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 第110章 虎符兵权与医疗革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虎符兵权与医疗革新

接下来的两日,京城暗流汹涌。齐王萧熠果然开始行动,他利用在户部及部分文官集团中的影响力,不断上书陈明北狄威胁之甚,强调唯有靖王萧煜方能稳定边局,并暗中协调,将一批原本可能被卡住的粮草军械提前调拨出来,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姿态。

与此同时,秦风那边对慕容氏通敌线索的追查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顺着那条模糊的暗账,查到了一个早已致仕回乡的慕容氏门人,在其老家地窖中,起获了几封未曾销毁的密信。

信中使用隐语,但结合其他情报,足以证实废后慕容氏在倒台前,曾通过其母族渠道,向北狄泄露过部分边防轮换情报,并暗示若萧煜离京赴边,可“伺机而动”。其心可诛!

萧煜拿到这些密信副本,并未立刻呈交皇帝,而是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在皇帝于御书房单独召见他,再次询问对北狄用兵方略时,将其作为“边关情报的一部分”,“顺便”呈上。

皇帝萧景琰看着那些密信,脸色从惊疑到震怒,最后化为一片冰冷的死寂。通敌!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底线!慕容氏为了权位,竟敢如此!这彻底打消了他最后一丝对慕容氏的旧情,也让他对太子一系的观感降到了冰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证据无形中印证了萧煜之前对北狄威胁的判断——敌人确实有备而来,甚至可能利用了内奸提供的情报。此刻若再不用萧煜,边关危矣!

“朕,准你所奏!”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声音带着决绝,“即日起,任命你为北征大元帅,总领北境一切军政要务,节制幽、云、朔三州兵马!望你不负朕望,驱逐狄虏,扬我国威!”

“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萧煜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虎符兵权,终于到手!

圣旨下达,朝野再无杂音。主和派偃旗息鼓,主战派士气大振。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开始围绕着靖王萧煜高效运转起来。

***

靖王府内,同样一片繁忙。与外面的调兵遣将、粮草汇集不同,王府一侧的校场上,正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

苏澈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前,台下是萧煜从亲卫和军中遴选的五十名头脑灵活、手脚麻利的年轻士兵,以及十名有一定外伤处理经验的老军医。他们将是首批战地医疗队的骨干。

“从今天起,你们要忘记一些旧的习惯!”苏澈的声音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在战场上,很多兄弟本可以活下来,却因为救治不及时或不得当而枉死!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把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

他拿起一根木棍,指向身后挂起的一块巨大白布,上面用木炭画着简单的人体解剖图和血管神经分布。

“首先,是消毒!看不见的‘瘴气’(细菌)是伤口溃烂化脓的主要原因!”他拿起一瓶高度蒸馏酒(这是他根据现有条件能弄到的最有效的消毒剂),“所有接触伤口的布条、器械,必须用这个浸泡或擦拭!处理伤口前,自己的手也要用这个清洗!”

台下响起一片窃窃私语,用珍贵的酒来擦洗?这太奢侈了!

一名老军医忍不住提出异议:“苏先生,这……未免太过耗费,而且,老祖宗传下来的金疮药,效果也很好啊?”

苏澈耐心解释:“金疮药是用于止血生肌,但在敷药前,若伤口不净,如同在污秽之上覆盖锦被,反而会加重溃烂。这点‘耗费’,与挽救一名精锐士兵的性命相比,孰轻孰重?”他目光扫过众人,“记住,干净,是救命的第一步!”

他接着讲解压迫止血法、骨折固定原则、烧伤处理禁忌等一系列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战场急救知识。他摒弃了繁复的理论,只教最实用、最容易掌握的操作。为了让士兵们直观理解,他甚至让人牵来几头羊,进行模拟伤口的清创缝合演示。

当士兵们看到苏澈用弯针羊肠线,像缝衣服一样将羊身上深刻的伤口缝合起来,并且羊在之后并无大碍时,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感到不可思议。

“这叫清创缝合,可以有效闭合伤口,减少感染,加速愈合。”苏澈放下器械,“这些,你们都要学,都要练!在战场上,你们就是受伤弟兄们的第一道生机!”

除了技术培训,苏澈还着手标准化医疗物资。他设计了几种不同规格的急救包,里面配备消毒纱布、绷带、止血粉(改良过的)、固定夹板等。同时,他绘制图纸,让工匠紧急打造一批便于携带和消毒的医疗器械,如银质(替代不锈钢)的镊子、手术刀、剪子等。

萧煜偶尔会来到校场,沉默地在一旁观看。他看到那些原本对苏澈方法将信将疑的士兵和老军医,在一次次演示和练习后,眼神逐渐变得信服和专注。

他看到苏澈站在人群中,虽一身青衫,并非戎装,却自有一种沉稳自信的气度,用他的知识和信念,感染着每一个人。

“你做的这些,或许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夜晚,萧煜对正在整理医案的苏澈说道。

苏澈抬起头,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希望到时候,能少一些无谓的牺牲。”他顿了顿,看向萧煜,“我们何时出发?”

“三日后,大军开拔。”萧煜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此去凶险,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苏澈反握住他的手,目光坚定,“你在前方御敌,我在后方救人。我们各司其职,并肩而战。”

三日后,京城北门外,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靖王萧煜身着玄色麒麟铠甲,胯下骏马,立于大军之前,威风凛凛,杀气盈野。皇帝亲自率百官相送,敬酒壮行。

在庞大的军队序列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显得格外不同。他们并非战斗人员,车辆上装载着独特的物资,人员臂膀上绑着统一的白色布条,上面绣着一个醒目的红色“十”字标记。苏澈骑在一匹温顺的驮马上,位于这支队伍的前列,青衫之外罩了一件轻便的皮甲,目光沉静地望着北方。

萧煜回头,目光穿过重重人群,与苏澈的视线在空中交汇,彼此点了点头。

“出发!”

随着萧煜一声令下,号角长鸣,战鼓雷动。庞大的军队如同苏醒的巨龙,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烽火连天的北境,浩荡开拔。

等待他们的,是苍茫的边关,是凶残的敌人,是冰冷的刀剑,也是他们并肩书写的新篇章。