刻,在皇宫深处,一份关于苏澈今日救治孩童的详细报告,也悄然摆上了皇帝萧玦的御案。皇帝看着报告中描述的“刀切喉咙”之举,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中神色莫辨。

“苏澈……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